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鸽的饲养和繁殖过程中,鸽痘和毛滴虫病是两种常见型病原高峰期发病率较高的两种疾病,它们都是威胁幼鸽成长期的病害,今天就文峰宝鸡育鸽的一篇《一分钱治疗口黄和鸽痘(图)》给各位鸽友提供一些关于这两种疾病的病原、传染途径、症状、诊断与鉴别与治疗方面的一些专业知识和宝贵经验,希望能够给鸽友们在以后的训养中提供一点经验和帮助。
鸽痘
鸽痘是病毒感染,特征是独立在皮肤或口中黏膜增殖的病害,但是很少在呼吸道。此疾病分布在全世界而且有规律发生。幼鸽是它的主要受害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夏秋季节急性发病率最高,秋季和冬初皮肤型较多,冬季粘膜型最为常见,潜伏期为4~8天,如果没有并发症,病程一般为3~4周,病愈后具有免疫力。
鸽痘的病原是由鸽痘病毒引起的。鸽痘病毒通常通过病鸽脱落的皮屑、粪便和喷嚏、咳嗽等分泌物而传播。当这些污物通过鸽的破损皮肤或粘膜接种传播而引起发病。鸽友们经常发现,每当信鸽参加一次归巢比赛时,总生有鸽痘。这是因为鸽子关在笼中互相啄破皮肤及空气残沫飞扬而感染鸽痘病毒所致。此外,蚊虫和吸血昆虫也有传播此病的作用。蚊虫的带毒时间可达10~30天。夏秋季节昆虫大肆其虐,所以发病率也较高。健康鸽子受到感染,病毒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皮肤和粘膜,从而引起特异的痘疹。
根据发病部位和病程的快慢,可分成多种病型。
一般分为皮肤型、粘型、混合型和败血型,后者极为少见。皮肤型发生在无毛的皮肤上,如眼睑、鼻、嘴角、腿、脚趾、肛口周围和翼内无毛的皮肤上,初发时为薄薄的灰白色鼓皮状覆盖物,迅速长出小结节,后呈灰黄色,逐渐长大如豌豆,表面为凹凸不平的坚硬结节,内含有黄脂状的糊状坏死组织。长在眼睛附近的鸽痘常导致眼睛变色,但通常不至于影响鸽子的表现。
粘膜型也叫白喉型,在口腔、咽喉部位粘膜上,初发现为白色、不透明、稍有突起的小结,然后迅速增大,融合而呈黄色干酪样,坏死物呈假膜状态。在气管里生痘危害最大,常引起气管阻塞而窒息死亡。
混合型是既有皮肤型又有粘膜型的复合鸽痘病。
病鸽排出之唾液、鼻道粘液及泪液或身上脱落之痂皮均含有鸽痘病毒,干燥后随空气接触其他健康鸽,另鸽子打架互啄、蚊子或吸血外寄生虫叮咬均会传染。
毛滴虫病
信鸽毛滴虫病,俗称口黄,是信鸽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原虫病。毛滴虫主要寄生在信鸽上消化道,通常在温热潮湿的天气易于诱发。任何地方、品种、龄期的信鸽均会发病,是对信鸽竞翔运动赛绩发挥威胁最大的常见病之一。
毛滴虫属鞭毛亚门,动鞭毛纲,多鞭毛目,毛滴虫科,毛滴虫属的禽毛滴虫。虫体呈梨型、圆形或椭圆形,长5~9微米,宽2~9微米,前端有4根鞭毛,体外侧有一扇沿虫体纵轴走向的波动膜,还有1根延伸至虫体之外类似尾巴的轴刺。虫体凭借鞭毛和波动膜在体液中游动。虫体是以纵的二分裂方式繁殖,约4.5小时繁殖一个世代,虫体体外培养需加血清才能生长。本病多发于3月龄以内的幼鸽,特别是未断乳的雏鸽,其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30%~35%.潜伏期4~14天,病状是否明显以及死亡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虫株的毒力强弱、虫体数量和鸽子的健康状态。
其主要症状及病变表现为病鸽常有吞咽动作,闭口困难,口腔内流出气味难闻的液体;食欲大减,饮欲增加,消化紊乱,体重很快下降,消瘦,拉黄绿色稀粪;羽毛松乱,眼内有水状分泌物;死前病鸽眼结膜、口腔黏膜发绀,个别病鸽张口呼吸、咳嗽、气喘。剪开病鸽口腔、咽、食管、胃,见到黏膜上有黄白色干酪样物,形成伪膜;有的隆起呈纽扣状,气味难闻,有的连成一片,堵塞食道。肝脏表面有圆形或环状的绿豆大、有的玉米粒大小的白色或黄色病灶。
主要感染途径是经口感染。虫体最常寄生和损害的部位是消化道。患鸽的口腔溃疡灶是毛滴虫的聚居点,唾液中也有大量的活虫体;患鸽和带虫鸽都是感染源。虫体可通过信鸽饮水、采食、伤口及未闭合的脐环等途径感染鸽子。成鸽可通过相互接吻或通过 “鸽乳”哺育幼鸽时,把虫体直接传递给同伴或自己的后代。其它疾病的感染和应激因素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一分钱治疗口黄、鸽痘
第一步:用9份盐+1份高锰酸钾(药店卖的PP粉)混合,研磨成粉末待用。
第二步:将信鸽嘴中的口黄或者身上的鸽痘全认真清理干净。
第三步:将研磨成的粉末涂在清理干净的伤口上(有鲜血渗出不必在意)。
第四步:不到1小时,身上的鸽痘处就形成干痂,嘴里的伤口24小时基本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