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信鸽活动研究的“四柱”架构(0)
楔子
短平快多关赛——中国人的原创
台式训赛法——中国人的再原创
山人看山外
楔子
鸽人说鸽语。
原创于华夏的短平快多关赛,中断300多年后,上世纪下半叶先于台湾,后在内地再现、复兴和繁荣兴旺。
而台式信鸽训赛法,是30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在信鸽高端竞技比赛中的再一次原创。
按照“顾名思义,指完全发源于中国”的中国国粹之一定义,短平快多关赛及相应的台式训赛法,更有“国粹”的意味。
“不览古今,论事不实”,有书为证,史实重温:
明末清初的屈大均(广州番禺人,1630-1696)于《广东新语·卷二十·鸽》详细记述了当时岭南地区信鸽短平快多关赛活动情况。白话意译如下:
“广东人有‘放鸽会’,育出的幼鸽5、6个月大后可以参加比赛。鸽主把鸽子送去参赛,放鸽会工作人员检验鸽子,(没有足环之故)调整顺序按四、五、六、七区分,又在鸽翼与登记册间盖上骑缝印章作为识认。按6只鸽子为一组,单一鸽主登记1、2组至10组、100组,又有多位鸽主合共登记超过百组。每一只鸽子交参赛费二钱,赛会组织者收取参赛费积存为奖金。放飞之日,放鸽会工作人员分两部分,一部分人员在佛山放鸽会主会场内,另一部分人员到放飞地。于是放鸽会按制定的比赛规则,以清远东林寺为初赛,飞来寺为第二场赛事,英德横石驿为第三场赛事,由近到远。鸽子送往放飞地,到达放飞地后,现场工作人员再反复检验鸽子羽翼上的印记,无误后才会放飞鸽子。第一场初赛鸽子自东林寺归巢,放鸽会工作人员检验羽翼印章无误,便在登记册上写上‘某天某时某人这只鸽子归巢’,确认第一场初赛归巢。之后第二场赛事飞来寺鸽子归巢,再后横石驿鸽子归巢,都和之前的做法一样,检验羽翼印章并记录于登记册上,这是两场比赛。三场比赛都归巢的鸽子,赛会组织者再从其中选出最快归巢的鸽子,用象征喜庆的花红系在鸽子脖颈上,摆宴席敬酒祝贺鸽主,艺人歌舞助兴下鸽友们相庆同喜。过后几天分配奖金,鸽主当天归巢的鸽子有多少,便分得相应的奖金。有鸽主一个人归巢鸽子几十只,有10个以上的人参赛合共过千只鸽子却只归一二只。当天归的鸽子入三甲前卫,第二天归巢的鸽子名次随后,这就是放鸽会。”
《新编信鸽手册》作者顾澄海等人由衷自豪地感叹这段历史:
“300多年前‘佛山放鸽会’的赛项竟与今天的三关赛一模一样,第一关,清远东林寺到佛山的空距是75千米,第二关飞来寺为95千米,第三关英德横石驿为155千米,这是欧洲200年以后才达到的水平。”
自豪之余,山人认为,曾经领跑的短平快多关赛在华夏大地不是赛事形式上的简单复兴和再现,以“按时必归”为宗旨和独树一帜的“台式信鸽训赛法”以及之后衍生的“内地信鸽训赛法”的全球再原创,在赛鸽技术获得再突破的同时,再次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创新精神,反映了中华信鸽文化的传承和持续发展,以及对中华体育乃至世界赛鸽活动的卓越贡献。
附原文(古文水平有限,诚心接受斧正):
“广人有放鸽之会,岁五六月始放鸽。鸽人各以其鸽至,立者验其鸽,为调四、调五、调六、调七也,则以印半嵌入翼,半嵌于册以识之。凡六鸽为一号,有一人而印一二号至十号百号者,有数人而合百号者。每一鸽出金二钱,主者贮以为赏。放之日,主者分其二,一在佛山曰内主者,一在会场曰外主者。于是内主者出教,以清远之东林寺为初场,飞来寺为二场,英德之横石驿为三场,期以自近而远。鸽人则以其鸽往,既至场外,主者复印其翼乃放鸽。一日自东林(寺)而归者,内主者验其翼印不谬,则书于册曰:‘某日某时某人鸽至’,是为初场中矣。一日飞来(寺)而归,一日自横石(驿)而归,皆如前验印书于册,是为二场。三场皆中,乃于三场皆中之中,内主者择其最先归者,以花红缠其鸽颈,而觞鸽人以大白,演伎乐相庆。越数日分贮金,其人当日归鸽若干,则得金若干。有一人而归鸽数十者,有十人千鸽而只归一二者。当日归者甲之,次日归者乙之,是为放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