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地·公棚·协会·俱乐部·商城·拍鸽·鸽业·论坛·博客·日记·百科·分类·鸽问·积分·图库·鸽圈·播客·会员区
中国信鸽信息网
中信网
手机版
中信网
在线铭鸽展售
鸽具饲料展售
新版“二黑”训练法前景评估
2003/8/13 8:48:37
分享
    
    2003年的上半年,感觉国内主要赛鸽竞翔杂志上,“黑”声频响。 

    涉“黑”文章的作者,主要是来自冀中的刘铸先生。一组文章的题目各有千秋,譬如《赛鸽天地》2003年第一期上的<尝试信鸽夜航训练>;《赛鸽天地》2003年第二期上的<信鸽的飞翔潜能到底有多大>;《中华信鸽》2003年也是第二期上的<群鸽夜飞仍从容>等,其实都是说的一件事:刘先生2002年冬季开始尝试的赛鸽夜间强制家飞项目。笔者对“潜能”一词的应用有一点小小的不同看法,这个词的意思是潜在的能力,而潜在意指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东西。赛鸽的那点能力,已经被发觉的(发掘的)淋漓尽致了,没有什么潜能可以继续挖掘了。夜间飞行是个被主人强迫进行的被动项目,而夜间飞行的赛鸽“白天必须要休息好,尽量减少惊扰”;“切勿在鸽赛前或正在鸽赛时夜翔。夜翔体力消耗大,体能超支,投入比赛会严重影响鸽子的赛绩”,所以“夜翔家训应安排在鸽赛淡季举行”(刘先生文中语)。推介夜翔的原文证明:夜翔并非是白昼训飞的直接继续,而是换通常的白天飞行为人为强制的夜晚飞行,一报还一报哇!总飞行时数和次数并没有直接地增加。从文章上看,夜翔比白日飞行更累,能强制其“上去”,不能强制其适时的“下来”,以至体能超支,不宜作为竞翔前的实战训练,怎么体现赛鸽的飞翔潜能呢? 

    赛鸽飞的是本能和体能。新近,中央电视台的《发现》节目,介绍俄罗斯大马戏团的动物训练时,有一句寓意深刻的哲理性语言:“训练并不能改变动物的本能”,只能因势利导。赛鸽有远距离定向回归的本能(几乎所有的鸟兽都有这种本能,只是强弱有差别——笔者注),我们加以利用,促使它们成为人类操控的竞翔鸟类。显然,赛鸽远距离回归的本能,是依托白昼条件参照太阳以及地磁等综合资讯寻找回归之路的,白天飞行是赛鸽竞翔和赛鸽运动规则的先决条件,世界各地的赛鸽活动,莫不循规蹈矩地遵守这样的定律。上一个世纪末期,我们的赛鸽杂志上,曾经有人推介过“二黑训练法”,实际上是半黑半白训练法——早晨天还不完全亮时将赛鸽强行赶出鸽棚、黄昏待天几乎要黑下来了,强制天上飞行的赛鸽不准其降落,利用鸽子害怕黑暗的习性,前推后延,拉抻赛鸽群体的飞行时间,以达到强化训练赛鸽体能的目的。二黑训练法至今仍有鸽友在使用,尤其是傍晚的强制家飞,各地使用很普遍。按照鸽子的意愿,最好是开通棚,最好是粮食常备,随吃随有,傍晚简单飞行一阵,吃饱了早早休息。如果阴天下雨空气潮湿,鸽群进棚明显比平常晚,这一点与家鸡习性相同,巢棚内潮湿不舒服不愿意进入,民谚有“鸡晚归,雨要来”的说法,看鸽群进棚的迟与早,也是能预报天气的。不过天气再差,鸽群也不会等到天彻底黑了再进棚,只是相对进棚晚而已,鸽子怕黑。贪玩的幼鸽在棚外盘亘时间长了,或成鸽欲进棚时受到惊吓再度起飞,错过了鸽子自己掌握的进棚时间(由生物钟控制),它们感觉棚舍周围亮度不够,就本能的向高处天空飞去,此时的天际总是比下面明亮的。这是鸽群所面临的矛盾!越飞的久,天越暗,下面越黑,鸽群就越不敢降落。从它们密集的队形,偏快的飞速,小幅度加速的翅膀扇动,紧傍鸽舍建筑的小圈盘旋,屡次地试图降落又自相惊扰地频频跃起,说明它们此时是紧张的,是恐惧的。傍晚主人故意强制自己的鸽群不能降落时,表现状况同前面所述一致。所谓“二黑”训练法,正是利用赛鸽对黑暗的恐惧,强迫它们久飞高飞,达到主人强化赛鸽飞行耐力,消耗多余脂肪,逐渐适应比较黑暗的能见度条件下的飞行和认巢。笔者感到这样的“二黑”训练法是有其科学道理的,是基本不违反赛鸽本能的前提下,利用赛鸽的固有特性,充分使用训练条件和训练时间。最终,鸽群在基本看不见了的状况下,鱼贯俯冲而下,进入掌灯的鸽棚。原则是此时的鸽群,仍能依稀看见鸽棚附近的景物。700-800公里赛距当日归的赛鸽,500公里赛距因为有意无意的原因开笼晚了,或天气状况不理想,参赛鸽也有可能在天擦黑时归来。事先的“二黑”训练法,可能对个别赛鸽的暗光线条件下归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例外很多或者说更多,笔者曾经亲眼看到某地某次500公里竞翔,某鸽友的赛鸽大约5分钟一羽陆续归巢,天已经擦黑了,还是这样,鸽棚里为了迎接它们,开亮了灯,最后来的赛鸽,确实是在天刚刚完全黑下来的时候落棚的。然而,天真正黑下来了,归巢现象也就停止了。实际上那位鸽友并没有做过自己鸽群的夜航训练,赛鸽是凭借自己的本能,预测抵达鸽舍的实际距离,克服对暗光的不适应而奋力归巢的。认为在天黑之前自己已经不可能归巢的赛鸽,就在归途上宿夜了。笔者认为,宿夜的赛鸽并非在自己的鸽巢附近,而是在相当远的地点。刚才说过,有的赛鸽知道巢在附近,会延续飞行时间抢在黑天前归巢了。大多数的赛鸽,将早早在归途上寻找合适的宿夜地点而放弃当晚归巢的努力,那是本能在提示它们:这是在外面呐!不是在自己的巢房附近呐!到点了啊!生物钟在哪里都一样好使。就是那个最终的宿夜地点,也是本能告知它们应当选择何种位置,何种地形,证据是:一个月龄初出棚的幼鸽,当晚回不了家的,总是站在一片建筑物的最高处,周围还要开阔无障碍,谁训练过它?赛鸽及其祖先自古以来就是昼行夜宿,训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本能。即:在自己巢房附近被迫养成夜翔习惯的赛鸽,于竞翔途中,仍然会依照其本能行事,如果当日不能归巢,也不会甩下众多宿夜的伙伴,凭训练“成果”继续自己的归巢飞行,最终提前归巢。它更大的可能是在自己与生俱来的本能指导下,趁夜色尚未降临,选择一处相比之下最符合祖先遗传下来的,“野外宿夜安全位置示意图”的地方休息。夜翔训练仅涉及某一棚鸽子,训练日期有限,傍晚择地安全栖息是所有鸽子的本能,存在千百万年了。夜翔的性质是家飞,夜晚不离棚舍左右,竞翔是上路,通常在白昼,于遥远的地方进行。况且,预料不会有赛鸽组织施行科研性质之外的正式夜间比赛,即使某地有若干鸽棚施行了夜航训练(都这样干不可能),当地的鸽会也不至于开辟专门的夜间比赛项目。既然训练不能改变本能,也就是说夜航训练不能提高鸽质,甚至也不能直接提高白日的竞翔成绩,所以从根本上分析和预测,笔者的结论是:夜航训练不太具备直接使用价值,当然,这种方式也就不存在广泛推行的前提了。 

    毕竟,刘铸先生的鸽群能在黑暗中飞行好几个小时!这件事实本身的价值在于它的科研性质,笔者佩服的是刘铸先生敢为天下先的试验气魄,中国人里头比较缺乏这样的首创精神和实干风格,因此即使在鸽界,这种实验也富有启发性、导向性。笔者也100%相信事实确实是这样的,飞行时数连分秒都是真实的。既然是事实,为什么讲不太具备价值呢?首先,无论飞行多长的时间,夜航鸽群在降落时,必须有灯光指示踏板位置,即使刘铸先生的文章这一点说的不是太明确,不是很直截了当,笔者坚信事实也是这样——证明鸽群并没有夜航眼或曰夜视力,真到了关键时刻,还是要靠光线的,此其一。哺乳类动物夜视力通常都相当好,譬如猫和狗,以及狐、狼等,不是训练的,是天生的,它们白昼视力仍然很好,鸟类中夜视力好的几乎没有,大概仅有猫头鹰是例外 。也就是说,训练不能短时间改善或激发夜盲动物的夜间视力,此其二。蝙蝠没有“眼力”,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它们不但能在夜间捕食个体极小的蚊虫,还能准确地返回自己白天所居的洞窟巢穴,还能精确定位,倒挂在自己熟悉的岩壁位置上休息,什么道理?——总有视力之外的手段和方式帮助动物确定方向和具体位置的,老天爷还不让瞎眼的家雀饿死呢!此其三。不少赛鸽也能在黑暗中准确地飞进自己的巢格,你去巢中捕捉某一羽赛鸽,忽然发现它已经不在自己的位置上了!打开手电筒找,发现它已经趁黑暗溜到一个隐蔽处躲藏起来。各地竞翔活动中,总有赛鸽夜间归巢,经常的见诸报道,而夜间归巢鸽往往站在鸽棚屋脊上或者门口的踏板附近等待天明。为什么已经摸黑到家却不进棚呢?原因还是在于视力!也就是说赛鸽于黑暗中凭借视力以外的功能定位,回到自己的巢棚,但却不能在黑暗中凭视力找到进棚的通道。德国科学家所做的著名“毛玻璃”实验,证明赛鸽眼睛看不清楚景物时,仍能凭借另外的定位功能飞翔百里回到自己的巢棚附近,那是在白天,或许,赛鸽还能一定程度上感知太阳的位置,而夜晚,赛鸽的那种非视力定位功能依然存在,依然可用。但是没有了太阳,笔者认为其功能将大打折扣,否则,白昼未归的赛鸽将在夜晚大面积归巢而不是现实中凤毛麟角的特例。悬念应该都迎刃而解了:赛鸽非常熟悉自己的棚舍,黑暗中能依靠感觉和平时培养的分寸感,准确飞回自己的巢格和摸索着找到白天无数遍观察过的缝隙,躲避主人的捉拿。刘铸先生的鸽群,就是在主人的强制下,被迫启用自己的非视力感知功能,在黑夜中结群飞行(单羽或极小群不能考虑),前提是在自己巢棚周围兜圈子不能远离。因为鸽群对自己居住的巢棚有极强的确认辩识判定能力,对棚舍周围地域以及上空有极为熟悉、极为成熟的感觉,不少受伤和被剪掉羽条的鸽子,步行跋涉也能回到自己的家。因此,无论怎样训练,刘铸先生的鸽群,或者后来也参加到夜航训练活动中来的别人的鸽群,无论飞多久,无论飞多高,无论盘旋多少圈,只能围绕自己的巢棚转,而不能夜间“上路”,此其四。 

    与其使用颇费精力的夜航训练锻炼鸽子的体能、耐力,何如在白天想方设法训练赛鸽长久家飞?不是一样起到训练作用吗?刘铸先生在文章中解释了这种差别,谈到夜航训练对白天上班没有时间训赛鸽的鸽友有利,笔者认为这是夜航训练最具备基本说服力的论据,刘铸先生并没有夸大夜翔训练的作用,而是实话实说,符合条件的鸽友尽可以试训。 

    另外一“黑”,原理也是差不多的。乃上海养鸽老前辈丁培新先生介绍,见诸于互联网上的某赛鸽网站。大意是丁老的鸽子,经过训练,能在全黑的条件下,在自己的鸽舍里进食。丁老引申这种训练的效果,说此举的意图是训练超远程的赛鸽,在漫漫征途上可以晚上觅食。丁老的愿望是好的,相信他的赛鸽经长期训练后,确实能在黑暗中进食,前提必须是在赛鸽完全熟悉的自家鸽棚,那食槽也得放置在固定的位置。此消息未能证实真伪,不过根据前面对“本能”的分析,倘若确有其事,丁老的愿望还是要落空的。在(超远程)归巢路上的赛鸽,无论最终能否归巢,确信都会顽固地坚持在白天觅食、飞行,即使白天没有填饱肚子,夜晚也仅仅是择高地栖息,不会降落草丛中悉悉唆唆地找寻籽实充饥果腹。退一万步说,倘真有于黑夜觅食者,且掌握了黑暗中的觅食高招,那傻鸽早已被野牲口拿下,狂噬不贷,吃“黑食”的绝招,是决然遗传不下来的。一家之言,引玉之砖。盼望大家的讨论、争论和广泛的批评指正,因为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实践型的科研命题。
(完稿于2003/6/7)(修改于2003/6/11) 



文章很值,赞赏一下
发布时间:2003/8/13 8:48:37
下一篇
上一篇
相关专题
553篇文章
相关词条
发表评论
表情
登录
匿名评论
选择表情
所有评论(2评论
wwwe
0楼
我们是在玩杂技吗?有哪个名家是这样做的,没有好的血统在怎么样也没有用。
2003/8/27 15:13:14
4
回复
大阳
0楼
对赛鸽进行各种训练其目的只能是一个;既为日后鸽子参赛能取得更好一点的成绩。刘先生夜训赛鸽自我感觉良好,但其他鸽友更愿意看到的是结果;刘先生的比赛成绩是否因此能提高?所以现在无论如何讨论皆是纸上谈兵,结论还得刘先生自已来做。
2003/8/13 20:42:17
4
回复
更多评论正在加载中…
首页关于我们推广方式客服中心意见建议网站导航APP下载

Copyright © 2000-2024 ChinaXin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深圳 电话:0755-28156678、28156809 传真:0755-28156678
我要投稿 建议反馈及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证编号:粤B2-20040374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2110号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