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血”“外血”的讨论旷日持久,许多人对这种讨论已经表现出不耐烦了,确实,若放在十几年前谁敢说“国血”个不字。现在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人审时度势,对这称谓提出质疑也是必然。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国血”“外血”之称谓,国人再怎么取得成绩也不过如此,所有功绩被外国名人名鸽所取代。令人欣慰的是:绝大多数人开始清醒,若再继续沿用“国血”“外血”之称谓,国人永久没有出头之日,而应启用国际上通用的某某人品系,这样比较确切。
国血称谓表面上看似爱国行为,实质后果是扼杀了中国鸽友的创造力,以至许多人认为中国人除了李梅龄、汪顺兴再也没有名人名鸽,没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系,从而无形中抬举了外国的鸽子,外国不断有名人名鸽,中国人飞得再好也没用,不会被认可。如果再继续沿用国血、外血的称谓,几十年后依然没有中国人自己的品系,还是拿外国的鸽子在争面子,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这些年比利时那么个小地方,产生了多少名人名鸽?而这些名人名鸽主要是咱中国人封的,为啥?就是因为咱中国人骨子里崇洋媚外,没有勇气打造自己品牌。比利时确实有好鸽子,他们信鸽方面的进步是借助于社会的进步,而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殖民统治,以及建国后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内耗不断;而且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治国理政远远比那些欧洲小国困难的多,才造成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远远落后于西方社会。可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已是世界上的巨人,我们信鸽事业发展至今,总人数、总投入、总规模、总方式(指比赛形式)等,国际上任何国家已经无法比拟,那为什么还没有咱中国人自己的名人名鸽?显然不是的,是因为中国的名人名鸽都用了外国人的名字命名。外国人有一个冠军产生,中国人同时有100个冠军产生,只是用了外国人的名,鸽子好卖,这样永远是外血好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人开始引进国外的大型肉鸽,花了大约10多年时间培育出公斤鸽、石岐鸽、姚安肉鸽、白羽王鸽等品种,不仅体形更大,而且适合中国的饲养环境。中国早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鸽产地。信鸽其实也如此,引进大量外血鸽子后早已随乡入俗,各路名家层出不穷,很多人无论鸽子、理念、战绩已经不输外国人,只是为了迎合历史遗留媚外心理,为了商业利益,他们的鸽子都打外血牌子,自然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国血”的称谓?主要是上世纪30年代李梅龄博士等饲养的信鸽,战胜了当时不可一世的西方洋人,而且经中国鸽友的共同努力,培育出了具有显明特征的中国式超远程鸽系。为了记住李梅龄、汪顺兴等人在这方面的功绩,特别是超远程鸽系,将此尊称谓之“国血”。
这个概念有二层含意:一,是在“那个特殊年代”背景下产生的,而非其它任何时期;二,是以李梅龄、汪顺兴为代表的那些鸽子品系。也就是说只有在那种历史背景下才能出现那些人物和那些鸽子,后人为了怀念那段历史称之为国血。国血不是品系,李鸟、汪种才是品系,所以“国血”之称谓是特殊历史环境、条件下的产物,有特殊的含意,决非是任何时期都可沿用的,“血统”的代名词,而且只针对那个年代那些人,那些鸽子而言。后人有李鸟、汪种,但绝对没有国血。
曾也有人将乒乓球称之谓国球,那是一种朴素的民族自尊心,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体育竞技项目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超越政治、超越国籍,鸽子也如此。中国人公元前已经有饲养鸽子的记载,欧洲人只是在十九世纪初开创了信鸽比赛,这些都是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叫“国血”并被沿用至今,若是对前辈的怀念之情可以理解,也属正常。可现实情况是这个称谓,造成的后果竟然如此地让人匪夷所思,它不但扼杀了国人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不敢喊出自己的名字和品系,还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作为商业道具、广告用词在使用,还在卖他的国血。亲们:奉劝今后不要再拿国血做挡箭牌,改卖李鸟或汪种!或许李鸟、汪种没有“国血”那么响亮,但这是事实,必须拨乱反正。而“国血”将永远载入历史史册,是对那段历史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