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白鸠,载飞载鸣。怀我君德,来集君庭。白雀呈瑞,素羽明鲜。翔庭舞翼,以应仁乾。”荆州市信鸽协会会长王纪林说,“不管有多累,看见鸽子竞翔,我的心情很快就能变得轻松无比。”
喜欢鸽子在我肩头栖息
4月2日,一羽羽信鸽,被鸽主从四面八方带到位于沙市区柳垸二路的荆州市信鸽协会。它们脚上的脚环,经电脑扫描确认身份后,被戳上鲜红的印章,然后放入像抽屉一样的鸽舍,由该协会专车送往河南,参加信鸽竞翔赛……
荆州市信鸽协会,目前有700名会员。该协会会长王纪林说,现在的养鸽人多养信鸽,并以鸽子翱翔得远为荣耀。而最开始养鸽子的人,只是因为喜欢这种小动物而已。
1967年,王纪林开始以鸽为趣,当时他才13岁。飞累的鸽子,随意地栖息在养鸽人的肩头或手上,让他羡慕不已。他将父母给的零花钱省下来,买回几只鸽子给自己作伴。
“没有鸽舍,就将它们放在床底下养”,王纪林笑着说,鸽子很好养,给它们一点稻谷,它们就活得好好的。与人也特别亲,在天上飞时,只要“咕咕”地唤它们,它们就会立刻栖息到身边。看着鸽子一路鸽哨,从不远处飞回,自己便感到十分满足。
经过多年训练,鸽子已成为王纪林的好朋友,时时为他带来快乐。他说,曾有只鸽子,每天把它放出去后,不管在哪,他一唤它准回来,甚至于在鸽舍下蛋时,它也马上跑到身边。
有一羽信鸽,名叫“错错”。“就是它经常犯错的意思”,王纪林说,他很少给鸽子取名字,但这羽信鸽的确太特殊了。它总是和一些始料不及的错误有关,不是脚环的号码编错了,就是获奖后未被盖章不得不很遗憾地被取消成绩……
多年养鸽炼成火眼金睛
1967年,因为文革,王纪林被下放到江陵县普济镇,暂别少年时的鸽子玩伴。1972年,他回到城市。1976年,看见别人喂养鸽子,他也开始喂养。
1979年,沙市养鸽人首次组织信鸽比赛。王纪林发现鸽子的新用途,也开始训练鸽子。当年10月,他乘车将自己的5羽信鸽送到襄樊参赛,在180羽参赛信鸽中,他的信鸽崭露头角,有4羽获得名次,其中2羽信鸽分别获得冠、亚军。
首获名次后,王纪林的养鸽训鸽兴趣越发浓厚。随后几年,一羽又一羽的冠军鸽,使他在全国赛鸽界声名鹊起。到现在,他的信鸽已取得200多个冠军。最高级别的奖项,是全国2000公里级竞翔比赛第一名。
面对一座座奖杯和一面面锦旗,王纪林自豪地说,每个奖品后面都有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多年养鸽训鸽,让他掌握到诸多培养冠军鸽的诀窍。
他举例说,首先要在人力上投入,比如对鸽子要关心爱护。喂食时,要讲究营养搭配和多样化。买回鸽食后,要严格按照水洗、烘干、抛光、上油等程序来喂食,“仅是喂食,我常常一花就是2个小时。”
为让信鸽健康生长,王纪林还买回许多养鸽及治疗鸽病的书籍学习。他还写下许多养鸽心得,发表在一些养鸽杂志上。
此外,王纪林认为培养信鸽,还要舍得在经济上投入,引进好的鸽种。为此,他经常在全国各地四处寻找优良鸽种。
“因有多年养鸽和训鸽经验,我常常能够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鸽子。”
王纪林说,鸽子骨骼要紧,肌肉要丰满、柔软有弹性,羽毛要细致紧密。“鸽子也要看气质,也就是看它的爆发力。另外鸽子的眼睛也值得研究,从它的眼睛便可推测放飞距离及飞翔速度。”
鸽子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编号为175998的鸽子,曾为王纪林捧回7个国家级冠军奖杯,后来在内蒙古赤峰市的信鸽比赛中飞丢了。
王纪林说,他有2个月时间一直郁郁寡欢,只因这羽信鸽曾有鸽友想出10万元购买,他都没舍得卖,如今却说丢就丢了,“不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自己实在舍不得。”
王纪林介绍,信鸽每年要参加20次至30次的比赛。之后,将优胜劣汰。当每羽信鸽被淘汰掉时,他都很忧伤。不过,总的来说,鸽子带给他更多的是心灵的放松和荣耀。
王纪林养的鸽子,曾经上过《中外鸽子》杂志封面。去年12月,他的一羽雄鸽获得1500公里级雄鸽全国比美第三名。
因为精通养鸽训鸽,熟悉信鸽比赛规则,王纪林同时还是首届中国信鸽协会的20多个国家级裁判员之一,同时兼任省信鸽协会总裁判长。
“与鸽相伴,其乐融融。”王纪林说,女儿多次要接他到北京居住,考虑到北京养鸽不如在荆州方便,他还是拒绝了,“生活中,我已不能没有鸽子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