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hello在2008-12-16 22:00:58的发言: 鸟类长途迁徙的原始目的,是为了寻找温度适宜的生活区域和繁殖区域,在地球上,只有南北方向的迁徙飞行,才能够体现这一目的。于是,漫长的岁月里,鸟类南北方向迁徙的行为,发展成了本能。信鸽的祖先,应该是古老的迁徙鸟类,它们今天长途竞翔,飞归巢地的定向定位本领,只能认为是其本能的遗留,而不能理解为是人类从无到有的经反复训练而“制造”出来的。看书的鸽友(大部分不看?),应该知道许多鸟类与信鸽一样,具有远距离定向归巢本领,而且,其本领比信鸽要高超得多。任何迁徙鸟类的飞行距离,都比信鸽的超远程竞翔还要远得多,就说家燕,秋季南下至广东、海南岛、越南、甚至马来西亚越冬,翌年春季仍然准确地飞回原地原巢!农家将即将南行的燕子腿上,系一红布条作记号,来年巢中燕子腿上,仍然栓着色彩业已黯淡的红布条。这些定向本领高超的候鸟,本能的每年沿南北方向飞返两次,信鸽至今保留的远距离定向飞行归巢本能,应该也是适应或者擅长南北方向的,或称熟悉地球经线方向。因此,我们在制定本地的信鸽竞翔赛线的走向时,应注意把握尽量确定为南北方向。显然,方向与季节在这里密切相关,应该捆绑起来考虑。“春南秋北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在国内竞翔界引起足够的认识,但是,即使这种说法仅仅是对于竞翔实践中,规律性结果的一种粗略探询,上升到理论高度,显示这种说法反倒是极具生命力的。赛距越长,规律越明显。 文章分析得有道理,道理是建立在信鸽的祖先是“候鸟”这一结论,然这个结论却是错的。文章所论述的些现象只是人们习惯放飞(训放)方向及地形地貌地势、风向、温差有关,特别与太阳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