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道德沦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代价是大部分人精神沉沦,信仰丧失,而一个社会的道德体系一旦被摧毁,想要建立起来谈何容易。如果说道德的缺失能有法律的补位也行,遗憾的是,执行难这个“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正在逐步走向法制健全的国家,其病根在于人治难除。尽管法制的保驾护航作用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不言而喻,但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君不见美国的法律体系可谓完备,但依旧难以防范犯罪的发生,而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创立的台湾,法律制度也堪称成熟,并以高品质的美食享誉岛外,就是在这样一个行业,塑化剂竟然在其食品中“潜伏”了30年而不为人所知。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在食品造假和掺假方面,台湾和大陆如此相似?为什么貌似严密的法律制度如此形同虚设?
不管美国还是台湾甚或大陆,也不管其法律制度如何完备、成熟或缺失,它们都抵不过人性的贪婪更“给力”,以至于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触碰到法律的红线,尚且浑然不觉!因为人性是相通的。
在这个人治大于法治的国家,不要奢望单靠法律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有一百种法律,就会有一百种应对甚至消解它的办法。“什么法不法,老子就是法”,由某基层官员的雷人之语可见一斑。
前不久发生在广西北海的4位刑辩律师遭公安抓捕以及引发各地律师组团驰援并遭虐待及殴打之事件,鸽界做律师的朋友想必已有耳闻。此时,纸上的法律归于消隐,行政权力则回归全能之身。在地方“保护伞”面前,庶民赖以信任的法律“守护神”尚且难以自保,我等平头百姓恐怕就只能祈求菩萨保佑了。
有法不依是人治,治民不治官,治人不治己,也是人治。长官意志很少受到司法反制,法律倒常常成为地方政府遏制各种正当权利的利器,就会闹出红头文件要追究民众刑事责任的司法笑话。法盲者,不是民而是官。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只是初步建立而已,距离严格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我们要走的道路还很漫长。
当法治不彰,就只有靠道德救赎了。相对于法律,我们常言的自律或是行业自律,即是指道德的力量。如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言: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对于公棚业当下存在的乱象及其顽症开出的药方,网上有关文章可谓多矣,但大都止步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无法根治其顽症。换言之,就是在就事论事。如果我们能从就事论事的窠臼中跳出来,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审视,即使一下子找不到根治顽疾的良方,也能对事物本身及其产生的土壤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有时候,方法论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解决问题也通常是从方法论的提出开始的。
就其属性来说,作为养殖场和赛鸽赌场(不争的事实)两位一体而存在的公棚,应归于民营企业一类。其开办者也大多是在其它行业掘得第一桶金后,将原来的爱好变成了自己的“第二产业”,或是看到处于法律监管空白地带的公棚有利可图,可以浑水摸鱼,贸然进入这个并不如想象那样好干的行业。
作为中小企业的一部分,从国内几百家公棚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当下中小企业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窘境。2008年经济危机中,国家为经济注资的4万亿流向了哪里的追问,最终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明确答复。“有关方面”之所以不予答复的原因,是因为4万亿资金大多流向了他们属下国企甚至央企的口袋,你让他怎么答复,否则怎么会有某些央企进军房地产拿地时的财大气粗?例如中粮集团其触角已伸及包括房地产、旅游开发等一二十个行业,其与民争利的架势,大有舍我其谁的气概,而其中还有多少可供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生存的空间?用一个成语“苟延残喘”来形容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毫不为过。
政府的职责是什么?它是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对自己的定位要准,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长期来说,要建立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干预。政府对小企业减税、减少租金,给它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小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弱,原材料、油电价、人工涨了,税收却没减,小企业要生存,也就选择造假了(在公棚业叫作弊),它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这个社会靠诚信经营有多么难。
当一个国家不在少数的企业只有通过造假才能赢利和生存之时,这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一定是出了问题,不然温家宝总理怎么会有“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这样的话语。另一方面,企业发展需要资金,贷款是一条重要渠道。作为传统信贷方式,银行更乐于贷给那些国有企业,因为回款有保障。于是,一些享受不到政策优惠的中小企业为了融资,就把目光瞄向了资本市场(即股市),甚至是海外资本市场。确切说,应该是美国的资本市场。在一些不具备上市资质的中小企业看来,在那里要比在国内更容易上市。
我不炒股,只是对此有一点兴趣。前一时期,我在报纸上看到两个资料,其内容是由一些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频遭“红灯”而谈及中美资本市场的不同特点,尤其是提到美国股市的特点,看后颇受启发,感到它和公棚业的发展不无相似之处,于是拿来一用,以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黑体部分为原文引用)。
与中国股市上市不易,一旦上市即塑成金身不坏之体相反,美国资本市场实行的是注册制而不是审批制,所以上市容易。但上市后不好混,赴美国上市,投资者、对冲基金、事务所、媒体、交易所一天到晚盯着你……这也是迄今的260家在美上市公司里面,至少几十家股价低迷丧失再融资功能,甚至面临退市命运的原因。
这才是真正的市场,能检验出好公司坏公司的市场。
这背后是中美资本市场不同的设计逻辑。美国资本市场的逻辑是不认为交易所、监管部门有能力甚至有义务通过上市审核把控公司的质量,他们把鉴别好公司坏公司的事情交给投资者自己。甚至上市以后,监管方和交易所也只管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更多是依赖投资者和第三方市场力量自己完成的。
这可能是美国资本市场最根本的吸引力所在。
企业和市场的关系就是这么简单 (这与公棚业的生存现状何其相似),你政府部门有能力、有义务监管企业吗?
以上资料特别提到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方只管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更多是依赖第三方完成,看似无关紧要的这一点,却“点”中了一些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的命门。因为魔鬼藏在细节中,对于那些不具备上市资质而不得不靠作假账蒙混过关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有观察者指出,赴美上市的主要挑战在于企业并不熟悉美国的监管体系。很多中国企业认为,纽交所没有“企业需要连续两年赢利”等硬性要求,条件似乎比在国内A股上市还要宽松。
但实际上,根据美国的发行制度,上市企业必须保证“完全信息披露”,即必须确保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的真实、全面、准确,并对不实陈述所导致的投资者损失承担法律责任。
观察者指出,美国的监管制度要求信息披露透明,中国企业如果不了解这一观点,贸然赴美上市一定会水土不服。
证监会的准则是让投资者、市场决定企业上市是不是成功,但前提是企业要透明,不管好消息、坏消息都要披露出来,投资者再决定怎么估值。
对某些中国企业来说,赴美上市“水土不服”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社会的诚信体系就是这个样子,也即我们的水土和气候,想要适应美国那样讲求规范运作的制度即水土,需要一个过程。
由此可见,公开、公平、公正之三公原则的公开,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是何等重要,公开是基础,离开这个基础,公平、公正也就无从谈起,对公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对公棚来说,不能做到信息披露的透明即公开,也就离死不远了。除非你进入这个行业是出于“玩票”心理,捞一把是一把,干完这一届就不打算干了,那就玩吧!如果你还打算干下去甚至干好,则另当别论。
在鸽会、鸽友和公棚的三方博弈中,作为市场主体的鸽友(恰似股市的投资者)和另一方公棚(恰如投资对象)之间完全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关系,其焦点表现在鸽友最关心,也是事关公棚存亡的关键所在即鸽子存棚率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其中弄虚作假的空间很大。在这方面,如果公棚在信息披露的及时透明上拿捏得好,有可能产生公棚与鸽友之间双赢的局面,反之则是双输。在此期间,如果公棚刻意隐瞒相关信息,看似处于弱势一方的鸽友,对此是缺少制约手段的,惟一所能做的就是用脚投票:下一届不再给该公棚交鸽子。而对公棚来说,这一“脚”却是致命的:收不到鸽子,还玩什么呢?另一方面,作为监管方的鸽会,在监督公棚披露存棚信息方面,其作用几乎为零(所指当然是自清棚、训放至比赛的全程监督),鸽会的监管权究竟体现在哪里呢?难道其介入只是为了挂一个虚名,或是执裁一下,即意味着“监管”,如同饱受诟病的那样收取所谓的“管理费”?既然没有能力或义务管理公棚,那就监而不管好了。如果连监督也做不好,又何必介入呢,还落个“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或“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坏名声。
作为社会自治团体的鸽会,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该放权时要放权。对于公棚的监管,最好交由第三方来实施,即由公棚、鸽友和鸽会共同推选代表,组成一个全权负责的监管机构。对于鸽会领导,我想说的是,有那个“视察”公棚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多接触一些普通会员,看看鸽子,聊聊鸽经,倾听一下来自于群众的呼声,因为你的“直属”对象是鸽友而不是公棚,岂闻“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此,我将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一段讲话摘要献给那些“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听不进逆耳忠言的鸽会领导: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分别为: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作为公棚来说,或许有自己的苦衷:怕赔,但世上有只赚不赔的行业吗?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不知这些公棚业者有没有清醒的认识,还是凭着一时的头脑发热行事?因为这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当然也是一个高回报的行业(如果做得足够好的话)。话又说回来,如果担心赔不起,又何必做呢?面对几千只脆弱的生命个体,它们需要你具备相关的禽病防疫知识,因为只有健康成长的鸽子才能飞出好成绩。另外,对各种分工不同的人员的管理,又需要你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将其团结在你的周围,高效地服务于公棚的运转。而这些,或许和你原先从事的行业有所不同,甚至会感到困难许多。对此,你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较强的承受能力来面对这些吗?
作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带来的阵痛是普遍而深刻的,但将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观照,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我们正在走西方国家百十年前走过的路,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正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形容其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那样: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物欲横流,我们的社会也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显然,要求每一个企业家(在鸽界是公棚业者)身上都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缺少生成这种“血液”的现实土壤。
公棚业的准入门槛很低,有个几十万注册资金就能通过中鸽协的审批,从而容易使人忽视“进门”之后的风险(这一点和美国股市很相似),以至于前脚跨入,后脚就跌入“深水”被淹死,这也是造成某些公棚的比赛举办第一届,也即成为最后一届的深层原因。
如果公棚业者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作后盾,而只是出于投机心理和“玩票”性质,犹如打劫似的,捞一把是一把,不能坦诚面对鸽友,做到信息披露的公开透明,那么公棚业的洗牌进程将不会停止……
有时候,置身事外,就像是在观看一出现代戏:在公棚作弊已成明规则与鸽友依旧热情投入之间,就像是存在一个具有荒诞意味的悖论:明知是坑,还往里跳(在今年,我也算一个)。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社会道德愈衰败,公平与公正愈短缺,人们对公平与公正的渴望就愈强烈,对公平与公正的追求就愈不可阻挡。无疑,这种对公平与公正的渴望及追求,在公棚这个赛鸽平台上得到了最完美及最充分的体现和阐释。
国内目前的公棚数量在500家左右,这只是一个基数,每年都会有不同的公棚倒下,也会有新的公棚加入。在一个充满泡沫的市场,绝大多数公棚的命运很可能将像一句中国古话说得那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美国资本市场中流行一句名言:任何企业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如果把这句名言改一下,用在公棚业同样合适:任何个人都能开公棚,但时间会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