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仅靠“以物异物”或“情感路线”而维持的信鸽交易,正式与“经济”结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短短十来年,凭借年均增长率超过两位数的资金全面进驻,原本还属于“未开垦的处女地”的中国信鸽市场迅速发展出了三大经济形态:“赛鸽赚钱”、“鸽赛赚钱”和“赚赛鸽钱”。三者间看似在做文字游戏,而实际上却有着相当差别。愿闻其详者,但听老夫慢慢道来。
西安有个种鸽场,投资2700万人民币引种,参加全国50多场公棚比赛,归巢鸽不论名次,每羽4万元也被抢购一空,每年回报人民币400万元。这是“赛鸽赚钱”的典型代表。所谓“赛鸽赚钱”,是指从赛鸽买卖中获利。有人将买赛鸽比作买古玩,两者的价值同样无从计算也无法计算,其价格的升降很大程度上依据着投标者当时段的吹捧甚至一时间的情绪冲动,其背后的利润空间变化是相当大的。
鸽商与其他商人是有所不同的,他们的特点在于“亦赛亦商,以赛促商,商赛两旺”,他们凭借自身经济实力,引进高档种鸽,建造一流鸽舍,选用进口饲料、药品、营养品,聘请专人管理,力争在比赛中采金摘银,然后便就大做广告,招徕顾客;若是手中有一两羽大名鸽,就光靠其所产的儿辈、孙辈,便也能财源广进。就目前观察,凡是从事信鸽买卖的,赚钱的多,赚大钱的不少,赔本的是极个别的。这就是信鸽经济能够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赛鸽赚钱”包含三种形式:公棚比赛、行业协会大奖赛、寄养制比赛。其中,公棚比赛投资较小、风险不大且回报颇丰。根据2005年时不完全统计,全国公棚数为134个,仅据59个公棚统计,奖金总额达4689万元。行业协会大奖赛(亦称“特比环赛”)的性质属非盈利单位,原则上有别于一般鸽商,且收入数目相当可观。以上海市“一岁鸽特比环大奖赛”(亦称“汽车大奖赛”)为例,参赛鸽每羽收费100元,年出售足环2万枚左右,合计总收入200万元,奖金额占参赛费总收入70%左右,其余30%归鸽会收入。此类比赛目前正在向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区县发展。而盛行美国的寄养制比赛,在我国尚处于试验阶段,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个城市。
信鸽相关产业涉及制造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文化和科学研究等各方面。仅以饲料为例,全国30万会员平均每人养100羽鸽子,共3000万羽,每天供耗费饲料300万斤,这便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再如进口鸽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这为代办进口鸽业务提供了发展契机。
目前,代办进口鸽的费用为每羽600元。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国内鸽友加入“国际协作”,买一轮幼鸽,以外籍名义参赛;赛后拍卖时,挂外国足环的归巢鸽价格至少高出国内鸽一倍,收入不菲。同时,赛鸽广告也是近年新兴的一个衍生项目,其经济效益丰厚:杂志彩页广告2000元/页,每期赛鸽杂志刊登广告100—200页(某杂志最多一期彩页广告多达344页)。同样,相关信鸽的书刊、光盘、摄像、摄影以及网站等同样前景看好。
信鸽经济集合工业、农业、商业等经济为一体,但在形式上别具特点:
经济覆盖面相对集中且有一定的封闭性,主要涵盖全国30万会员,业外人士极少涉足。此经济集合体以业余爱好为基础,其投资和消费心态以及购买欲都是与众不同的。
经营方式多数是自产自销的家庭经济,也有通过GMP认证的现代化工厂,还有“马路超市”式的传统“鸽市”。
生产、销售、服务等经营范围结合经营,类似微型托拉斯,一般采用“一主多副”的形式,以买卖信鸽为主。
尽管目前信鸽经济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少儿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和规范。除开行业内部的自律,也需要工商、财税等方面的保障。信鸽经济仍就是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仍旧肤浅,本文权作投蚯引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