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伯乐高山:万类霜天竞自由
爽朗的性格、朴实无华的谈吐、严谨的做事方式,让记者对面前这位年近6旬的长者高山产生一种人如其名的敬畏。在高山口中,没有专业信鸽知识的“文言文”,只有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信鸽段子,结缘信鸽40余年,像书写回忆录似地为记者娓娓道来他与信鸽的不解之缘。
缘起信鸽识途之谜
谈起他的“信鸽史”,这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1年,上初中的高山放学途中偶然在路边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鸽子,出于同情与好奇,他将鸽子抱回家并为其疗伤。
半年后,一位前来串门的亲戚看到了高山养的鸽子,便说这是信鸽,最好放飞。经与家人商量再三,高山最后决定将鸽子放飞,但日积月累的接触已经让他与这只鸽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看见空荡荡的笼子,他不由得心里一阵失落。“信鸽为啥会认识家,难道它也有记忆?它身上没带吃的,长时间飞行不渴不饿吗”……一个个待解的问题在他脑海中萦绕。于是,高山决定在书中找寻信鸽定位的答案,谁知这一找就找了40年。关于信鸽识途之谜,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地磁感”,有的说是因为“震撼小体”,还有的说是因为“飞返逆行”。“种种说法各执一词,直到现在信鸽究竟为什么会自己认识路,还是谁也说不清楚。”高山说。
一次意外葬送了20多羽信鸽
1975年,高山成为建筑医院的一名外科大夫。工作之余,他便开始饲养信鸽,旨在培育信鸽比赛的种子选手。1981年,德州市信鸽协会成立,成立之际便举行了一次德州至北京300公里的短途比赛。高山为迎接这次比赛,苦下“血本”:为提高信鸽战斗力准备了充足的药物、饲料,就这样,20多元钱的工资所剩无几。但这次小试牛刀,使他的信鸽取得不俗成绩。
作为外科医生的高山时常会将给人看病的医治方子转换思维用于培育信鸽方面,但往往结果让人捉摸不定。“给信鸽看病比给人看病难,因为你听不懂它的语言,只能不断猜测,根据经验判断。”想起自己那次的“疼痛往事”,高山历历在目:当时急着帮信鸽清理肠道,但自己一时也没摸透用什么药,就轻信了别人推荐的品种,谁知一下子就死了20多羽信鸽。看着足足有半麻袋的“爱将”尸体,高山心中一阵抽搐,平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就这样葬送在自己手里,他懊悔不已。
信鸽为他斩获数十项大奖
进入高山家,整整一个展橱的奖杯和奖牌让人目不暇接。2009年280公里指定鸽冠军、2012年秋季首届280公里冠军、德州市500公里普通赛亚军、2008年鸽王冠军……对此,高山则笑着表示,客厅地方小,这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奖杯已经放置别处,这些年来,高山共斩获数十项大奖。
高山介绍,竞翔比赛分短、中、远程,从200多公里至3000公里不等。在参加远程比赛时,从放飞信鸽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心便一直提着。1999年的一次比赛,德州一起放飞800羽信鸽,设置的4天报到期前两天仅回来两羽信鸽。但让高山大吃一惊的是,第三天上午9点,他的信鸽已经在阳台上静静等候他的拥抱。这一次比赛的傲人成绩,成为了高山最为难忘的一抹剪影。
频频将大奖收入囊中的他,渐渐地将荣誉看得淡了。“鸽子是一种灵性很强的动物,看着它们飞向高空,人心里会豁然开朗。”在他的鸽笼里,一羽12年的鸽子让人心中泛起一阵温暖,如他所说,“这就是我的孩子们,家长看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洞察力,养鸽数十年,虽然从未点过信鸽数量,但是少了一羽,我都能觉察出来。”
□实习生 杨晓婷 摄影 孙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