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赛鸽运动的核心活动谈“不死必归”——不符合赛场要求的鸽子
众所周知,赛鸽运动的核心活动是比赛,而比赛的目标是赢,赢的表现只能是鸽子“按时必归”,即按照规则规定完成赛事才有机会赢,“随心所欲”地“游离”于赛事之外的“不死必归”鸟无法按照规定完成赛事,代表了彻底的失败,又如何博取掌声、满堂彩?
稍加思索,人们便可以看到,赢的鸽子是以不打折扣、全力以赴“按时必归”的方式来证明它的超强恋巢性,且从耐力、体能、速度、反应、飞翔技能等方面证明自己拥有“不死必归”鸟不具备的全面、完美和最符合赛场要求的优良特性。
可知:
① 无论人与鸽子,所有必备的竞赛素质均以比赛为前提和依归;
② 高级赛鸽的必备素质”的最大可见指标是“按时必归”,绝非“不死必归”!
二、从遗传学角度谈“不死必归”——必须淘汰的劣质基因
1、“不死必归”是赛鸽丝毫不能容忍的劣质性状
于赛鸽而言,凡是不符合赛事要求的,均属劣质性状。
多年观察,“不死必归”鸟大多存在训练不足体能差、不适应高强度飞行、过于敏感和神经质、习惯甚至中意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野外生活,飞行过程容易受惊,稍有动静、疲累或饥渴便暂停飞行,由于喜欢“舒舒服服”的飞行,也太会保护自己,而缺乏奋不顾身、一往无前迅速归家的专注和竞争精神,行程中张张望望,停停落落,神经兮兮,结果误了赛事害了主人,增加了途中时间之余,也加大了遇险和死亡机率,它们或许真的是野外生活的“聪明鸟”,却是具有明显不符合比赛要求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劣质鸟。
2、劣质基因遗传的现实危害性
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武高平稍作变通:良驹皆由悍马所生。
警用工作犬在筛选过程中,服从性常常比攻击性、嗅觉性等指标更基础、更受重视,培养时也更费时费力,但凡服从性不达标的,即使有更强的攻击力和超灵敏嗅觉,也难免因“不适宜军旅生活”而被勒令“退伍”。
经常玩天落台鸽的鸽友谈论过天落台鸽后代有两个突出的遗传表现:一是台鸽后代经常比非台鸽后代的入棚速度更快更干脆;二是天落台鸽后代跟它的天落父母那样:喜欢“探亲”容易游棚。
至于“不死必归”鸟,人们很容易在上代和下代查到“不死必归”,譬如短平快500公里比赛飞1年7个月才归巢的那只输人输钱的鸟。再查这类人的赛绩,总让人大失所望。
相反,詹森兄弟却以比赛取胜为依归,把自己的鸽族培育得体魄强壮,以及拥有面向己棚心无旁骛勇往直前的优良特性,不但在短平快赛上有出众表现,且在改良长距离鸽子上发挥了良好遗传效应,例如人们已经熟悉的,由詹森鸽交配勃莱考克斯鸽作出的,完成了4072公里目前世界最远赛距的美国名鸽“蓝巴龙”。
事例表明:具有优良性状的赛鸽可以遗传和改良下代,而不符合比赛要求的劣质基因也毫不例外会发生遗传,并按鸽主的钟爱和重用程度“污染”和扩散全棚,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基于冠军鸽子必然从“按时必归”中产生的事实,以及育种的目的是使冠军基因向下代延续的硬性需求,对破坏和中断冠军基因纯洁性的“不死必归”鸟,必须坚决淘汰!
三、从赛鸽者水平谈“不死必归”——业余玩家和专业玩家的区分标志
中华赛鸽,只有在当初的农耕时期和新手参与的初级阶段,才会欣赏和追逐“不死必归”,它的提出反映了处于初期娱乐休闲活动阶段的鸽友,“种、育、养、训、赛”的低下水平及心态特征。
但当中鸽协成立,并加入国际鸽联之后,中华赛鸽运动逐步转型竞技体育阶段后,专业化、职业化的完善和竞技水平的迅速提高,“按时必归”成了信鸽比赛的努力方向和风向标时,“不死必归”不但毫无新意,反而突显出它的业余、不入赛鸽“大道”的落伍性,甚至体现了倡导者的思想僵化和思维极限。
至此,毋须赘述,“按时必归”与“不死必归”的格局层次,已经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