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信鸽》1995年6月第三期总45期刊登祝匡武先生所著《为眼志正名》一文,对此谈些浮浅的看法与先生商榷。
一、何为眼志?
眼志是信鸽眼睛的标志,它包括视团、瞳孔、内线口、外线口、脚砂、底砂、面砂、点眼丛、针点眼、距离线、速度线、空砂等等。随着养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它所包含的内容会不断地充实。它可以有多种组合形式,由于组合形式的不同,便产生了眼志的差异,例如:瞳孔圆整、内线口宽锯齿状(动态是变化的),外线口宽灰白且表面泛细密颗粒、底砂丝连、松透,面砂丝绒缠绕透黑色底板,空砂的黑、灰白、红组合,且锯齿状宽全圈等等。以上例子只是眼志的一种表现形式,若其中一项的颜色、形态的改变均呈现另外一种形式。赛鸽和低劣的种鸽都有其眼志的个性表现。而祝匡武先生所讲,眼志的准确概念表述我以为应是这样的:围绕瞳孔、并位于瞳孔与底砂之间宽度约为瞳孔1/3的有色圈环。它与底砂有明显的接壤区别,并因育种过程形成在颜色、宽窄、边缘形状等方面的差异,直至在通常朝向嘴角的方向约占1/4的圈环部位出现有别于其他3/4颜色的灰黑色,甚至“破溢而出”。上述概念我认为是外线口的共性和个性的定义。只是眼志的一个组成部分。外线口理想即为育种鸽,但还要兼顾其他。外线口向窄、破溢等个性方面发展,即为种赛两用鸽或赛鸽。
二、重视外线口而不可忽视眼砂的作用
祝匡武先生文:“纵观世界赛鸽史,只有在赛鸽的发源地、也是今天竞育水平最高的地区欧洲,才出现了一系列杰出的眼志理论家。”如英国的克雷斯登、戈林.奥斯曼、比索普、彼得.亨利、“光学教授”;比利时的菲利克斯.吉戈特、凡.林登、修士肯;荷兰的亨利.雷;还有澳大利亚的弗莱明等。尽管他们的研究各有千秋,但在著文的字里行间,都突出反映了他们对眼志的浓厚兴趣,也可以这么说,他们的鸽眼论著就是一部部眼志理论书。至于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当时或作者生前一度不被鸽家重视,我以为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后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自觉、不自觉地实践,证明其可信可靠可用。还有一点值得玩味,那就是上述理论家的鸽眼专著,没有一本把眼砂(虹彩)当作重点论述,反而不约而同地同地劝告人们不要太在乎眼砂。另外,国人都知晓的,当年李梅龄先生亦临摹借鉴的外国十大眼志图,并不是十大眼砂图。”
从上文就可以看出,外国专家和国内名人也是重视眼砂的,只是把它作为第二、第三(鸽眼)去研究,李梅龄老先生临摹借鉴的外国十大眼志图就是把鸽眼的所有部分呈现的清清楚楚。因此,他们也不是把眼志的含义仅仅局限在外线口上。还有李梅龄先生推崇的第一、十两种眼志图中不仅外线口宽全圈有色,而且面砂、底砂的透气性好,即面砂丝绒立体,而不是干、死板、血管硬化等等,因此,不能顾此失彼,要全面考虑。
三、詹森兄弟的育种和英国鸽眼理论的启示
祝匡武先生所论“詹森兄弟五种羽色的规律和“眼志”万变不离其宗,而面砂有粗细、立卧、深浅等方面的差异,英国鸽眼“眼志”多属全圈有色型(尤以绿“眼志”为多);眼砂多为粗厚深浓直铺向瞳孔。”这说明他们大多数人重视近亲繁殖,而且还有一点,他们眼砂的普遍共性:松、绒、密、透、油而不干。看来他们不仅懂外线口育种,也深知眼砂交配的重要。因为纯正的詹森鸽没有焦干的眼砂,就像宽全圈的石板色且平滑的外线口作种价值极低一样。再次说明他们不仅精通外线口,而且眼睛其它部位造诣也不浅。
四、祝匡武先生是中国鸽界少有的理论家,对他的论点我赞叹不已,以上是我尚未成熟的看法
愿与祝匡武先生商榷,以便通过讨论不断提高对鸽眼的鉴赏和研究水平,从而得到祝老师的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