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懵懂懂送了3年公棚,就我而言,儿戏一般,虽然没输钱还略有赢余,纯是蒙的,上天的眷顾。2012年却让我尝到了失败的滋味。送鸽19羽,分别是:辽宁三翔公棚8羽,辽宁梓恒公棚8羽,辽宁隆翔公棚2羽,辽宁忠盛公棚1羽。三翔公棚100公里收费站存棚8羽,800元x8羽交参赛费6400元,梓恒公棚100公里收费站存棚8羽,800元x8羽交参赛费6400元,隆翔公棚100公里收费站存棚2羽,700元x2羽交参赛费1400元,忠盛公棚交饲养费1羽200元,总计:14400元。比赛结果:三翔公棚决赛进一羽获得5000元,梓恒公棚决赛进一羽获得5000元,隆翔公棚决赛未进奖,忠盛公棚交费站前丢失。赔了4400元。
比赛输赢正常,没有常胜将军。但值得自责的是在送公棚的问题上,自己重视的程度不够,从配对、作育、送鸽各个环节纯是为了凑数,谈不上质量的优劣。不少赛后的入赏鸽最后都找不到作出的父母,有的比赛还没打完,父母已淘汰悼了,已输在了起跑线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一、凡地方赛奖金额度高、入赏机会多,竞争激烈的地区选送公棚的数量、质量远不如地方赛奖金小、入赏机会少、竞争激烈程度低的地区。从自己的思维观念,作育的出发点上,特比环和送公棚在选鸽、配鸽上先输一程。以特比环为主,不具竞争能力的幼鸽送入公棚,凑个热闹,所幸的是前两年多少还能赢点,以为公棚一般取500名以上,怎么还不进个一、两个的。有这种想法是犯错的根源。
二、对地方赛和公棚赛竞翔的特点认识不足,常常认为地方赛多为长、短距离的多关赛,这样的鸽子送公棚可以稳操胜券了,这同样是公棚失败的原因之一。我地均设定为300、400、500、500、600公里四、五关为比赛规程,以综合成绩计算名次。公棚的竞赛只有300公里,500公里两次,而300公里为预赛取的名次较少,重点集中在500公里决赛层面上,地方赛综合成绩好的未必在公棚500公里决赛中发挥。除特殊在五关赛中全程无败绩的鸽子外。
三、对地方赛和公棚赛饲喂、训放特点认识不够。地方赛因饲养的数量限定,从饲喂、训放到比赛完全可以人为的掌控,对赛鸽健康、临赛状态、赛后恢复、晚归、迟归鸽的调整都可一一人为操作和了解。公棚却做不到这一点,大多公棚收鸽羽数均超标,适者生存在公棚的大环境中尤为突出。鸽子的优劣只有鸽主最清楚,昙花一现在公棚比比皆是,很多鸽友竞拍后第二年再送均未能得奖。当然高价拍回的鸽王级不可雷同。
四、对送公棚的选择上认识迷惑。公棚分三、六、九等。本舍3年来所送的公棚大多为新开的首届或经营2年的公棚,相对而言竞争能力较低,所以才有机会进那么几羽,纯属侥幸。2012年公棚比赛失利印证,成熟的公棚参赛鸽的竞翔水准高,高手、名人远远多于首届。再报侥幸之心得奖已不可能了。
五、对送公棚赛鸽选择经验上的匮乏。既然把送公棚纳入了重点,送什么样的鸽子进入公棚?一头雾水,以前得过小奖的公棚鸽能否作育?地方赛高位获奖鸽在选择作育公棚鸽的选择上怎样使用?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公棚作为中国信鸽产业的一部分已经走向成熟化、市场化。公棚的经营者为了争取鸽源,竞翔规程年年翻新,奖金总额、录取名次也在发生变化,且总有同地区、同城市的鸽友在公棚的竞赛中博得巨奖,必将引领更多的鸽友参与公棚的赛事,我本人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澄清和正确认识上述的五个问题,送公棚也是非常盲目的,没有几层获胜的把握。每个人的成功绝非是偶然的,付出才有回报,什么东西研究透彻了,人的头脑才能清醒。所谓:不打无准备仗嘛!
当然,什么都做到了,尚有运气成分,特别是公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