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远程超远程与中短程比赛的思考
信鸽竞翔,属于体育竞技范畴。依据中国信鸽协会2015版最新竞赛规则,竞赛级别分为五档:1、短距离赛,空距为200—400公里;2、中距离赛,401—600公里;3、中长距离赛,空距601—800公里;4、长距离赛,空距801—1200公里;5、超长距离赛,空距1200公里以上。
个人理解:短距离赛相当于人类百米短跑,中距离赛相当于人类500米左右的中跑,中长距离赛相当于人类千米长跑,超长距离赛相当于人类的马拉松,多关赛相当于人类的铁人三项。一个体育赛事,必须具备各种赛程的比赛。如果奥运会只有短跑项目,那能叫奥运会吗?同理,没有短跑,只有长跑也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会。
人有短跑健将,也有长跑明星,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看点。短跑看爆发力和速度,长跑看耐力和韧劲。用短跑的速度来要求马拉松运动员是不对的,用长跑运动员的耐力来要求短跑运动员也不合理,什么人做什么事。同理,什么鸽子飞什么赛程,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求全责备。世间任何事物都不是万能的,短中长程全能的快速鸽子只是一种理想,现实中难得一见。
在养鸽实践中,提倡远程、超远程精神可嘉,在竞赛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同时,短中程的蓬勃发展也是可喜可贺,同样也是必有的赛程。试问:远程、超远程不也得先从300公里、500公里开始飞起吗?如果三百公里、五百公里都不归巢,后面哪来的鸽子可以上超远程?可以讲,远程、超远程的鸽子一定先具备短中程归巢的能力,在短中程归巢的基础上,再去冲击远程、超远程。
那么,为什么近些年远程、超远程日渐冷清,而短、中程比赛却热火朝天、声势浩大呢?这里面有着太多可供探讨的原因,既有时代的因素、环境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科技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信息时代,讲的就是一个快字,讲的就是一个效率,快才能产生效益。三百公里、五百公里的短中程鸽子,春天育雏,秋天比赛,输赢当年见分晓,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时间,超远程鸽子合适的竞赛年龄在两岁左右,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700多天的时间,谁能保证选手鸽不丢、不死?统计各省市春天售出的特比环,秋天能有三成参赛就不错了。就是说,春天出十羽幼鸽,秋天能存住三、四羽都是高手。如果养到两年再去参加超远程,还不知道能剩下几羽。可以讲,养的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存活的鸽子越少。
其三是现在鸽友的处境艰难。上午还好好地养着鸽子,下午可能就通知你市政拆迁。人都没地方住,鸽子朝哪里放?你说不怕拆,我住的新楼。新楼就好养了?只要邻居一个投诉,城管物业就会上门找事,弄不好还会吃官司。你说谁还能悠哉悠哉地养着鸽子,熬到放超远程那一天?万一鸽子放出去了,家里拆迁了,真对不起千辛万苦回来的鸽子。
其四,是现在的养鸽条件也不适应超远程了。大约20年前,我也得过1500公里张掖六名的成绩。那时鸽子是咋养的?天亮鸽棚一开就不问事了,鸽子一天都是自由活动,晚上下班撒点粮食,鸽子养得个个身强力壮,猴精猴精的,生存能力超强,哪有毛滴虫、腺病毒的概念?现在好了,定点放飞、定点喂食、定时进棚,就这还惹得左邻右舍烦,楼上楼下厌,搞不好就被弹弓打。这种半圈养的状态,这种生存能力,怎么适应千里竞翔的艰苦赛事?
时间不允许、环境不允许、条件不允许,没了天时、地利、人和,只靠撞大运,超远程的参与度怎么能不下降?而短中程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加上商品社会的熏陶,高额奖金的刺激,其兴盛发展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社会是发展的,人类是进步的。鸽子从通讯工具转变为体育竞技,就是适应了这种变化。事物本身没有一成不变,唯物地看待赛程的变化,正视社会的需求,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能因为对一件事物,例如超远程赛制有感情,就排斥中短程。百花齐放才是春!每年中短程、远程、超远程都能办得红红火火,鸽友们量力参与、各取所好不是更好?强求一致,非此即彼,能是客观的看法?从大了讲,赛鸽是一项体育竞技,从小了讲,就是一个业余爱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何必为赛程纠结?想参与什么项目,有什么实力就参加什么项目,打嘴仗有什么实际意义?要大家玩的高兴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