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辽阔,给赛鸽运动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千公里比赛是发现、培养、形成适合我国国情赛鸽品种的最佳赛事,也符合我国赛鸽队伍半职业化和业余会员占主体的特点。千公里比赛也曾为我们的经典赛事,但是随着我国赛鸽运动模式的转变,特别是公棚和特比环的超热冲击,千公里经典赛事已辉煌不再。
津鄂千公里对抗赛,共集鸽3902羽,有效期归巢83羽;
江苏苏州火车头信鸽协会千公里集鸽160羽,有效期归巢16羽;
北京千公里集鸽1142羽,有效期归巢91羽;
石家庄辛集信鸽协会千公里集鸽101羽,有效期归巢仅3羽;
成都市信鸽协会千公里集鸽364羽,三日仅归巢1羽。
一组组数据除了让人感到郁闷,更多的是带给我们思考,千公里何以如此艰难?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四点:
一是,受公棚和特比环赛距的影响,职业会员甚至半职业和业余会员都把赛鸽品种大多定位于400-600公里左右,千公里赛鸽品种被淘汰或者长期不用而废退;二是,千公里比赛周期长,饲养和参赛成本高,影响了职业和半职业会员的参赛积极性,鸽源锐减;三是,网鸽严重,加上交通和通讯发达,查找鸽主方便,非正常飞行时有发生,信任度下降;四是,赛鸽组织高层缺乏重视,中层缺乏动力,基层没有实力,比赛太少,让原本以赛鸽为乐趣的普通会员无法享受比赛的乐趣。
如何释解千公里困惑,我认为重点在于四个方面:
一是,中鸽协和省市协会都要重视千公里比赛,将其列为常规赛事,用统一管理足环的收益,设立千公里经典赛事基金,经常组织联翔,重奖鼓励;二是,省、市、县鸽协发售春季千公里特比环,组织高奖金比赛,调动职业赛鸽会员参赛积极性;三是,通过粘易碎密封胶纸,加盖压羽章留档,公示比赛信息接受广大鸽友监督等严格集鸽、报到和成绩核定程序,保证比赛公平、公正、公开;四是,发展超远程比赛,以超远程激活中远程比赛,让远程赛鸽品种发扬光大。
只要各级鸽协高瞻远瞩,注重顶层设计,正确认识我国赛鸽运动的优势所在,把握我国赛鸽运动的发展方向,引领和激励全体会员矢志不移,就一定能再创千公里经典赛事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