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赛鸽名家牛建军先生在视频上介绍,荷兰赛鸽名人兼育种家比佛丹先生的赛鸽引种战略,故事性很强,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因为比佛丹先生早年来过青岛,还在鸽友中讲过赛鸽育种课。核心内容我记得,大致是一个血统公式,好鸽子的直系后代,优良血统只有50%,然后回交,优良血统就有75%了……道理明白,谁这么做了?天知道。
这次比佛丹先生被介绍的活动内容,是关于引种的,而且是关于公棚引种的。大意是牛先生曾请比佛丹先生指导怎样从公棚引种,比佛丹先生明确建议不要、不买。牛先生说执意要买呢?比佛丹说那就只买冠军鸽,其他不要。牛先生顺便提及对某公棚决赛77名的鸽主比较注意,鸽群整体实力很好,公棚参赛即能进入百名之内,不输钱。比佛丹先生随即明确让牛先生放弃冠军鸽,转而买77名。牛先生又说,其实最熟悉的,是207名的鸽主,连种鸽什么性能,父母鸽是哪一羽,是否近亲都明白得很,比佛丹先生又叫放弃77名,宁可买207名,即使三者都非7万元不卖。
信息量很大。
首先比佛丹先生并非公棚赛专家,并无公棚赛的实践基础,他可能了解公棚赛制,在全然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公棚还没推广“鸽王”赛制的情况下,他说只要冠军鸽,说明他并不排斥公棚赛的名次鸽,在不知根底的局面下,只好抓顶尖名次鸽。
一但得知后面名次鸽有知晓背景信息的,比佛丹先生认为,购买价值就已经超越不知就里的冠军鸽——且超越它名次之前所有的不知根底的鸽子!更有甚者一旦达到知根知底的程度了,那么,来自“根底”鸽主家的参赛鸽,名次和价钱就不重要了,花巨资也值得“拿下”!前提是“根底家族”的战队足够优秀。
笔者认为“幽默感”出来了——幽默点在于比佛丹先生把历来的传统赛法、赛制背景下的引种选择方式,硬性地移植到中国公棚赛制上来了,生搬硬套地给予“指导(点)”。
牛先生的故事,末尾总结到比佛丹先生的指导理论:不知情时买冠军,知根知底时则可以买后名次甚至迟归,有了公棚鸽王赛制后,则买“鸽王”。笔者认为立足公棚赛实际,以上三者都够幽默的。
公棚冠军鸽偶然性很大,“一次性”成分突出,一战定乾坤赛制时,尤其是这样(数天前在《十一字诀有个前提》一文中做过分析)。不过鸽友追逐冠军和前名次鸽,拍卖场上出高价,可以理解,无可厚非。
公棚式的“鸽王”赛制,严格说只是增加了比赛次数,一种公棚赛制的新玩儿法,从距离、次数上说,与真正的“鸽王赛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始终未达到国际鸽联发布的鸽王赛制标准的,与国内地方赛中减料的“鸽王”赛制比,也是有差距的,毕竟,有的地方明确规定:“鸽王”赛一个赛季必须要连续飞够4次500公里及其以上距离的比赛,才有综合赛绩。国际鸽联“家门口”的那几个赛鸽强国,“鸽王”赛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甚至严酷到“超”鸽王赛制,检验赛鸽——检验种鸽、筛选出种鸽。比佛丹先生建议的引种方法,是建筑在这种赛鸽氛围和赛鸽方式上的。你硬逼着比佛丹先生“指导”,他老人家说了实话,但是在中国鸽坛的公棚赛土壤中,未必能“对得上螺丝孔径。”
最幽默的区域在于拍买公棚后名次鸽,和“收购”公棚迟归鸽的指导思想,同样的大前提是“知根知底”。咱们设身处地从参赛鸽主那一“头儿”考虑问题:鸽主送鸽参赛什么目的?不是在地方赛之外,还利用公棚这另一套赛法,检验赛鸽(种鸽)吗?飞得好自然无话可说,皆大欢喜,是拍卖会上鸽友们追逐的目标;而且鸽主也可以拍回来融入自家有根底的血统中,制造那个“75%”……飞得不好的参赛鸽呢?理论上是不如绩优鸽的,后名次拍价不行,可能会流拍;迟归的,空有一身好“根底”,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就因为来自名家大户,就是比佛丹先生指导追寻的对象?这是要“捡漏儿?”问问原鸽主自己怎么看?
再说了,即使这知底名家在某个公棚全部飞得不理想,也要买他家的后名次和迟归,既然如此知根知底感情深,何不直接去他家引种!拐什么大弯儿呀?非要送到公棚去“历练”半年?适时引种春季繁殖可以直接用,何以等到秋季初冬的,公棚打完比赛再去踅摸后名次和迟归,即使便宜且有希望,不耽误一年功夫?直接引进名家虽然没在公棚协会参赛,但血统纯正没问题,看上去活蹦乱跳的鸽子回来做种,就“没有希望?”(还可以豁上一上午时间套上修表的镜子看眼踏实筛选嘛!)比佛丹先生什么意思?只能说他老人家被“指定”非要说说公棚如何引种。
7万块钱,买知根底名家血统鸽、知根底名家地方赛连战连捷的前名次鸽,都用不了,为什么偏要下血本儿去拿公棚后名次及其迟归?这意思“对不起账来”——何况还是比佛丹先生亲自指导……
笔者作为“赛绩配”十一字理论的总结者,对绕开赛绩、尤其绕开优秀赛绩,“杀猪捅屁股”般的引种“知底儿买后名次理论”,和“知底儿买迟归理论”,颇感疑惑,百思不解其精髓所在,在此求教于看破端倪的鸽友读者,谢谢!
公棚拍卖场,应该是个很好的敞亮的宣传基地,很多思路都可以借助这个基地平台来散布、实践和发扬,笔者最后这样想……
2023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