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引进鸽子的选配和适配问题
我们无论从任何渠道得到的种鸽(种鸽的基本要求是十全九美,血统清楚,便于使用),通过一段时间的静养和熟悉鸽棚阶段后,在选配时,只要不是把彼此之间有共同缺点的种鸽配在一起,一般情况下都能繁殖出一两个比较好的幼鸽。但这样的结果是远远达不到我们培育鸽子的要求的。我们培育鸽子最基本的原则,是寄望于后代超过上代,我这里说的是平均指数。如果父母鸽各方面优良,而后代又遗传到位,一般来说不会叫人失望。如果说再有一两个超过父母的后代,代表配对成功,甚至成为自己鸽舍的黄金配对。
很多鸽友对出生的幼鸽认识模糊不清,主要是没有自己的主血鸽或了解的鸽系,每年全是实验品,总是处于摸索阶段,很难对出生的幼鸽来一个初步的判断。我曾经有很多大家公认的淘汰鸽,在日后都有良好的表现,很多人认为是我的养功起了决定性作用,其实那是错误的推断。不排除个别成熟晚的鸽子,通过较长时间饲养,以后在比赛场上有上佳的表现,但鸽子也应是本身具备优秀条件,只是人们没有注意到。我所饲养的好鸽子,几乎没有看上去就平庸的,纵然有的外观不是很好看,起码智力反映出来都是不错的。
关于适配问题,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探讨的话题。诸如说到慕利门对詹森、电脑,詹森配胡本或凡龙,九十号配吴淞等等不一,虽然不能说百发百中,但一定比乱配成功率要高很多。至于成功率是多少,鸽主的选配技术和能力又是占主导作用的。为什么很多鸽友家里有很多好鸽子,而每年繁殖的几百幼鸽却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就是选配有误。
所以说我们手里有好种鸽也不能骄傲和大意,每次使用前一定要考虑周全后再予以选配,从而增加配对的成功率。老一辈养鸽家为什么把“种、养、训”作为养鸽的座右铭,而不是说冠喂赛。因为种是个系统,是产生冠军的摇篮,养是平时的细微观察总结,训是为比赛打基础,虽寥寥三字,的确是说出了养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