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过巴黎的气味,这次想从她的声音谈起。在大学汇集的拉丁区(巴黎五区)或任何一个稍微安静些的角落,清晨打开窗户,总是一片天高云淡的宁静。宁静中不时传来两种声音:或是摩托疯狂飞驰的呼啸声如电锯般切碎这抹静谧;或是鸽子清脆的拍翅声带来阵阵醉人的诗意……巴黎的天空,树丛,楼房,道路,喷泉……四处闪烁着鸟儿的身影。
这儿是鸽子的世界,它们无处不在。
北京天安门前齐放白鸽的场景历历在目,巴黎凯旋门前的鸽子可就不那么万众瞩目了。漫天飞翔的以灰鸽为主,时而也见到花鸽和黑鸽们成群结队地觅食,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鸽子。
中国人该是爱鸽子的,因为鸽子衔来的那根橄榄枝传递着美好和平的寓意。散步时我常感叹巴黎人多么幸福,每天的生活都被优雅而吉祥的鸽子环绕着。一次在卢森堡公园里捡到几根完整且形状漂亮的羽毛,我满心欢喜地把它们粘在了宿舍门上以添诗意,不想回国后和一名法国女孩参观画展才发现我之前的理解暗含一个文化上的巨大误会。她说自己是如何爱画眉,爱天鹅,爱孔雀……我笑道:“是啊,巴黎到处都是鸽子,可美了!”她忽然皱起眉头说:“鸽子?我可不喜欢!你不知道它们被称为‘会飞的耗子’吗?”从“和平使者”到“会飞的耗子”,我瞬间不敢想象法国人是怎么理解我宿舍门上的“诗意”了……
巴黎鸽子
仔细回忆起来,我逐渐能撇开对鸽子纯粹的热爱,去看清大部分法国人对鸽子的态度。除了自己兴冲冲地带几个同学在MONOPRIX超市门口喂过一群鸽子外,所见过的喂鸽人多半是外形破落的流浪汉。巴黎的流浪汉是这里特有的一抹文化风景,他们并不因生活所迫选择流浪,而是以流浪坚守着一种特殊的、以贫穷捍卫自由的生存哲学。所以,在这里“流浪汉”并不等同“乞丐”,只是从外形上二者难以分辨罢了。他们有时食不果腹,不过一旦找到食物便会同病相怜地将“法棍”(Baguette,法国最有名的面包之一,口感较硬,长条状。这个词同时可译为“筷子”,也是最便宜、量最大的面包)撕成小块与身边的鸽子伙伴们分享,十分大方。流浪汉与鸽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情怀令人感动。
我最终决定自己还是会继续爱鸽子,继续把它们的咕咕声视为和平的暗号,把它们清脆的拍翅声、憨厚可爱的踱步样儿记作巴黎的一个标记。毕竟,没有鸽子的巴黎清晨,何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