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在西安公棚的颁奖暨拍卖会上,见了很多外省市来的鸽友。晚上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没有想到鸽友中间念佛的人很多,有的人还有很明显的标记,他们手腕上戴着佛珠。一位鸽友特意介绍说,这串佛珠是在寺院开过光的,闲的时候拿在手上念一念,很灵的。
还有一位鸽友挺有钱的,他出资印了很多佛学书和佛界名人专著,并且赠送给了很多鸽友阅读和收藏,稀奇的是竟把上海一位鸽友晚上睡不着觉的毛病治好了。据说睡前念若干时间“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就能入睡,非常神奇。
这次鸽友相聚,这位鸽友又给大家讲述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故事,又讲到了打比赛赢与输的关系。每年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结果是赢的与输的明年一样会来,赢的还想突破,输的想反败为胜,永无止息。尤其养鸽子打比赛的人,没有人想着输的,只有梦想。但是,也有因为参加信鸽比赛而影响家庭经济生活的鸽友。
我们鸽界与社会是一样的,鸽友与平常人也是一样的,所以,人们常说:“金是宝,银是宝,心无贪念才是宝中宝。”如能了解其个中道理,则“心不贪念、意不颠倒”,就是知足最大富的自在人生了,一般很难理解,也很难做到。
人之常情是没钱的人想尽办法要多赚一些,已经有钱的人则希望能成名,而有钱又有名的人则希望享受更多的权力。人人都在努力工作增加收入,以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也有人无所不用其极,尝试提升自己的名望与地位,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如果努力的过程中是带着贪的念头,则可能会因价值观偏差,以致行为失去准绳而不自知,严重者误触法网,导致身败名裂,美好前途就因一念之差而毁于一旦。俗语说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这个道理。
从造字上来讲,贫与贪只是一点之别,其实也是一念之差,悭吝更是贫穷的主因。贪的人一定会贫,贫的人不一定会贪。“贪的人一定会贫”,是因为贪念的人,心中一直保持匮乏的状态,并常存“囤积”的念头。囤积是一种贫穷的表征,愈爱囤积,愈陷贫穷,心灵也愈受饥饿意识的折磨,这样生活就不快乐了。“贫的人不一定会贪”,是因为有些人虽物质不充裕,但人穷志不穷、随境而安,因知足天地宽而致心灵富足,所以不贪。
有些人常以为自己有苦恼是因为缺少某些东西,如财富、名利、地位等,但是当这些人一旦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后,他体验到的快乐却只是在一瞬间,当那一瞬间过去后,他马上又开始想得到另外一样东西,或是想对同一样的东西得到更多。在这样情况下,这个人大部分时间不是在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而是在苦苦追求自己所没有的,所以这个人真正的快乐时光往往只是短暂的一刻,这样的人即使拥有的再多,还是个穷者。
世间事复杂难明,如何才能洞见世法的真相,而在混乱当中保持清明呢?如同清澈见底的池水,无染无波,便能直透池底景色。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唯有拥有一颗没有贪恋、没有动乱、没有争执,并且宁静安详的心,才能洞悉世事的本来面目。佛家说:钱财是五家所共有,如水灾、火灾、盗贼小偷、不肖子孙、贪官污吏等等。一个人如果没有时常广积阴德,这五家就有可能随时找上我们。
子贡问孔子:“贫而不谄,富而不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所以,只是做一个虽贫亦不谄媚,或富而不骄的人还不够,要更进一步,做一个贫而快乐、富而谦卑的人。“贫富”不能论人品,但“骄贱”却可评高下,如自认自己不是很富有,只要心无贪念,并且能做到“有钱就做好事,没钱就做好心”,依此持续付出,这样就是不贪又不贫的富人了。
这位鸽友最后说,有一次人家请他去讲课,认为他是有钱有事业又信佛的人,讲课一定实在有用可信。实际上佛是一样的,千年传承下来都是一本经,不论过去农耕时代,还是现在信息化时代,因为佛在人心中。讲课结束的时候,我让大家双手合掌闭目,口念七遍南无阿弥陀佛,他们还没念完,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