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从不提“国血”》、《国血是怎样炼成的》、《理直气壮提国血》……,似乎针尖对麦芒的“国血”论争近期再掀浪潮。有人认为此论题关系大是大非,有人认为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有人认为有功利者在炒作,有人认为是某些人吃饱饭撑着没事做……
笔者以为,褒也行,贬也好,折衷也罢,其实无论怎样看待“国血”,都无须大惊小怪或气急败坏,有关赛鸽方面的争论在鸽坛不会停歇,与生活中大多数话题一样,都不会因某人的文章篇幅长,说的好,写的雄辩逼人而骤然定论。也如人们所说,鸽坛是“江湖”,“江湖”乃百姓生活,鸽子,是养鸽人“江湖”生活的主要内容,“江湖”中人怎么少的了张口便说江湖事?况且,“国血”之所以经常被摆上台面,当然有它的重要性:中国人培育的赛鸽要冲出神州,叫板五洲四海,没有中国赛鸽的正式称谓,如何名正言顺,旌旗独树?难道还要象自诩“天朝大国”的大清帝国那样,落伍到高官出使竟然没有国歌国旗?!
可话虽如此,笔者却依然无法在赞同与反对之间断然选边,因为“国血”一词的认定确实让人纠结:
从渊源、血统延续性、血源本质和生物学对物种划分规律来看,“国血”基本就是洋鸽后裔,洋鸽的“大杂烩”产物,如同非洲黑人无论入籍和贡献何国,他都是黑色人种。
从形成过程看,“国血”虽源于洋血,却凝聚了中国鸽人的智慧、技艺、心血、劳动、创新和超越,已经不是简单的仿制品或克隆物。正如某人虽是黑色人种,只要他出生、生长于某国并加入国籍,贡献于该国,便是某国人称谓。
从对外出赛的角度看,又似乎一句“中国赛鸽”,便承载了所有。
明白了上述纠结处,人们很容易理解,“从不提国血”的人们为何把它们叫做“老品种”;“理直气壮提国血”的人,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国血”;而注重实战的人,又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两种称谓并不在意。
不仅如此,今天的中国鸽人用“开放改革”接替李梅龄大师的“赛鸽洋务运动”大旗,以同样方法选择性引进国外良种,培育出的“新国血”大面积地成功于短平快、多关赛和公棚赛上,并使赛鸽运动最大化普及到城乡各地,对中国现代赛鸽运动做出了应有贡献之外,既补充和完善了“国血”短、中距快速鸽内涵,突破了“国血”“超远程鸽”的传统概念,也标志着中国赛鸽运动真正与国际赛鸽运动全面接轨。而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短平快高速“新国血”鸽的诞生,反过来明示了相当一部份老一辈鸽人由狂热引进洋鸽,到成功培育出长程“国血”后,自满情绪膨胀到认为“国血”已达“极品”“顶峰”而固步自封,甚至跌入狭隘的“为品种养品种”怪圈,放弃全球视野的“洋务精神”和博采众长“站在巨人肩上继续前进”的成功之道,反而中止补充或违反赛鸽进化规律过于个人喜好地引进“新鲜血液”,是赛鸽退化晚节不保乃至销声匿迹的根本原因之一。当然,也和老一辈鸽人因种种原因不曾想过把“老国血”改造到适应当前短平快、多关赛和公棚赛的时代大潮,赋予它们新生命有关。这些,都增加了拍板认定“国血”称谓的纠结度。
由此可见,一方面,“国血”称谓的争论和较真,反映了中国鸽人希望对成功育殖中国式赛鸽和育殖路向给予肯定,为早已崭露头角的中国赛鸽树碑立旗,张贴一枚独步环球的标签。另方面,也可以看到,目前提出的每一种称谓,都较难精确涵括和兼顾上述各方各面的内容、要求及切合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
既然如此,笔者认为国内鸽友不如采取模糊策略回避“国血”之争,尝试放下身段扔掉包袱,向台湾鸽友学习,他们并无“国血”“台血”一类的束缚,面对全球超过400种经常获得冠军的名家鸽子,台湾鸽友认为最终只有两个品种:
“赢的品种”和“输的品种”!
具有冠军基因的赛鸽是透过不断的比赛“激活”并筛选而出,优良赛鸽品种(家族)是从稳定的赛绩和稳定的遗传表现“顺理成章”地形成。为赢养鸽,是赛鸽运动的本质、动力和必由之路,而非单纯为某血养某血,为某品种养某品种。至于“国血”应该如何称谓,最相信还是那句话:水到渠自成!
2013癸巳年正月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