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尔欧洲之旅一事在鸽界闹得沸沸扬扬,开尔在比利时庄园内邀请70多位国外赛鸽名家进行技术交流,场面十分宏大。众多“大腕”的捧场,充分体现了开尔的国际影响力。于是有文章报道:“开尔欧洲之旅影响深远,提振中国在全球的信鸽地位”。
深思熟虑后不觉发问:我们的信鸽地位真的提升了么?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国内赛鸽运动空前繁荣,天下鸽友畅聊鸽事,各地公棚、协会、俱乐部百花齐放,各路赛鸽激烈争锋。国内不断涌现出一位又一位大户强豪,众多鸽友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远赴欧洲引进国外名家原舍种鸽。乱花迷人眼,繁荣总是让人热血澎湃,于是有鸽友感叹道:“国内赛鸽越来越厉害了,在世界舞台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事实真是如此么?可以肯定地说,国内赛鸽声势已经相当强大,但声势不代表实力,拨开高速发展的迷雾,总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提升国际信鸽地位,育种才是硬道理!
一味地引种 等于卡脖子
国人的智慧和勤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从制造到创造,这是一个认知提升的过程,单纯地勤奋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尽管国内鸽友不断地从欧洲引种,但是近些年国内却少见养功卓绝的育种大师,这就像是生产制造已经技艺纯熟,但是核心技术却掌握在别人手里。
当年李鸟、汪种名动天下,绝不仅仅是因为赛绩斐然,而是在于其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国血鸽系。反观如今的国内赛鸽市场,我们有众多的赛绩大师,这位用“詹森”赢得了冠军,那位用“奶酪”飞出了高分速……我们有辉煌的成绩,但却缺少自己培育的赛鸽血系。一味地引种,赛鸽血统完全依赖于国外,这不就等同于“卡脖子”么?使用国外鸽系站在世界舞台上,难道真是信鸽地位的体现?
雷声大雨点小 实力要用赛绩说话
我们可以拼命地宣传自己的鸽子有多好,也可以无所顾忌地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国外信鸽赛事,结识那些在世界鸽坛声名远播的赛场高手和育种专家,宣传赛鸽理念,弘扬赛鸽文化,这些都是自身声势强大的体现,是大户强豪该有的声势和体面。名声固然重要,但一切落到实处,自身实力到底有几斤几两,还是要用赛绩说话。
近些年,国内鸽友也经常去欧洲参加比赛,但却似乎并没有取得特别耀眼的成绩。以开尔为例,重金引进阿曼多、威廉·迪布恩等名鸽名血,可谓声势浩大,令国内鸽友感叹不已。开尔军团远征欧洲,的确取得不少佳绩,比如2020年波治I国家赛2.2万羽40位、2020年查特鲁I国家赛3.3万羽26位、2022年波治II国家赛2.3万羽101位等等,但这些成绩却还没有达到特别耀眼的地步,或者说尚未体现出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信鸽地位”。
国内的大户强豪挥金如土,引进了一大堆价格昂高的名家血统鸽,堪称“名鸽收藏家”。无论是参赛鸽的尊贵血统,还是配对种鸽的优秀赛绩,都让普通鸽友望尘莫及、称赞连连。但声势终归是声势,想要落到实处,就要把引进的“好鸽子”用出来。如鸽友所说:“赛绩是硬道理,造势是软柿子!”
赛鸽运动差距大 长远发展不能一蹴而就
我们可以期待,国血鸽系终有一天会站在世界荣耀之巅!这是国人该有的自信。但短期来看,我们的赛鸽运动还与欧洲存在着较大差距。
国内至今还没有发展出类似于波城国际赛、巴塞罗那国际赛、马赛国际赛等这类大型赛事。在参赛羽数上,国外大赛动辄三四万羽,而国内赛事则是相形见绌。这几年不少公棚的收鸽羽数达到数万羽,经过多站训放后,最终参赛的羽数通常不超过2万羽,2022年的唐山测试赛上笼了3.5万羽,堪称中国本土KBDB,让国内鸽友感到无比震撼,但这毕竟是少数个例。
在国际影响力上,外国鸽友来中国参赛的寥寥无几;而一些参赛羽数较大的赛事也尚未在国内鸽友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口碑;一些原本知名的千公里、超远程赛事,随着短平快赛事的急速兴起,在集鸽方面尚且存在较大压力,赛事规模和精彩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同时对于赛绩和奖金的过分关注,也让我们忽视了育种的重要性,鸽系的发展与赛事的发展一样,都是推动国内信鸽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点。
赛鸽运动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相信未来国内也会作育出蜚声中外的大名鸽,我们也能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