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的历史!
天空始终阴沉着,虽说气温并不冷,但欠缺阳光的日子总归让人心情有些郁沉。上得网来,中信网的头条里有一则介绍上海张顺奎前辈的文章,图文并茂,生动异常。看着图片中人与鸽的沧桑变迁,品着字里行间的娓娓鸽事,不觉回忆起当年的鸽事,当年的江湖,当年的历史!
三十年前的鸽界江湖
三十年前,俺还是懵懵少年,一根红领巾时常在周末的鸽市里出现,不,应该是一群红领巾在鸽市里出现。与一帮年纪相仿、志趣相投的鸽友们欢快地享受着当年的江湖、当年的鸽事。当年,中国大江南北的鸽子江湖中只有三系鸽子能站得住脚(当然当年还有培尔琴,但在全国范围内不如这三大系流传得广):李鸟、吴淞、西翁。当然也有一些其它的品系,但皆离不开这三大支柱的配合。
国血三大品系特征
那时的鸽友们对这三大品系的特点及专长都是相当的了解。从三个品种的外形及眼砂、羽色皆是分析得八九不离十。李鸟鸽羽色深沉、杏仁鼻、头面宽、眼砂油浸,时常出现玉嘴玉趾,羽色上也时常有鸡心白、花头白翅出现;吴淞鸟以中雨点、灰为常见,眼砂以砂眼居多,但无论砂黄,亮度要亮于李鸟鸽;西翁鸟以绛、灰、雨点为常色,克头塌鼻居多,眼砂没有李鸟与吴淞那样粗厚,但体型骨架比前两系要壮实。三系鸟皆被当时的环境培养成超远程为主打的特性。但李鸟与西翁相对于吴淞来讲要显得晚熟。
那时的江湖讲究的是血统、眼砂,且养鸽基本以系为帮,以品为伙。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二十年间,全国上下主打三大系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无奈的现实。当时大家一来口袋紧没啥闲钱,二来赛事以超远程为主,三来国门未打开到现今的程度,受大环境的影响,没有啥詹森、幕利门的影子,更没有啥速霸龙、桑杰士的说法。作为一个亲历那个时代整个饲鸽过程的我,感觉在那个时代里的养鸽人们更多地探讨的是对鸽子品系的研究,是如何保存优良品系的作育法,是如何以眼为线去寻找好的个体。当时虽说条件有限,但大家的心都放在钻研鸽子本身的课题上。
三大品系该不该被称为国血
回到正题,当年的三大系有鸽友称为国血,有鸽友反驳其说法。作为三大血系的前世今生相信上了鸽龄的鸽友心中大都心知肚明。三大当年的名系皆始祖源于外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否定这三大系称为国血的鸽友看上去似乎有点道理,但作为三路各有特点、各有明显特征及稳定赛绩的品种,经过创始人及后继者们几十年的千锤百炼,改造成脱胎换骨的超远程品种,我想称为国血也并不为过。回过头来看看国门完全打开后的现况,引进的鸽子千奇百怪、品种繁多,但有哪一系哪一家能达到当年三大品系所造成的影响?无论是几百万一羽引进的名家花旦,还是花几千万整棚端锅的外国铭血,现如今在国内有谁能站出来拍着胸脯讲能敌得过当年三大品系的影响?花开花落,物是人非。
时过境迁 三大品系无奈没落
当然现在的情况也与当年不同。当年人们鸽种的来源皆是十分有限,就是拿到钱也买不到更多的东西,从客观条件上来讲也促成了三大品系的推广。时过境迁,随着超远程赛事的没落,这三大系也渐渐地脱离了主题的视线。现今入伙的新鸽人们估计对这三大系莫说看,可能就是连听也很少听说过了。在中国鸽界江湖在新千年始起的一股赛距转向风潮的开始,三大品系由于不能及时调转船头来适应中距离早熟的这个大环境,被涌入国门的外系完全盖过了风头。俗话说得好,当你不适应这个环境时,你要么有能力改变环境,要么就只能随从这个环境。遗憾的是我们当年这三大名系在既改变不了大环境又不能适应新环境,在尴尬境遇下渐渐退出了江湖的主弦,成了江湖中的配角。这里面既有可惜,但更多的却是出于现实中的无奈!
历史不容抹杀
然,虽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但我们同样不能抹杀这三大品系对中国鸽事的推动,及对中国鸽坛的进步所作出的无可挑剔的贡献。当年的艰苦岁月,人都不能吃饱的情况下,老一辈养鸽者们能拿出勇气在极度有限的环境中创造出居功至伟的鸽系来,我想这里面不单单只是实力与金钱的因素,更多的是出自于他们对鸽事的真正热爱。无论现在的江湖流行何种距离,我们都不能忘了那些为这个江湖的发展作出过奉献的人们及鸽们,忘记历史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历史不容抹杀,历史更不容调侃!无论老品种们是否能在优胜劣汰的现实环境中生存下来,但希望在拥有如此好的环境下养鸽的朋友们能感怀老一辈鸽人的艰辛,感恩于他们创造的这个赛鸽江湖。没有前人栽树,那有你我这些后辈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