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地·公棚·协会·俱乐部·商城·拍鸽·鸽业·论坛·博客·日记·百科·分类·鸽问·积分·图库·鸽圈·播客·会员区
中国信鸽信息网
中信网
手机版
中信网
在线铭鸽展售
鸽具饲料展售
享受过程
2013/12/17 14:41:00
分享
 

    金灿灿的奖杯、一摞摞的钞票,那种站在公棚领奖台上的情景,是否会让人“羡慕嫉妒恨”呢?

对我来说,羡慕会有一点,嫉妒和恨则谈不上,但报喜不报忧则是鸽界的惯常做法,一俊遮百丑,只表“过五关斩六将”,从不提“走麦城”,似乎个个都是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赵云。而赵云毕竟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传说能等同于现实吗?

如果我们能够冷静下来,透过喧嚣浮躁的鸽界外象,看一看这些所谓赢家在当年赛事中的整体表现(也即我们通常所言的概率大小),加上他们所押指定等各种费用,如果能再翻看一下他们在历年的表现,两相对比,让我顿时连这点“羡慕”也没有了。

在投入和产出方面,这些赢家是不是真赢了,乃至背后不为人知的付出和投入,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同理,在地方赛中,一个大户投入150只鸽子,50鸽子入围,和一个小户上笼10只鸽子,3只鸽子进奖,其道理是一样的,皆是三分之一的成功率。

在鸽界,“常胜将军”不是没有,而是很少,昙花一现的更多。在我们当地就有一位鸽友(名字不提了),几十年赛场征战不断,在地方赛中常能高位入赏,让我很是佩服,我认为他就是宝刀不老的“常胜将军”。但他也不是每一场比赛都能赢,常常赢不等于场场赢,公棚赛中更是难以看到他的身影。因此,即使是“常胜将军”,也是相对而言的。

换个角度看,这不正是赛鸽的魅力所在吗?如果每年的每场比赛总是被那么几个人“包圆”,它还会吸引这么多人乐此不疲地参加吗?

赛鸽没有公式,更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对某种规律的探索。

因此,面对赛场上的荣辱得失,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赛绩有多么辉煌和显赫,这一切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风流云散,然记忆之树常青。等到有一天,我们渐渐老去或因疾病不能再养鸽子,我躺在躺椅里,望着窗外的天空,回想起曾经有这么一群小毛团陪伴自己度过了人生一段平淡而充实的时光,其中几只不但漂亮还有成绩,我就会感到此生足矣!

有时候,我感到老天真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你多少,这应了一句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然,有时候,你付出了也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肯定是没有回报,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同时,人和人是不能相比的,因为基础不同、追求目标不同,结果也会不同,不然怎会有“人比人,气死人”之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上苍早有安排,由不得任性,做好自己才是真理。

不管是一生坎坷、忧国忧民的杜甫,还是恃才傲物、高蹈出世的李白,都不因此影响其成为伟大的诗人。

陶渊明的诗句: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实是诗人参透人生之后的感悟,因为人生苦短、折腾不起。这两句诗翻译成白话就是:该干嘛就干嘛,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抛开宗教意义上的解释,单从世俗的角度看,人生哪有什么来世,只有今生,把握好现在,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吧!

另一方面,如果做事情过于看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又会让自己平添许多烦恼和负担,也会使原本充满乐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则会使自己显得轻松和快乐。

如今的地方赛,按说是最能体现体育精神的传统赛事,但其发展现状令人担忧,已经背离赛鸽的初衷,成为充满功利色彩和赌博味道的畸形赛制,其表现是体现赛鸽精髓的700——1000公里赛事,正从越来越多的协会赛程中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三五百公里短程特比赛,让尚未发育成熟的当年幼鸽为主人博取大奖而充当“急先锋”,并且,也使人为了金钱而不惜牺牲赛鸽的前途,从而采取不计后果的用药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赛和公棚赛已无实质的区别,“铜臭味”太浓了!可以想见,如果没有金钱的刺激作用,对于赛鸽,如今还会有多少人热衷于此!

说实话,如今的地方赛能够吸引人的地方已经越来越少了。我所在的偌大的一个省会级鸽会,整年围着三五百公里赛事打转,自己养着几只善飞长程赛的鸽子,却无用武之地,想淘汰舍不得,想用用不上,只好掺血送到公棚试一试。我选择公棚有点“逼上梁山”的味道,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果我所在城市的鸽会,也能像上海那样的鸽会就好了,每年举行的各种赛事不断,中长短程赛事皆有,换着花样让你玩个够,那么,我还会冒险试水公棚吗?

或许,我还会,因为我是一个乐于尝试和探索的人,对于未知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陶渊明的诗句就是我的座右铭。

而公棚就是这样一种吸引我“纵浪”其中的“大化”。当然,我会把它控制在自己的经济能力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面对地方赛和公棚赛,你该如何选择?

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地方赛和公棚赛各有弊端,难道因此就“退出江湖”,不再饲养赛鸽吗?

公棚赛因为赌博色彩浓重及易生弊端而饱受争议,但因其有适宜生存的土壤和气候,同时又广受欢迎。对于公棚的生存现状及未来走势的分析,我曾在不止一篇文章里涉及过,如今再用几句话简要概述一下:公棚本身属于企业,它和中国千千万万个私营企业没有什么两样,其日常经营主要依靠自律,对它最好的监管方式就是市场。如果它触犯了法律,自会有国家收拾它;如果它活不下去了,自会有市场淘汰它,庸人自扰的什么“危险”和这监管那监管,只能落个杞人忧天的笑柄!

从客观的角度看,公棚赛以其相对公平的形式及高额的奖金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一旦成功,就会名利双收。正因如此,它也让一些人忘记了“小赌怡情”,甚至置自己的经济实力于不顾,不惜借钱豪赌,从而沦为十足的赌徒,鸽子成了赌具,赛鸽“赛”到这个份上,还有何乐趣可言?

无论是地方赛还是公棚赛,总会有人哭有人笑。当我们将目光只是盯在结果上,也只会这样,因为付出未必就有回报。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得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以公棚赛为例,如果我想要的就是赢钱,没错,能赢钱当然好,但赢不了钱,又该如何呢?总不至于去偷、去抢吧!这时,或许就会感到失落、烦躁,乃至急火攻心和心理失衡,小至危害身体健康,大至影响家庭团结,如此图什么呢?

如果我想要的就是去公棚体验那种犹如古人打擂一样的感觉,能在公棚这个“擂台”上与天下各路高手过招(只不过由人换成了鸽子),那么,你就不会太看重结果的输赢,因为你想要的已经得到了。至于别人怎么看,大可不必理会,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总是和某种腐朽事物的死亡相伴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管狭隘的极端主义者如何攻击和咒骂,公棚这种适应了普罗大众的比赛形式都不会因此消亡。一个公棚倒下了,会有更多的公棚“生”出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以片面遮掩全面、以部分代替整体的僵化思维,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面前,显得是多么可笑!

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公棚,我们的心胸才会豁亮,眼界才会开阔,相反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想当然”,靠臆测、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公棚,其结果只能是歪曲事实,与现实逻辑相背离。

    我国的公棚业就其整体而言,目前尚处于成长期,数量的增长和品质的优劣不成正比,可能还要经历无数次的风雨洗礼,它最终才会走向成熟理性。在这个过程中,某些公棚身上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乃至某些不合资质的劣质公棚被淘汰出局,其实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和过于悲观。这和一个人的成长是一样的——从懵懂少年走向成熟稳重,总要经历一些坎坷和磨难,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人间正道是沧桑”。

相对于公棚赛,地方赛的奖金要“薄”一些,其博弈更多的是一种荣誉,名要重于利。对于想要赢钱的鸽友,公棚赛或许更适合你;对于想要体验赛鸽乐趣的鸽友,地方赛仍然不失为最佳形式。

相对于地方赛,公棚赛一旦交了鸽子,就再也难以看到它,只有等待比赛结果了。对于参赛者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煎熬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让内心充满期待的过程,“入水者”的感受是那些只会站在岸上说风凉话的旁观者体验不到的。

而地方赛却不同了,它能让你全程参与,例如我集鸽时的步骤:抓鸽装笼,将鸽笼捆扎于自行车后座,然后又连车带笼从自家所住六楼搬下来(因没有个体车棚加之很少用,我多是将自行车放在门口走廊上,此举兼有安全和锻炼身体的目的),既考验体力又磨练意志……最后再用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骑行到市会集鸽的地点。

更主要的是,我们在家就能体验到那种赛鸽归巢时的激动和心跳!

在赛后,这种点点滴滴汇成的涓涓细流,犹如一条小河在我的心头流淌……

那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文章很值,赞赏一下
发布时间:2013/12/17 14:41:00
下一篇
上一篇
所有评论(0评论
更多评论正在加载中…
首页关于我们推广方式客服中心意见建议网站导航APP下载

Copyright © 2000-2024 ChinaXin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深圳 电话:0755-28156678、28156809 传真:0755-28156678
我要投稿 建议反馈及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证编号:粤B2-20040374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2110号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