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竞翔界的几个突出问题
王伟克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的赛鸽运动也处于发展之中。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这样几个:赛鸽运动中的专业科学问题、行业诚信问题、环境声誉问题和种系培育问题等。我们不能因为是发展中的问题就自然地认为是“健康的问题”、无法避免和无关紧要的问题。这将关系到中国赛鸽运动的健康发展和声誉问题,事关重大,不能小觑。
一、科学赛鸽问题
世界的赛鸽运动发展到今天,百余年来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科学的竞翔规则,多年检验,成熟有效。中国信鸽协会成立二十多年来,在比赛规则方面与国际接轨,业已形成规范。从水平和效果方面看,我们在竞翔活动的基本领域内,并不落后和幼稚,可以与国际赛鸽运动的强国并驾齐驱。
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养成了从政治角度看待、评估,乃至操作一切问题的习惯,凡事喜欢挖掘和加套政治意义,有时难免会结合生硬,推进牵强。最近又兴起机械地套用奥运“更高、更远、更强”口号,搞超世界竞翔最远记录,在世界屋脊搞竞翔“突破”,海上陆上无论哪里都可以拉出横幅搞比赛。笔者认为,信鸽比赛在时机时节、地形地貌、距离适宜度方面,不能违背赛鸽竞翔运动基本的规律和原理,非科学性、合理性和探索性的比赛,应当摈弃和制止。
对此,中国信鸽协会的态度是明智和明确的:要求各地鸽协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本地信鸽协会的工作,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2007年—2008年“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实施计划,策划和组织有影响、有创意、得人心的信鸽活动。一句“科学的发展观”,足以冷却“左”的炎症高烧。相信今后将不会再有比赛鸽在炎炎酷暑、茫茫夜空中以残条“开笼”的现象。
二、行业诚信问题
当今的中国,各行业都有个诚信问题,赛鸽行业不可能独善其身。在“开笼不见影”的比赛方式下,竞翔界的诚信永远都不是小问题。
业内观察,一些地区的赛鸽公棚,已遭受到了诚信方面的诟病。公棚不公,鸽友何苦趋之若骛?地方协会与地方俱乐部的比赛不公,将遭受不公正比赛待遇的鸽主和赛鸽逼向了公棚,挨了公棚一记同样尺寸的闷棍,他们再向何处去?再回地方充当“还乡团”?岂不是一个逃避来躲避去还回到原地、原水准的怪圈儿?这公也不是,“私”也不是的局面,显示了目前中国赛鸽竞翔界较大面积、较大程度的诚信缺失状况。
笔者认为,这是中国赛鸽运动初级阶段,或者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的阶段性表现,与国民整体道德水准、文化素质密切相关。后起的市场经济模式,社会转型期,将旧有的糟粕意识之沉渣荡涤泛起。对此,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心病还须心药治,解铃仍须系铃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起阶段的问题,还是让其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熟而解决。
公棚赛爱好者们,已经在精心评估,比较和筛选质优价廉、诚信指数高的赛鸽公棚了。风云际会,大浪淘沙,诚信是金,有金则生则存,无金则死则殁,市场经济不是笑面菩萨,诚心与否的试金石掌握在广大鸽友的手中,中国土地上的信鸽协会、赛鸽俱乐部以及赛鸽公棚,在眼前及不久的将来,都将面临诚信“照妖镜”的严酷切片检验,内里有鬼的单位与个体,很快现形。整个行业的诚信复归与扎根,尚需时日,有一个打熬和冶炼过程,不是短期效应。
三、环境声誉问题
这个问题比之诚信问题还要沉重和严肃,环境与声誉关乎存亡。开放的中国,家丑已捂不住,名誉是第二生命,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赛鸽环境中,最恶劣的因素不是沙漠和高山,而是臭名昭著的枪和网!20世纪末期,大陆最著名的枪击过路信鸽之咽喉要地有二:一在陇海线上的潼关,二在京哈线上的山海关,枪林弹雨,射击声不绝于耳,单从被击毙赛鸽腿上撸下来的足环就能装满一个玻璃罐头瓶!多少鸽友遥望鬼门关而嗟叹!多少赛鸽历尽艰辛中途命丧枪口!多少鸽友不断呼吁:为什么中国特色的远程、超远程比赛日渐式微?岂不知位居咽喉要(鸟)道的枪手,集体拦射过路在翔信鸽场景。远程、超远程比赛的衰落,不能说与此行为没有直接关联。
借助公安部门的禁枪通令,枪击赛鸽的丑行基本绝迹了。未曾想,代之而来的是无声的天网!不管你公赛私训,管叫你纷纷中网,魂断蓝天!华北两座巨型城市,首善之区的北京和直辖市天津卫,数万鸽友居然是谈网色变!赛鸽南突北冲时受河北平原及山海关咽喉要道处鸽网密布的夹击,无奈试走内蒙“西口”一条山路,几近四面楚歌,走投无路,窒息着京津信鸽协会的行动及大量赛鸽公棚的生存!此网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令中国大陆和台湾赛鸽运动颜面尽失(台湾省的网鸽行为“领先”大陆至少十数年,是台湾赛鸽被迫海翔的主因)。
这拦路架网非法获取在翔信鸽的行为,在有法治规范和民主传统意识的国家国民看来,是匪夷所思的恶劣行径,形同拦路抢劫犯罪,不可饶恕。中国社会体育界的领导机关、中国信鸽运动的主管部门、有关省市的信鸽竞翔组织,应同心协力,联合法律、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和机关,卓有成效地、大张旗鼓地、斩钉截铁地打击这种恶化中国赛鸽运动环境,损毁中国赛鸽运动声誉的行为,铲除这致命的“毒瘤”。
四、种系培育问题
此问题可以说,与中国赛鸽运动竞长短共始终。最近平面媒体和网络中讨论、争论也持续升温,大意归纳起来,是言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巨量巨额引进世界赛鸽先进国家的优良种鸽,条件、前提、水平似已具备,为什么还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赛鸽种系?还要花费大量资金引入?甚至将“洋垃圾”也引进来?好像中国赛鸽的种系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境地了。
笔者感觉这个问题要扩展视野,综合地看,历史地看。纵向看,我们对引进的东西注重使用价值、享用价值,不注重深入研究理解和发展,长期以来这个方面显示薄弱,难以行短期改进。国外赛鸽品种品系自上个世纪初叶引进后,近百年来基本处于这样的状态。横向看,无论工农业产品还是畜禽品种,几乎所有项目引进后,只体现其原有价值和生产力,没有发展和改进,只待原产地及原生产国产品性能提升了,我们再行引进,持续引进,源源不绝。
这不是习惯问题,是科学技术的实有基础和实有水平的限制,不是一句“我们应该怎么样”和“迎头赶上去”之类的豪言壮语可以改变的。诸多行业如此,一家一户经营的赛鸽训养,更不可能一马当先率先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一点我们应当清醒。
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还是要处在种鸽的持续引进状态中,不承认和不服气,都不是唯物主义的看法和做法。中国海峡两岸的竞翔爱好者主要是大陆上的爱好者,要心平气和、尊重事实、尊重客观,精心挑选,注重质量,充分发挥引进种鸽的性能,扎实提高我们的竞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