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地·公棚·协会·俱乐部·商城·拍鸽·鸽业·论坛·博客·日记·百科·分类·鸽问·积分·图库·鸽圈·播客·会员区 |
|
|
|
“麻雀会”里剖麻雀----鸽坛笔耕反思之一
上世纪的80年代末涉足鸽事,因同时正在单位上搞文秘工作,平时捉刀弄墨的情况多,不经意间把养鸽中的心得付诸文字,起手之作《怀孕赛鸽飞得快》便在89年1期的《中华信鸽》杂志上刊登(感谢"中信网"竟从陈年乱谷子中拣出我这篇"处女作"贴到本人的专栏上),使我一发而不可收,尔后在国内几个有影响的鸽刊上发了数十篇鸽文。93年初因故停止养鸽,撰文谈鸽事活动随之中断。99年重操旧业,同时在《翱翔》杂志上以一篇《如今迈步重头越》的文章试图让自己的养鸽与笔耕再起高潮。无奈文随鸽事转,所在基层养鸽氛围不盛,自己的鸽子养得不好,之后除偶在《翱翔》上见点小作外,基本上呈鸽子、鸽文均无所作为状。 03年秋堪称一个转折点。我们县鸽会开始挂靠毗邻的两市举办赛事活动,年底新创刊的《湖北赛鸽运动》编辑宗勇先生在省城来电话向我约稿,使我重新进入鸽坛笔耕状态。于是,一篇篇反映个人浅见的文字重在《中华信鸽》、《翱翔》等杂志上出现。此外,“中国信鸽信息网”等信鸽网站也成为我倾吐养鸽认识的好园地。这样自己身居陋室,守望鸽棚,与外界鸽友的交流又多了起来。同时一些鸽友对本人一家之言的讨论、商榷、乃至诸多微词也时有出现。凡此一切都让笔者异常高兴,写文章发表议论,没有比能引起同道的意见,包括激烈的反对意见更使人欣悦的。 偶有的褒奖之辞不在话下,但对本人写作上有话要说的某些问题在此按捺不住想略表意见,既有为自己辩解两句的含义,更主要的还是与诸友沟通,交换一下不同观点。如有鸽友与我联系时,善意地劝我“移民”养鸽,再写鸽文的建议就是值得我加以反思的一个问题。 有鸽友与我电话交谈时说我当前置身在一个人数少、赛鸽少的县城小鸽里探究鸽事,探索精神可嘉,但反映出来的问题代表性不大,说服力不强,指导性欠佳。应考虑转移到国内包括与本人距离并不大的武汉在内的几大赛鸽集成中心体验鸽事,从成千上万羽大赛的赛事中捕捉题材,总结出对广大鸽友更有启示与指导性的东西出来。 或许是像头上长癞的阿Q,忌讳别人说光道亮一样,听罢此言让人顿生触动自己短处的感觉。一阵强烈的心虚气短之后,静下心来思忖循鸽友提议寻求改进之策:一是感到移民养鸽谈鸽事不现实,因为作为一名普通的国内鸽友,首先得受自己生存与生活空间的局限,还没有条件像国外鸽友那样,做到人可随自己愿望跟着便于赛鸽竞翔的环境转,包括像近年来港台赛鸽高手到大陆经反复推敲着选址建鸽场、继而参与国内赛事那样。 二是冷静地以辩证的眼光再予审视鸽友建议,感到虽身居微型鸽会,若不能投身鸽友期望的赛鸽“大海大洋”也未必非得搁笔,告别鸽坛笔耕,以避免产出一些与鸽事无益的文字垃圾。有道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置身在“麻雀鸽会”解剖麻雀,有如在“象牙塔”做研究,在“实验室”做实验,正是一条更有科研意义的道路,稍有逻辑思维的人们反过来也可以意识到,如我等所处小鸽会里赛鸽上出现的情况,譬如同样考量赛绩,小鸽会的赛鸽取得成绩除含金量小外,几百分之一到近千分之一的个例,较之于大鸽会里产生的几万分之一个案,从中反映出来的普遍意义当更耐人寻味,更有“嚼头”。这使我想到近年来江苏东台的那位在县级市鸽会里很会赛鸽、也很会写总结文章的倪源义,为什么无论是议事观点,还是介绍做法,都会让人有那么多的共鸣与0距离的感觉所在。 当然,这在人看来主要还是自己不愿罢笔,给自己打气之辞。若条件改观,还是有必要拓展一下养鸽、观察、思考、总结鸽事的空间的。客观地讲,“麻雀鸽会”若过小,没有一定量的展现,亦确难揭示事物的本质。但纵然是移民弄鸽事,也应该比照着想想詹森、扬阿腾、贺伯特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养鸽的。因此,有志在鸽事上有所作为的养鸽人变换环境,也没必要到现在看来很热闹的大都市去,而应把距离其不宜太远的周边卫星小城作为首选。可以断言,不远的将来,身居闹市、鸽业有成的养鸽大家们也逐步会向那些便捷通幽、充溢静雅的环境转移。我们等待那一天,等待我们这些养鸽小户与大家们殊途同归的那一天。 文章很值,赞赏一下
发布时间:2005/1/12 9:26:04
下一篇
上一篇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1评论)
2047
0楼
与作者的思路相同,只要有知识储备,领悟事物的能力,相应的写作功力,用“脑”干事的鸽界写手,生活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不养鸽也能源源不断奉献鸽事美文。反观,中国养鸽却只字不能出的手占压倒多数,毛估估,养不养都能写的手大概仅30个左右,平均一万个鸽人中一个,高手不超过10个,平均三万个鸽人中一个,不知我算的对不对。
2005/1/12 10:01:45
4
更多评论正在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