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上海的中荣信鸽文化论坛上,首次看到身居岭南的国内赛鸽及理论名家祝匡武先生提出了“同等羽数参赛才能公平体现赛鸽体育精神”的观点。后来又在国内的几家平面鸽刊上,反复拜读了刊载和转载的祝先生参加中荣论坛时提交的关于信鸽“同等羽数参赛”论文,掩卷沉思,感到祝先生看问题的角度确实高远,对问题的分析也非常透彻、准确,大到作为体育活动项目的公平原则与体育精神的主张,小到赛鸽过程中天气、猛禽、过夜意外、选手鸽临赛状态的考量等,让我等后学在鸽事鸽理上受益匪浅。同时,身为一直关心和关注着近年来国内鸽事动态的圈中人,也深知祝先生发表如此论点可不是无的放矢,具有十分明确的针对性与挑战性,故而对其本着强烈的赛鸽运动正义感、责任感,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之姿态极为赞赏与钦佩。
然而,一遍遍的将祝先生的理念与眼前的鸽坛实际相对照与结合,渐渐又在心里产生些许疑惑,觉得祝先生的主张与当前的赛鸽活动现状存在较大距离,在现今及以后相当长的社会经济背景与赛鸽条件下,若将“同等羽数参赛”办法全面付诸实施,将难以进行操作。
首先,我认为祝先生在提出“同等羽数参赛”观点时,开宗明义所强调的信鸽比赛参与性的大小与决出性的结果,实质上并不取决于参与者出鸽的多寡,而受制于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与赛鸽品质的高下。从我国目前赛鸽参与面实际上呈现的让诸多铁杆鸽友不愿看到的逐步缩小的趋势来看,原因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经济转型给信鸽活动带来的阵痛,通过社会经济这只无形之手的整合,信鸽活动模式与鸽友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鸽人整体层次提高了,养鸽人群范围缩小了,这与因为养鸽大户在信鸽竞翔中参赛鸽多而导致其他鸽友抱怨不公平而不参赛,乃至不养鸽无关。随着人们面对的经济、环境条件的进一步转变,赛鸽的参与面又会相应发生新的变化,参与面的恢复与扩大也是可能与可待的。
至于参赛鸽子多是否就在成绩的决出性上具有优势,撇开赛鸽大户的立场观点,就其他参赛鸽友而言,也向来存在诸多不同的意见,其中包括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就是如倡导“同等羽数参赛”的祝先生一样的看法,多羽数参赛占尽了宏观、微观上均实际存在的运气的便宜,形成以多胜少的不公平现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赛鸽胜负取决于质,而不在于量,冠军、亚军都只一个,“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去年在上海中荣四百万元大奖赛决赛现场,本人亲见也有条件大面积出鸽参赛的赛鸽名家王忠宝先生,就以一羽赛鸽参赛也取得了第8名的好成绩。这类鸽友内心深处没准还期望有钱的大户多出鸽出钱当垫背呢。
另外再换个角度,无论从哪个层次的赛鸽活动组织者来讲,也无论是组织进行特比环赛,公棚赛,还是行政鸽会的常规赛,为了扩大奖金来源,形成一次比赛较为可观的规模,不仅不会拒绝大户提供较多的参赛数量,而且多多益善,并千方百计动员大户多投入赛鸽数量。若按照“同等羽数参赛”要求给所有参赛者限定参赛数量,不仅限制了养鸽大户的参赛需求与能力,使大量的信鸽资源闲置、堵塞了鸽子出路;另一方面对参赛数量的制约还是双向的,在诸鸽友实际背景多元、养鸽与赛鸽能力客观上极不平衡的情况下,条件较差的鸽友会因凑不齐,或承担不起规定的放鸽数量,而失去比赛资格;此外,纵然起步开赛有鸽子与条件参赛,中途因鸽子质量不济,或发挥不佳,到末后的比赛无法达到“同等数量参赛”的数量,也会告别赛事。在这样反倒真正限制或缩小了参赛面的情况下,无论是有奖赛还是常规赛还能顺利地组织下去吗?
笔者身居基层,深知目前组织比赛的主要矛盾并不是嫌有的鸽友送多了鸽子参赛,而是不少的鸽友因种种原因,包括惜鸽舍不得放鸽在内的参赛鸽数量规模不足的问题。甚至有的小环境里极不规范地规定起放数量,弄得有的鸽友在市场上买菜鸽子凑数的现象。当然,为了扩大放鸽数量,不规范操作的问题也不止在基层,比如目前各地公棚普遍设置什么团体奖的情况,就明显既是刺激参赛数量的扩张,又是牺牲小户利益拉拢大户,向大户献媚之举。如此这般还使诸多小户为凑赛鸽团体,挂靠大户参赛,极大程度地丧失了自己赛鸽的滋味。有的鸽友组织混合的多人参赛联队,还埋下某些日后不和谐的隐患。如果说在对待赛鸽大户上有什么不公平、不公正问题的话,窃以为这才是最大与最现实的不公平、不公正。
时下对鸽界大面积出赛鸽子,被好些鸽友视为以强凌弱、以多胜少的不公平竞争的对象,主要是指以广东为主,以及西安、北京的几个以商业大投入的模式进入鸽界的经济实体。不管他们是普通鸽人,还是经济法人,站在他们的角度,把多年来不无辛苦地积攒下来的财富大手笔地投入鸽事,有的几乎把鸽友们心目中的赛鸽圣地阿连栋克搬到了中国大陆;有的建立了詹森之外当今比荷德其他赛鸽强豪的大本营;有的则不管这血统,那品系,用重金一气买下代表当代最高赛鸽水平的优胜鸽,气势磅礴,举世震憾。我认为这些大规模引进国外赛鸽的积极意义,有如改革开放后汽车工业的发展,在过去也是引起前苏联老式汽车制造技术的南京二吨半、长春老解放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腾飞后现反过来逐步打入国外市场一样,我国的信鸽品种也当有个以往日李梅林等先辈在德国的引进,使用日本军鸽,和收集进入国内的培尔琴、西翁(包括赛扬)培养了我国最初的国血鸽,并至今仍让许多鸽友钟爱和发挥的基础上,我国的信鸽整体质量也会通过开放与交流出现如汽车工业一样的飞跃 、精进。
不过在商言商,这些鸽事上令人振奋的壮举,对于信鸽实体而言,当是为了获取相应的回报,乃至可观回报所进行的前期投入。此后必然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用引进种鸽生产的期待中的优秀产品,大量投入检验性的比赛,既验证引种效果,也可以通过作育作翔成果发挥示范效应。如果以如此之大动作作育出来的鸽子因参赛数量的人为限制没有展示与发挥的平台,很有可能就会使前述的那些让人瞩目的信鸽引进因失去动因而减少,甚至停顿,不利于我们融入当今世界的赛鸽大潮,然后实现终有一天伫立潮头,让外国人侧目,反过来到中国求鸽的目标。言及至此,忽然想到主张“同等羽数参赛”的祝匡武先生是十分注重赛鸽的原始娱乐性,以及赛鸽的名誉结果,而对赛鸽的产业化发展前景是持保留态度的。这相对于把赛鸽活动视为像NBA蓝球赛、F1方程式汽车赛等继世界制造业、地产业等传统产业之后,将得到超越传统产业发展的文化娱乐业投资者来说,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感到祝先生是否把商人涉足鸽事的角色看得理想化了,纯粹的飘逸、纯粹为玩而烧钱养鸽的商人是难以寻觅的,能够把经营与志趣结合,能够做到社会、鸽友和投资人三者利益兼顾,实现多赢就非常不错了。
只顾着说人说事,却忽略了赛鸽活动的最重要载体鸽子。当初见祝先生提出“同等羽数参赛”时,心里出现的第一个反映就是为基础较强鸽友在规定的放飞羽数之外,将有不少能飞的鸽子“坐冷板凳”叫屈;也为将有不少不入流的鸽子上场难得好的表现,乃至损失担忧。这种在当前国内鸽友间实际上多方面条件存在着不均衡的前提下,近乎于计划经济时期搞绝对平均主义,或过之或不及的做法,看似对于养鸽人出现了一种形式上的公平,但是对于要着眼于作育作翔的鸽子是不公平的。中国赛鸽运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拘一格降“鸽才”。无论是采取拿来主义,引进顶尖赛鸽,培育优秀赛鸽,大量投入比赛加以检验;还是立足长期的追求,持之以恒地走自己育种赛鸽之路,拿靠得住的赛鸽参加比赛,都需要开明开放的比赛制度提供平台。如果因限制比赛数量剥夺了这些鸽的发挥与发展,岂不憋屈了众多的好“鸽才”?
综上所述,我还是感到祝匡武先生提出的“同等羽数参赛”意见具有认识上的超前性,理论上的前瞻性,现作为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赛式中不论有奖没奖的赛鸽形式之一,是可根据组织者的指导思想,参赛者的意愿与积极性组织进行的。但要在眼下的赛鸽活动中全面推行却不现实,故须缓行。
2006/04/28
(载《五洲竞翔》06年7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