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公里赛事的出路
这几天目睹很多千公里赛事,感叹万分。看到很多鸽友的论述,心里更加难以平静。放飞千公里真的就那么可怕吗?赛鸽真的是九死一生吗?(赛线好的除外)
千公里赛事比试的是赛鸽的灵活与野外适应能力,普通500公里比的是赛鸽的定位与速度。千公里的赛鸽要求必须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生存为第一,500公里的赛鸽要求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归巢。
千公里赛鸽放飞是单独飞翔,大批量赛鸽只有在刚开笼时能一起飞翔,时间一久,大部分赛鸽将会被拉开距离。不管当天归巢还是第二天归巢,赛鸽是靠自身的经验和毅力,再加聪明的大脑,才可能在千公里的赛事中归巢。
普通赛事放飞因为距离不远,所以赛鸽的归巢是按批计算。开笼以后,定位正确的赛鸽直接向棚飞去,第一波飞翔方向正确的赛鸽,就是第一批,当然中间也有因体力等原因而逐渐被拉开距离的。理所当然,第一批赛鸽只要归巢就成为名次鸽,但其中有不少都是跟着飞回来的。赛鸽只要方向跟对,就有机会入赏。
千公里比的是智商和各方面的较量,体力不支的赛鸽淘汰,定位错误的淘汰,野外生存能力低的淘汰,没有耐力的淘汰,不能应对各种天气变化的淘汰。在过去千公里赛事是主流时,对参赛鸽的挑选极其严格,而现在的主流是普通赛事,因此千公里参赛鸽的挑选相对而言就松散很多。
普通赛事是不管黑鸽、白鸽,先归巢的就是好鸽,所以现在的普通赛事说白了就是体力加速度的较量,对于其它条件要求不会太高。有的公棚赛事鸽子归巢猛,比的是赛鸽进棚速度。
大部分地区放飞千公里的比赛,已经被现在的普通赛推向了边缘,而普通赛事则不断地大众化,因为其更接近普通鸽友的生活。所谓“无利不起早”,在当今利益至上的社会,由于普通赛事可以带来更大的利润,各地的公棚、俱乐部亦多如牛毛,普通赛事更受到欢迎。千公里赛事由于集鸽数量少,而且放飞次数多,放飞时间长,最重要的是比较普通赛事而言,利润小,从而让千公里赛事在各地已经处于不进反退的地步。(江苏、上海等地由于赛线好除外)
对于千公里放飞遭遇“滑铁卢事件”,不能再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根本上解决。利益才是千公里赛事无法壮大的原因,短暂的利益可以挑起鸽友失去的挑战欲望,而千公里甚至更远的赛程才具有挑战性。
建议中国信鸽协会每年举办长距离赛鸽评选活动,各省和直辖市也要如此,最后综合评选出年度最佳长距离赛鸽进行奖励,同时,也可以评选最佳长距离鸽舍。现在有很多鸽友,养鸽是以娱乐为主,对物质奖励看得很轻,相反却很看重精神奖励,所以需要奖励来刺激鸽友的挑战欲望。
最后期待中国千公里赛事能走出目前这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