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极普通的信鸽爱好者,曾经饲养信鸽十几年,也取得过一些不错的成绩,深深为信鸽那种无畏,那种对家的依恋,那种拼搏精神,那种看似弱小却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所折服。由于条件所限,如今亦停养十年有余。
养过信鸽的人,一定能够理解,在信鸽离开生活后的那种失落,那份魂牵梦绕的牵挂。虽然信鸽不是我们生活的唯一,我们还要学习,还要工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不可否认信鸽曾带给我们期待、痛苦、欢乐以及成就感和积极向上、轻松自由的心情。
近年来,信鸽比赛在国内各地方兴未艾,放翔信鸽似乎已不是简单的一种爱好,更多的是一种经济行为,甚至博彩。因此,有许多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参与其中,这本是好事,他们的积极参与,不仅从信鸽强国引进了更多好的血统,丰富了以往比赛的内容,也使信鸽运动衍生出的市场更活跃,亦更有持久力,但也会出现诸如急功近利的负面因素。在此,我以一个爱好者,一位欲重入围城的局外人的身份,对我所看到的一些现象,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斗胆说一下组织。信鸽协会是各级体育局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本身的职能应该是服务于信鸽爱好者,组织好比赛,对比赛进行安全、有序、公平公正的管理,以及对会员科学养鸽进行教育与指导。但是,我看到的以下两点使我产生了一些忧虑。
一是组织结构本身。有些协会,以退休官员或所谓能人作为领导,甚至有些人从未接触过赛鸽运动。不可否认,他们有领导能力,有社会人脉,对协会工作有一定的贡献。但是,也存在长期把持协会工作,搞家长制一言堂,十年一贯制从不换届,对赛鸽运动的发展没有敏锐的感知和想法,只抓财权,收支账目不公开透明,甚至在组织比赛中有轮流坐庄,不顾及多数会员利益的现象。这很伤真正喜欢投身这项运动的爱好者的心。
二是对比赛的组织方面。短途快速是近年来的发展方向,公棚赛、特比赛、多关赛比较符合快节奏的生活韵律,是非常好的速度赛形式。但是,我们也有辽阔的疆域,也应该给赛鸽更广阔的天空。有些协会取消了700公里以上级别的比赛实不可取,其中的原因不必多说。我们引进了巴塞罗那鸽王和很多国外长程品系,也有很多国血长程赛鸽在跃跃欲试,为什么不给它们一决高低提供场所和条件呢?
当然,现在的信息技术发达,交通快捷便利,对超长程的比赛已然不利。但是,800公里到1200公里的当日赛和隔夜赛还是一项不错的比赛选择。中鸽协的国家赛已经搞了好多年,为什么到现在没能形成品牌效应?就800-1000公里级别的比赛,我们可不可以学习一下荷兰、比利时的方法进行分区,分成东南区、东北区、西北区、中南区、西南区等等,各区的比赛可以不硬性规定在同一日、同一地点进行,只要赛距相同即可,并分区评选鸽王和最佳鸽舍。当然,这样会因为地形地貌、风向、天气状况对比赛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于同一方向的比赛来说是相对公平的。长短并举应该是赛鸽运动长远发展的方向。
再说公棚赛。公棚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国内公棚粗略统计也有几百家,参与者众,但是,发展却良莠不齐。主要问题就是透明度不清晰,协会监管不力,部分公棚存在作弊现象,损害参与者的利益。另外,令人担忧的是赌风日盛,媒体导向,名笔推波助澜,今日报道某某赢几百万,明日报道某某赢几台豪车。但毕竟赢者是少数,输者是绝大多数,追求一夜暴富并非绝大多数鸽友能轻易如愿的。我们可以有梦,但要量力而行,如何回归理性参与也应该是媒体及作者们关注的话题。公棚业者依法办赛,协会真正做到有效监管,参与者依规参赛,合法获利,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公棚竞赛氛围。
这些年来,投资千万引进名鸽的人士不在少数,大量鸽王级别的名鸽铭血汇聚国内,加以改良,完全可以具备形成自己品系的条件。但是,形成自己品系的可以说凤毛麟角,这需要塌下心来,能够不为眼前利益而动,根据一定距程,固定品性,固定模式,发展一路自己的血统,惠利于广大鸽友。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一定很难,需要有识之士有耐心,有恒心为之努力。
曾经看到一句话:“如果说玩,中国人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我却不这样认为,我们需要虚心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赛鸽也是如此。打开网络,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那就是“洋垃圾”。不可否认,国内引进了大量洋垃圾。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一羽名鸽,一路血统,下代出现顶级赛鸽的几率只有不到10%,出现好鸽的几率不超过30%,那么,剩余的70%是什么?不论外血国血皆是如此。赛鸽需要热情,更需要缘分,前辈们总结的一句话很有道理,那就是“冠军的下代未必是冠军,但冠军的血液里一定流淌着冠军的血”,这足以说明血统的重要。如何在血统中寻找优秀个体并发挥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科学养鸽,文明赛鸽,弘扬赛鸽文化是我们要鼓励的。赛鸽虽然是一种爱好,一项娱乐,但是,也要讲究科学;需要我们努力提高修养,增加素养,虚心学习,提高鉴别能力;努力去发现,去传承发扬那不易出现的10%。
啰啰嗦嗦了很多,亦可能属于老生常谈,宗旨是维护赛鸽运动的发展,看法粗浅,可能并未触及实质,耽误大家时间,不喜勿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