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晚上我的手机突然接到一个南京来的电话,问我是不是王先生,听起来非常像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搞怪的声音(因为第二天我将组织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十周年的聚会,恰巧那位同学也在南京,我就以为是老同学来电话故意逗我的)。
“你这家伙回来了吗?”我问道。
“请问是不是王鹏涛?”那人继续问。
我心中好笑,这家伙真会演戏。
我说:“你别装了,到底你回来了吗?”
“我是赵勇,”那边传来回话。“哪个赵勇?”我心中纳闷,是不是那个当初和我一起分配工作的赵勇?到这时我还没有想到是华尊文化的赵勇,也根本没有想到赵勇会给我打电话。
“你是不是在网上写了一篇给鸽子摄影的文章?”那头问道。
“是啊!”说完这两个字我才想起华尊文化的赵勇,“您是不是华尊文化的赵勇?”
“呵呵,是啊!”
至此,小有插曲的自我介绍才算完成,赵老师始终保持着快乐的心情和我通话,没有因为我的冒失而生气或耍大牌,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确定是我以后,赵老师要了我家的固定电话号码,说要给我打过来。我说都一样,他说不行,非得他给我打才行。就这样我放下手机,又拿起了固定电话(固定电话接听长途是免费的)。我们总共通话大约60分钟,其中赵老师接听了一个电话,接听前他说:“不好意思,我得接个电话”;接听后他说:“不好意思,让你等了”。而我呢,因为同学次日要聚会,也在中间接了两个电话,接之前他说:“没关系,你接吧”;接之后他会说“没有关系”。
虽然我是第一次和赵老师通话,也暂时不谈我们通话的内容,仅从这些旁枝末节的小事上,我就从内心里面暗自竖起大拇指:赵勇果然是大家风范,佩服,佩服。说了那么多话题之外的感受,并不是为了拍赵勇的马屁,只是是想给大家说明:看一个人,第一印象很重要。
言归正传,赵老师这次找我,是因为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给爱鸽拍照——谈谈赛鸽摄影的一些技巧》而引起的。他也是听朋友介绍才看了那篇文章的,看过之后他感觉我写那篇文章一定费了不少时间,花了不少功夫。但是在我的文章中对拍鸽眼写的很详细,而对拍鸽身却写的很少,而他认为其实最难的不是鸽眼的拍摄而是鸽身的拍摄。
赵老师认为拍鸽眼很简单,因为鸽眼是静物,只要能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拍一张清晰的鸽眼应该没有问题。比如:器材方面,最起码要是单反相机,微距镜头是1:1的放大倍率就可以了,闪光灯必不可少,另外可以配备1.5或2倍的增距镜来增加微距镜头的放大倍率(配上增距镜和微距镜头的数码单反相机可以达到2-3倍的放大效果,基本上眼球就可以充满整个画幅了);用光方面,主要用闪光灯+辅助对焦灯,以闪光灯为主。
赵老师同时也认为拍摄鸽身很复杂,不是像我说的那么简单,赛鸽摄影的水平就体现在这个方面。看过赵勇拍的鸽子照片的人一定会纳闷:怎么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体态那么像,是不是后期制作出来的呢?就连他的老师尹培华都不信照片不是后期制作的(此次谈话才知道尹培华是赵勇的老师)。说实话,我也有这个疑问,我以为他是用了一个非常好用的、好似万能数码模具的软件,鸽子拍完后拿那个软件一套,图像就成了。听完我的疑问,赵老师哈哈一笑,说鸽子的姿态全部是调整出来的,后期只要做很小的修改,甚至有的原始照片直接就可以拿来用。他把原始照片称作素材,素材拍好了,后期就不用费劲修改了。如果素材没有拍好,后期再努力都白搭。因为鸽子身子整体是有比例的,全靠拼切粘贴的后期制作,会改变这个比例,照片就脱离了鸽子本身,要求苛刻的鸽友是不会同意这样做的。
通过这次谈话,赵老师给我概述灌输了一个观念: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办法去追求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检验,这叫对得起自己;做事情还要为别人考虑,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去侵犯他人的利益,这叫对得起别人。这两个方面做好了,到任何地方都是受欢迎的。
大师的一番谆谆教诲如醍醐灌顶,让我开了窍,并及时调整了今后的拍摄重点;大师对拍摄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让我汗颜,打消了我的自满情绪,让我回到脚踏实地的状态;大师的为人处世的态度,让我佩服,给我树立了今后学习效仿的榜样。
衷心地说一句:赵勇,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