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鸽岂能有公式?
崔志强
赛鸽也是动物界的一个种群。其生命遗传规律绝不是像有些人凭空想像的那样简单,甚至还着书立说炮制出什么育种公式。更可悲的是还被整个鸽界奉为金科玉律,广为传颂长达十几年而兴盛不衰。善良的人们,如果能多少动动脑子想一想,就不难发现这其中的荒谬是何等的显而易见。
作为动物的赛鸽,其生命遗传是一个深奥复杂的过程,是代表其所有生物特性的许多染色体在基因链上重新组合排列的过程。飞,只是其中的一种性状。一般情况下,这些染色体的排列组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随机的不可确定的。更不可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也就是为什么黄金配对的后代不一定都是好鸽子,而两只来历不明的鸽子相配有可能作出冠军的原因。
要鸽子飞得稳飞得快只是人们一厢情愿希望的结果。这就像养奶牛的人希望奶牛多产奶,养肉牛的人希望牛个大出肉多一样。但事实是这些性状随个体不同而有所差异。只有通过长期的选择培育,使有利于人们的这一性状在种群中巩固延续并有所提高,才是今天普通养鸽人所能做到的。
把严谨深奥的遗传科学视同儿戏,用简单的一个公式来总结概括,未免也太有想象力了吧。对于生物遗传,全世界的科学家绞尽脑汁搞了几百年都还没有彻底弄明白的事情,咋地到了某些人这里就如此简单,竟一目了然了?我不知道是全世界的遗传科学家都迂腐迟钝,还是某些人绝顶聪明,而导致今天能有诸如育种公式之类情况的发生。如按其理论推解,遵循该公式育种就能得到理想的好鸽子。那么,他这个创造并吃通了公式理论的人,其赛绩应该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了。可事实并非如此,这又是咋回事?难道这公式只适用别人?可纵观世界鸽坛,真正奉行公式并成功者又有几人?
中国改革开放,大量的外国鸽和先进的养鸽技术让我们的鸽质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有无数软的和硬的中外垃圾给中国鸽友造成种种的误导和损失。科学是严肃的、遵循自然规律的高级学科。不怕不懂就怕装懂,更可怕的是捧懂。《皇帝的新衣》这个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吧。科学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了的。违背自然规律的所谓科学也好,说教也罢,都将不攻自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中国鸽界正处在一个摸索发展的时期,好多东西有待我们广大鸽友睁大眼睛,用自己的头脑、自己的观点去辨别认识和过滤。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否则吃亏上当的还是你自己。比如鉴鸽,有人就有本事给一羽鸽子下个定论。说做种好能作出名次鸽,说比赛好能进前几名,几百公里能归巢,几百公里能进奖,上手便知。我就奇怪,鸽子也养了十几年了,自己咋就没这个本事。有时真怀疑自己对鸽子的悟性到底有多差。可又一想这不合常理呀,有这本事,天下冠军不就非其莫属了,别人还怎么玩?一个人站在那儿,再高明的教练难道凭眼看手摸就能得出这人是否能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或他的孩子是否能成为优秀运动员的结论吗?
前些年,有人创造出了XX测鸽器。按其理论,好鸽坏鸽一测便知。有相当一部分人曾深信不疑。结果如何?我为鸽友们的善良和轻信感到悲哀,也为那些别有用心,故弄玄虚,坑蒙拐骗,哗众取宠,浑水摸鱼,里勾外连者感到愤怒。类似的东西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为少挨板砖,就不一一指出了。
养鸽育种也是一门科学,不是想当然。不是1+1=2,也不是白+黑=灰这么简单。什么1/2血,3/4血都是不准确的说法。稍有遗传常识的人都懂这个理。公鸽母鸽相配就象人结婚生子一样,孩子的行为性格有可能像父亲,也有可能像母亲;有可能又像父亲又像母亲;或既不像母亲也不像父亲;即使外表像父母亲,行为举止不一定也像父母亲……这绝无定论也无规律可循。更何况其中还有无数外因的作用,也影响着鸽子飞得既快又稳这一性状的正常发挥。要不说:赛鸽靠的是种气加运气。
育种是养鸽的必然环节。我们的目的是要培育出在飞得既快又稳这一性状上有突出表现的鸽子,在比赛中获胜。如果能按设定的育种公式来达到这一目的,那毋庸置疑,赛鸽运动也就走到尽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