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
——邓宁格《工会与罢工》第36页
近几年,收鸽万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无论大中小公棚,收鸽数都轻松突破万羽大关,朝着两万羽甚至三万羽迈进,随之而来的却经常是丢鸽严重的消息。不到一百公里的训放,动辄丢鸽六七千羽,让人不禁要问:这是怎么了?
我不反对公棚为了增加收益多收鸽,但如果相关措施对收鸽的数量不做限制,仅仅让市场和利益决定一切;所有的公棚大收猛收导致的训养质量下滑,损害了鸽友的利益,最终只会对赛鸽行业百害而无一益。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点光对公棚发出呼吁是没用的,我们的赛鸽行业,不能只靠市场来推动。
今天发现内蒙古翔悦公棚的第十届秋赛规程,开头赫然几个字“公棚限收8500羽”。且不说最终执行效果如何,反正在我印象中,这样明确规定收鸽数的公棚是不多的。当收鸽数量超过公棚本身面积能够承载的最大限额,鸽质健康的下滑只是早晚的事情。这个规律不难理解,但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公棚铤而走险?答案不言而喻。
公棚规程截图
赛鸽是运动,而由这项运动拓展出的各项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市场依托运动存在,但如果市场的扩张不受限制,就会反过来损害赛鸽运动发展存续的基础。
公棚之间可以比拼服务和训养的质量,但如果全部资源都倾斜在交鸽数量的比拼上,无疑就会在养功方面打折扣;而大棚如果利用自身的名气,无限制招引吸纳进更多的赛鸽,对当地的小棚也是伤害,到最后就会变成“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市场的竞争趋向单一,最后受伤害的还是鸽友。
其实,早在2010年正式执行的《中国信鸽公棚竞赛管理暂行规定》中第二章第五条第一点对公棚收鸽羽数有明确说明:
由工商部门批准依法设立的公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拥有土地使用权,房屋、设备所有权。土地使用权面积不低于6000㎡;新建鸽舍的面积不低于1000㎡;收鸽容量每平方米不得超过6羽(不含晒棚面积);收鸽羽数不得超过5000羽(指收鸽结束时的羽数,含预备鸽)。
2010年《中国信鸽公棚竞赛管理暂行规定》,点击查看全文
这条规定的积极之处就在于对公棚的收鸽数有了明确的限制。不过可惜的是,在2018年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国信鸽公棚竞赛管理规定》的通知中,已经看不到类似的规定了。
正如邓宁格所言“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不受约束的市场,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修正,路途还非常遥远。
公棚收鸽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