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文化传承,还是从赛事发展的角度来想,养鸽都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事。鸽界诞生过数不清的名家高手,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拥有自己招牌的赛鸽血统,并且经过国内外的众多鸽友验证,事实也证明这些名家血统鸽的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那么引进优秀种鸽,不断作育子代延续种鸽血统,就可以保证鸽舍团队获得佳绩么?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暂且不论引种本身的失败风险,即便真的引进了一羽非常好的种鸽,借助血统传承而获得的优秀竞翔能力,在种鸽子孙中的传承表现也是有限的。虽然生物遗传使得部分子孙得以继承种鸽血统中的竞翔天赋,但信鸽育种遗传并不是百分百的克隆,当子代鸽获得种鸽遗传时,便已经进行了一部分取舍。种父种母的基因结合将在子代鸽身上再次编码,而子代鸽也会随着后天的养、训、赛,不断地成长表现出新的特性。到了孙代鸽,又会再次取舍遗传并获得新的竞翔表现。如此反复下去,种鸽血统对于鸽舍团队的影响自然越来越小。这也就意味着,单纯地保种是一条死胡同。
养鸽过程本就是一个辛苦的过程,这在日常的饲养和训放中便可见一斑,引种育种虽然不像养训那般琐碎频繁,但同样是一个周期轮转的过程。从詹森、西翁到盖比、杨阿腾,以及更多获得辉煌赛绩的名家血系,鸽界总是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血统,没有谁能真正的经久不衰、永保辉煌。与其费心费力去保种,不如多从实战中磨炼和验证赛鸽的竞翔能力,借此寻求育种上的突破。
如鸽友所言:“成绩说了算,实践出真知。”从超远程到短平快,从艰难赛事到部分比赛非晴天不放飞,不同地区、不同赛线,赛事的发展走向都可能存在着差异,而鸽友们的建议和喜好,同样在引导着赛鸽运动的发展走向。也许一羽种鸽的血统表现可以在几年前的比赛中获得优胜,可谁又能保证这血统表现又能适应新时代的赛事呢?
与赛事发展相伴相生的是传承于养鸽人的精神与文化。追求卓越品质的赛鸽是养鸽人内心的崇高追求,这就意味着要不断地突破提高自己的养功和赛鸽质量。在养训上,不要墨守成规、照样学样;在引种育种上,不奢求一劳永逸,反复思考,谋求精进。辛勤付出,深思熟虑,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更是养鸽人的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