鸽子养得越久,有些感觉就越模糊,但逐渐清晰起来的感悟却显得那么直白和残酷。欲说还休、欲罢不能,彷徨徘徊,辗转反侧,于是敲打下这段文字,絮叨絮叨。
六七年前,俺曾经专门撰文,呼吁鸽友要看准时机、认清形势,高举“爱惜生命、远离杀戮”的大旗,把鸽子视为亲密无间、同仇敌忾、肩并肩手牵手、共同战斗的战友,慎重对待鸽子的淘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抛弃、不放弃,多给鸽子一些机会,充分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今天,俺却要信口雌黄、改弦易辙地说,对于工薪鸽友来说,只有“汰杀”,才能“一刀斩断累赘事,昂首阔步酬未来”。
道理何在?且听在下娓娓道来。
本来准备说“淘汰”,不说“汰杀”,怕引起部分菩萨心肠、晕血怕荤鸽友的反感(其实我也怕杀鸽子,都是交给菜市场那位脸泛油光、膀厚腰圆的“职业杀手”大姐置办的,而且自己绝不吃鸽子,虽然看别人吃香酥炸鸽的时候,偶尔也要不动声色地咽两下口水)。感觉“淘汰”一词不大靠谱,一是表述不清楚,起不到一针见血、当头棒喝、醍醐灌顶的作用。二是广义上的“淘汰”往往是把自己认为不好的鸽子,或卖或借或送给他人,涉嫌以谬传谬,嫁祸他人,坑害广大纯朴善良鸽友。
人生很短暂,鸽海很沧桑。如何发挥有限的资源效能,对于想与大户强豪抗衡的工薪阶层鸽友来讲相当重要。经费、棚舍空间、粮食、管理的时间等等均有限。不可能像大户和专业鸽棚那样“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正如此,就更需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发挥最好的效益。
对于工薪鸽友来说,在保证赛鸽基本生存空间的前提下,所能饲养的鸽子数量是有限的。而在任何棚中,优秀的赛鸽都是少数,大多数是滥竽充数、吃白食的家伙。即使冠军的父母原配对,再作出冠军和优秀赛鸽的几率都是有限的。因此,运用“汰杀”这种方式,及时清除病残劣次鸽,加快鸽棚的流转速度,给其他鸽子提供机会,才有可能提高赛鸽的整体水平,为创造优秀赛绩打下基础。说通俗点,就是把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鸽子清除,给培养繁育其他鸽子腾出空间。鸽子的流转就像PK赛,你不行,就让别人上。
看过国内外许多高手的经验,结合多年的参悟:对病残弱劣鸽的放纵,其实就是对自己残酷,敢杀、善杀往往是鸽友成败的分水岭。不少工薪阶层鸽友的屡战屡败,其根源在于“仁”。由于对棚中病残弱劣鸽的迁就和照顾,导致鸽病长期不愈甚至绵延扩散,如怨鬼缠身恶魔附体。于是长期就忙碌于救死扶伤、扶贫济弱,内科、外科、妇科、骨科大夫全当过,结果往往病的还是要病,死的还是要死。可以断言的是:一个鸽病缠绕的鸽棚,一帮残弱当道的种鸽、一群处于不健康状态的赛鸽,即便有个医术赛过扁鹊、华佗、白求恩的鸽主,其赛绩也不可能看好。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俺绝对不是说不医治鸽病,而是提倡在治疗不愈后,要敢于汰杀,尤其是对幼鸽、赛鸽一定要少用药,巧用药,尽量不用药。注重及时的汰杀,培养天生健康的鸽子,这是另话,暂且不表。
那怎么个汰杀法呢?其实作为初级阶段的“杀手”来讲,围绕健康二字来杀就足矣。幼鸽出壳,蛋壳内血迹太多,明显瘫软无力者,杀。出笼后,抢食迟缓、慵懒、拉稀、有口黄且治疗无多大效果者,杀,不一一言表。当对鸽子的感悟能力和鉴鸽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进一步来汰杀鸽子。比如体形、膀条、肌肉、羽色的选择等等。就像武侠小说上写的:功夫到极致,飞花摘叶,亦可伤人。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去伪存真,杀弱留强。“汰杀”,这种看似残酷、血腥、惨无人道、罪孽深重、罄竹难书的手段,其实骨子里面贯彻的正是大自然这一颠扑不灭的真理。如果不相信,请参看《动物世界》的《非洲大草原》、《昆虫总动员》等等相关情节。
花非花雾非雾,情到深处无觅处。鸽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小孽怨成就大慈悲,今天撕心裂肺的杀是为了明天琴瑟和谐的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