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遗传作为一个名词,运用到赛鸽运动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内容和现实的意义,涉及到遗传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赛鸽的定向遗传是父母代在竞翔活动中,全面启动导航系统,建立定向条件反射活动返回巢地的结果。然后通过遗传信息把已经熟悉的定向导航的方位认知图形,传递给下一代。后代鸽在竞翔活动中,凭借遗传信息获得的方位认知图形,再现父母代的竞翔能力,其竞翔返巢的速度和竞翔的距离达到或者超过父母代。经过多代定向培育和个体的选择,在定向遗传的基础之上,选择那些适合不同竞翔距离的神经活动类型的赛鸽(如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或超长距离)繁育下一代。目前我国一些赛鸽运动比较发达地区的竞翔速度明显提高,超远距离竞翔超过了两千公里空距以上、并且形成了庞大群体归巢的优势。本文依据动物定向遗传特性,结合神经活动类型的遗传特点,探索赛鸽的定向遗传对竞翔速度和距离的影响,为赛鸽的选育、后代鸽的繁育及赛鸽的竞翔,提供理论参考,供广大爱好者学习。
一、赛鸽定向遗传的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必须借鉴一项有关动物定向遗传的实验研究来说明。“经典的迷宫试验”,是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们通过训练大鼠学习走迷宫,探索动物“定向遗传”特性。研究人员在已经设置好的“迷宫”中,训练大鼠学习走迷宫,并且选择那些走得快的大鼠相互交配育种,再选择那些走得慢的大鼠相互交配育种,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结果选择走得快的大鼠到了第七代时,走得更快。而选择走得慢的大鼠到了第七代时,走得更慢。由此研究人员认为,大鼠学习走迷宫的能力是可以遗传的。但是研究人员把第七代走得快和走得慢的大鼠组,放入另外一种重新设置的“迷宫”进行实验,由于新“迷宫”内的设置方位变化,走得快的大鼠与走得慢的大鼠,在学习走新“迷宫”时的速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研究人员得出这样的结论:走得快的大鼠能够把已经熟悉的“迷宫”方位认知图形,通过遗传信息密码,传递给下一代。研究人员为了进一步证明动物的定向遗传特性,选择长途迁移的候鸟作为实验对象。他们给在当地出生的幼鸟套上足环,当候鸟群准备长途迁移的季节临近时,研究人员把套足环的幼鸟都留下来,不让幼鸟跟随成年父母迁移。当所有的候鸟都离开当地一段时间之后,再将这些幼鸟放出。结果到了第二年,这些曾经被截留后放出的幼鸟,跟随成年父母鸟又回到它们的出生地。由此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被截留的幼鸟凭借父母传递下来的遗传基因,沿着长途迁移的方位认知路线,返回到迁移地.
事实上,赛鸽的定向遗传特性在竞翔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我国赛鸽运动比较发达的地区,经过种鸽引进和多代定向培育,选择适合本赛线竞翔的优胜鸽相互交配育种,或者将经过本赛线多代选育,在竞翔活动中已经形成稳定赛绩的优胜鸽与国内外优良赛鸽相互交配育种,再经过后代鸽的实践检验,挑选那些返巢速度更快,竞翔距离更远的赛鸽作为基础种鸽。这样一代一代的选择培育,这些地区中短距离的赛鸽竞翔速度明显高于其它不发达地区。而竞翔两千公里空距时,形成庞大的返巢群体。赛鸽受定向遗传的影响,许许多多在当地引种并繁育后代的爱好者,参加本赛线竞翔的赛鸽(赛鸽本身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很容易达到或者超过父母代的竞翔成绩。但是,那些从发达地区引进优秀赛鸽的爱好者,都期望子一代鸽的竞翔成绩能够达到或接近父母代的水平,忽视了赛鸽定向遗传的特性,子代鸽的竞翔速度,特别是竞翔距离未能达到或接近父母代的水平时,都责怪引进的种鸽质量有问题。最终的结果可能导致把那些有前途的子代鸽都丢失在更远距离的竞翔途中。因此,从“经典的迷宫实验”和赛鸽定向遗传特性,爱好者应当十分重视那些在本赛线取得优异赛绩的鸽子,它们是赛鸽定向遗传的基础。我们曾经研究了许多资料表明,那些引进的国内外优良品种的赛鸽,与当地继承了定向遗传的赛鸽杂交之后,再经过多代选育和实践检验,在本赛线竞翔成功的概率明显提高,既能有效提高赛鸽的竞翔距离,也能促进归巢速度的提高。
二、赛鸽定向遗传的
神经生理基础
赛鸽的定向遗传是它们在放飞训练的竞翔活动中,对于确定正确的返巢方向的潜在能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赛鸽的神经活动特性组合的神经活动类型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它们在竞翔活动中的定向条件反射形成速度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赛鸽受神经活动类型和定向遗传的共同影响,有的赛鸽经过短距离训放之后,定向遗传的潜在因素在熟悉的赛线定向活动中,能很快地建立正确的定向条件反射;而有的赛鸽建立的速度就较慢,甚至有的赛鸽在野外自然环境中游荡很长时间才能返巢。进一步研究发现,那些在近距离放飞训练或竞翔的赛鸽,在自然环境中游荡数日或者更长时间才能返巢的赛鸽,如果在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锻炼的基础上,它们继续去竞翔更远的距离时,定向速度和飞行运动能力在返巢过程中,明显加快,甚至可能成为本次竞翔的优胜鸽。赛鸽的这种行为特征,充分表现出神经活动类型与竞翔距离和返巢速度相适应。有研究表明,赛鸽受神经活动类型和定向遗传的影响,父母代还能将这种先慢后快的定向特性,通过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并且在后代鸽竞翔过程中,再现这种行为表现。
巴甫洛夫根据他的研究结果认为:动物表现出来的行为差异(如赛鸽继承了父母代的定向遗传因素,但竞翔速度有快有慢),主要受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即使是同父母生出的子代鸽,神经活动的类型仍然表现出差异性特点。“经典的迷宫实验”是研究人员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走得快的神经活动类型的大鼠,相互交配育种,再选择那些走得慢的大鼠,相互交配育种的结果。因此,赛鸽定向遗传对竞翔速度和竞翔距离的影响,是以神经活动类型作为生理基础。赛鸽运动爱好者在种鸽的选择上,总是希望挑选那些在竞翔活动中获得优异赛绩的鸽子,根据赛鸽在不同竞翔距离的表现,反映出它们的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从“经典的迷宫实验”方法和结果来看,选择走得快的大鼠相互交配育种,再选择走得慢的大鼠相互交配育种,其实验结果是,经过多代选育的快速组走得更快,而走得慢的组则走得更慢,这两种快、慢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充分表现出神经活动类型在定向条件反射形成效率的巨大差异性。但是大鼠在重新设置的“迷宫”内学习走出迷宫的速度时,由于遗传信息密码与新“迷宫”的差异性,因此,快速组与慢速组在学习走“新迷宫”的速度没有明显的差异。事实上赛鸽的定向遗传与神经活动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实践中充分表现出来。我们曾有幸了解到这样的事实,某位赛鸽运动爱好者经过多年定向培育,其中有一对种鸽繁育出多只子一代赛鸽在本赛线获得过一千公里至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级竞翔赛优异成绩。正因为如此,某地一位爱好者用重金购回,并且繁育出多只子一代鸽,参加当地赛鸽竞翔,其结果并没有令人满意。因此这位用重金引入的爱好者向出售者提出质疑。出售种鸽的爱好者为了证明这对种鸽的价值和作用,将鸽子取回并繁育后代,其子代鸽又在竞翔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从上述情况来看,引进种鸽的爱好者,繁育的子一代鸽从饲养和管理、训练和竞翔都挑不出更多的毛病,但是竞翔的地理环境和方向都与原来形成的方位认知图形有很大的差异,这对种鸽多次竞翔的方位路线是由西北往东南返巢,而现在则是由正南往正北返巢。因此,子一代鸽获得的定向遗传与现实的竞翔路线和定向方位发生变化,导致竞翔速度和竞翔距离的不理想结果。这种结果与“经典的迷宫实验”结果是一致的。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赛鸽的定向活动与它们的神经活动类型有关,神经活动的强度特性、平衡性和灵活性水平较高的赛鸽,在放飞训练或者竞翔活动中,具有定向条件反射形成效率的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灵活性高的特点。但是,赛鸽受定向遗传因素的影响,竞翔的方位路线和地理环境与定向遗传不相符合时,赛鸽的神经活动类型可能发展为隐性,不能表现出定向返巢的速度和距离与父母代的接近水平。
三、定向遗传理论的实用价值
赛鸽的定向遗传是客观存在的规律,这已经在那些高水平的赛鸽家的科研文章或著作中提到这个观点。例如,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养鸽大全》一书中指出,竞翔鸽必须坚持定向培育的原则。这是在多年多代选择性培育基础上的经验性总结。赛鸽的定向遗传是它们在竞翔活动中,通过放飞训练或竞翔活动的定向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获得返巢之后,并能将这种定向返巢的性能,通过遗传信息密码传递给下一代。人们再根据后代鸽竞翔表现,挑选出更加优秀个体作为种鸽繁育后代鸽。经过了长期挑选,多代培育,目前我国赛鸽运动发达地区的竞翔水平,从五百公里到两千公里以上空距的成绩,都在稳步提高,呈现出竞争十分激烈的场面。为此,我们借鉴前辈的经验和我们研究结果,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供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
1、定向遗传的两个特点表现在种鸽的选择和后代鸽的繁育。首先是作为种鸽的挑选,爱好者选择的种鸽第一要素是它本身竞翔返巢的方向,这项内容与定向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依据动物方位认知图形的遗传规律,最好是那些在本赛线获得过优异赛绩,并且经过多代培育之后,成绩稳定的赛鸽作为基础种鸽。第二要素是根据赛鸽竞翔的空中距离,竞翔的地理环境和竞翔时的天气条件,确定它们属于哪种神经活动类型。一般来说,在五百公里竞翔过程中,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运动;分速达一千米以上的赛鸽,神经活动的强度性能占据重要位置。而竞翔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级的要求则不同,赛鸽很难当天归巢,这就要求赛鸽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平衡性和灵活性。既能在返巢途中寻求食物和水源,还需要寻找藏身的栖息环境,并且在后面的日子里,重新确定正确的返巢方向和保持飞行运动的能力。因此,挑选种鸽既要考虎定向遗传的因素,也要考虑种鸽属于哪种神经活动类型,只有把定向遗传与神经活动类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种鸽选择的成功率。例如广东江门市“伟强鸽舍”获北京世界排名赛第四名鸽,脚环号为2000-128755雌鸽,其父母鸽均为比利时原装进口的赛绩鸽,父鸽脚环号为BELG-95-446772。其母鸽脚环号为BELG-94-4570142,本身竞翔波品纳九百九十公里,获波品那国际赛七名。这对父母鸽都继承及获得了由南向北的定向遗传特性。它们交配所出后代鸽2000-128755雌鸽获北京世界排名赛第四名,是定向遗传理论指导实践的经典范例。(详见《中华信鸽》杂志2001年第二期:神经活动类型的选配和繁育一文)。
在充分考虑定向遗传的基础上,种鸽应当是在本赛线获得过优异赛绩的鸽子,它符合多代定向培育的原则。因此,我们特别强调提出重视那些在本赛线竞翔获得成绩的赛鸽。即使它们还没有达到爱好者理想中的要求,但是作为定向遗传的桥梁,其意义是重大的,价值是可贵的。我们已经见到许多这样的事实,一些爱好者总是期待那一对种鸽能够为他生出一只最有价值的赛鸽,放了五百公里又放七百公里,放了七百公里又放一千公里,结果把具有遗传潜能的鸽子都留给了别人。一旦那对种鸽老了,产出的幼鸽的素质自然不如前,结果还要从头开始,得不偿失。
另外是由国内外引进种鸽。应该把定向遗传特性与神经活动类型合并考虑,特别是欧洲一些赛鸽运动较发达的国家,赛鸽定向遗传特性和神经活动类型特征十分明显,因此,将这些高素质的赛鸽与当地已经获得了稳定赛绩的鸽子交配,成功的概率比较高,这种交配方式已经被广大的爱好者所认同,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竞翔结果。
2、坚持多代定向培育的原则。根据“经典的迷宫实验”结果,人们应当十分重视那些在本赛线竞翔活动中取得过优异返巢赛绩的鸽子,特别是那些多层次和多年竞翔成绩稳定的赛鸽。它们在竞翔过程中,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定向条件反射活动,因此也能将这种定向性能通过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但是,赛鸽的遗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律,仍然会产生变异。也就是说,父母都是曾经获得过优异赛绩的鸽子,交配所出的子代鸽并不是每一只都能成为优秀的赛鸽,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后天环境条件对心理和生理发展因素的影响。因此,爱好者应十分重视对子代鸽的实践检验,从中挑选出那些定向条件反射效率水平高,运动能力比较强,适合竞翔不同等级和天气条件的鸽子。只有经过多代定向培育,才能有效促进赛鸽竞翔运动发展。
3、认真学习和掌握赛鸽定向遗传的理论知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我们曾研究过不同层次和不同文化知识结构的赛鸽运动爱好者的性格特点,绝大多数获得优异赛绩,并且能够保持这种优势的爱好者,都非常重视理论学习,善于总结经验,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善于通过赛鸽的行为表现,了解它们的心理活动。经过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同时,以发展的眼光,认识赛绩鸽的价值,甚至不为金钱而随意出售心爱的鸽子。这种特殊的性格特点在中外许多赛鸽家行为中表现出来。当然,为了支援和帮助,理性出售也是完全可以的,这样能够促进赛鸽品种交流,促进赛鸽运动发展。
综上所述,赛鸽受定向遗传和神经活动类型的共同影响,它们在本赛线获得的定向遗传特性,竞翔与定向遗传信息密码相符合的赛线时,定向条件反射活动形成效率和竞翔的速度及空中距离,可能超过父母代。当赛鸽的定向遗传与实际竞翔赛线或者方位不相符合时,赛鸽的定向条件反射效率和竞翔距离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赛鸽运动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展的公棚竞翔运动,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和同等竞翔条件下,绝大多数获得高位名次的赛鸽,都能表现出定向遗传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