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上海信鸽史册的养鸽前辈介绍二(图)
全国广大鸽友对上海解放前到建国后养鸽前辈的了解,可能最多只知道几个人,对于李梅龄和汪顺兴知名的大师以外,与其同时期的养鸽前辈,可能还未听说过。笔者自本篇起,以上海信鸽史料为根据,给广大鸽友介绍载入上海信鸽史册的养鸽前辈。载入上海信鸽史的前辈共有68位,按出生年龄大的先后排列介绍。(依据《上海信鸽史》资料)
昨天第一篇发出后,笔者看到下面的一位鸽友留言是这样说的; IP:36.45.141.*
“那都是历史,有多少水分呢?如果想的话你就陪他们去吧”。
笔者认为;不管是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历史,以及各类题材、各行各业的历史,我们后人都应该实事求是地继承历史和尊重历史。这位留言者还出言不逊,肯定是少家失教、缺德少知之徒。笔者认为对待历史也可以“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去理解。把前辈有益的东西接过来,你认为不可取的可以不予理睬,何必口出污秽呢!为什么不能以探讨的方式评论呢!希望有这种行为的鸽友改一改这种毛病。
胡桂桢(1895--1987年)
上海宝山罗店人,一生与鸽子打交道,即是信鸽爱好者,又是信鸽经营者,是活跃在信鸽市场的“播种机”。他养鸽,参加比赛,贩卖鸽,赚钱谋生,在赛鸽赛场上也曾有好的赛绩。解放前,他的一羽“7252”深雨点雄鸽曾连续获得5次冠军:1951年获得明光冠军,1959年获符离集、郑州亚军,1960年获常州亚军。在鸽子的商场上,他对上海乃至全国鸽界,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最早足环制造者季少钧在投奔新四军、参加抗战日临行前,将制造足环的模具、工具全都给了胡桂桢。胡除了进行鸽子买卖外,还与女儿制造足环,上海各个鸽会的足环多数都是他提供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南京阴阳营日本军鸽管理所有3000羽军鸽要移交国民党政府,当时上海市政府派髙芝泉去接收,高选了200羽,其余2800羽就地拍卖。胡桂桢得知后,卖去罗店祖产20亩,并向王世荣借了一笔钱,把2800羽军鸽以及鸽具(活络门、食槽、德国制瓷质假蛋、鸽用信筒、足环等)全部买下,带回上海罗店。以后,他将这些陆续卖给全国鸽友,不仅自己赚了钱,对上海鸽群鸽质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周昌善(1898--1985年)
上海市人,上海鸽界前辈,曾任上海鸽会副理事长、香港赛鸽会副理事长、亚洲信鸽联盟理事。
1930年,周昌善与李梅龄、黄钟、郭子颐一起加入由外国侨民发起、组织的“上海信鸽俱乐部”,是上海鸽界“四元老”之一。他在上海牛庄路老宅搭建鸽棚,养了100多羽鸽子,特别喜欢养“翻勃莱”(又译“华普利”)。抗日战争开始后,他被迫停止了养鸽活动,以后再也没有养鸽。但他一贯关心、支持信鸽事业,经常到鸽友家看鸽子、侃鸽经。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有4人从国外引进名系鸽,由于他认识很多外国名家,就积极协助联系,予以支持。王福源引进美国的海斯曼西翁鸽,就是他与美国赛鸽会会长联系的。
1948年他去香港定居,1985年病故。
郭子颐(1904--1992年)
上海各界前辈,1930年他与李梅龄、黄钟、周昌善一起参加由外国侨民发起、组织的“上海信鸽俱乐部”,是上海鸽界四元老之一。
1931年,他从日本引进“华普利”鸽,以后又托朋友从比利时引进一对“勃列考克斯”,并在今四川中路与北京路口的一个楼顶建造鸽棚。他养鸽专心,阅读过不少英文原版信鸽专著和欧美科学养鸽的文章,曾获1933年秋幼鸽赛凤阳冠军和明光冠军,1950年常州冠军。还在滁县、南京、商丘等地比赛中获得高位名次。
1958年他蒙冤去新疆,1967年返回上海,以后不再饲养鸽子。中国信鸽协会在上海成立后,他非常高兴,把他知道的上海信鸽过去的事情作了回忆,为上海信鸽历史增添了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