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寄生虫引起的羽病。其中包括羽毛坏死、血翎症、秃鼻子和秃胸。致病原因有营养不良和局部区域的血液循环不良,也有意外伤害和鸽具不规则等,更有些至今尚未查明其原因。以下是关于羽毛失常症的分类:
羽毛坏死
羽毛失常症。症状:翅羽和尾羽出现网状斑纹,羽毛边缘有腐蚀现象。致病原因:主要是在羽毛成长阶段营养不良或疾病所致,并非在飞行时造成的意外伤害。
防治方法: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修复这些受损的羽毛,预防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交配季节和孵幼时最重要,必须在食物营养方面维持均衡,另外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单靠饲料的营养是不够的。
血翎症
羽毛失常症。症状:羽毛生长时带有血斑。致病原因有飞行时碰撞了阻挡物;有营养不良,食物配合不当;也有是遗传因素。
防治方法:当雏鸽长到数周时,把不正常的羽毛拔掉,使正常羽毛重生。如果重生的羽毛仍然不正常的话,只有忍痛淘汰。在食物中维持适量的维生素是很重要的,绝不可忽视。
羽鞘脱落
羽毛失常症。症状是羽鞘脱落不正常,致病原因很多,并不全部为人所了解。鸽界有人认为是因为食物中缺乏维生素D所引起,应注意补充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
秃胸
羽毛失常症。由于掉羽毛而在胸部上方形成秃区,故名。致病原因足胸部羽毛连续折损,以及饮水器或食器的边缘太尖,每每食饮时损伤胸羽。若仔细检查,这些羽毛根本不是掉的,而是从羽毛的基部断掉,在毛囊里还留有残痕。这症状容易被误以为是烂羽。区别是本病掉毛后羽毛头还在原处,而且患处仪在胸部,并不会扩大。
防治方法:将饮水器与食器的边缘改成钝口,拿走鸽舍内一切尖锐的器具。
秃鼻子
羽毛失常症。在鸽子肉髯后方肜成一道沟状的脱毛区域,常发生在一岁左右的青年鸽,一般在换羽时消失。致病原因常被误认为足蚤或虱子吃毛所敛,但在这个区域没有任何外寄生虫,很可能是换羽期间鼻部羽毛在换羽程序上发生轻微的扰乱,或是局部区域的血液循环不良所致。病因至今还不清楚。
防治方法:用酒精或乙醚涂擦秃毛区域,以刺激血液循环系统,从而提供制造新羽毛所需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