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总让我心痛不已:对于一位鸽友来说,鸽棚就是他最珍贵的东西,就像文学家的藏书库、收藏家的古玩阁,是心神依托之所在。可是冲突发生的时候,鸽友们却无所凭依。为什么权益总是得不到保障?
蓝天白云下,信鸽掠空而行,如此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这些小小精灵,却成为了矛盾的中心,碧空鸽群,我该如何留住你?
“消失”的权利
信鸽协会,作为咱鸽友自己的组织,本应上承指导规范,下护各地鸽友权益,积极推动信鸽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各篇鸽棚被拆的报道中,却很少看见鸽会的影子。很多时候,被迫拆棚的鸽友都是孤军奋战:一个人面对投诉、一个人维护权益。
当然,矛盾的冲突是多面的,受到影响的不止鸽友一方,问题也不仅仅是管理者和鸽友的“二元对立”。鸽棚随意搭建侵犯相邻权益,脏、乱、差的鸽棚影响市容破坏环境……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看到的客观事实。政策、法律的加入,多方利益的纠缠,如何“火中取栗”,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协调的问题。
鸽友的心痛
执法者的无奈
不断地努力
如何建立规范、标准的鸽棚,已经是现阶段迫在眉睫的问题,虽然暂时没有出台明确的规定,但是天津信鸽协会在2019年发布的倡议书,或许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方向:
另外,对广大的鸽友们,我想说:
我们在居民区养鸽子,或多或少,总是存在粉尘、气味、噪音、鸽粪、羽毛、排水等方面的扰民现象,我们无法完全杜绝,但一定要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些负面影响。虽然不能奢求外界理解我们,但我们可以将心比心,去理解他们的感受,有谁愿意自己家晾的衣服上沾上鸽粪呢?
相处时多少带着一些歉意,对方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都是邻居,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如果双方都能多带一些理解去相处,局面会缓和很多。有道是: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附:各地拆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