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科尔沁公棚失鸽浅析》,原作者LMD航天鸽舍
本周一条公棚失鸽“紧急通报”揪着公棚参赛鸽友的心,8月11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公棚”早上家训,晚间清棚理论上丢失3000多羽鸽子,即丢失三分之一的公棚参赛鸽。这不得不让参赛人、养鸽人震惊。
本人由于对信鸽的关爱,偏重于浏览信鸽网站,也对“科尔沁公棚”网站公告事宜一一了解,但由于没有身临其境,只能做一浅析。
一、“科尔沁公棚”创造了国内三个之最
首先,“科尔沁公棚”在今年国内信鸽公棚中创造了收鸽9000多羽的空前记录。其次,也创造了公棚鸽家飞丢失3000多羽的空前记录。再次,“科尔沁公棚”的管理者、工作人员是诚心诚意的。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这个痛心的消息,就是甘愿和鸽友交心,甘愿向鸽友交底的公棚良心良知的最好体现。也是每位参赛鸽友期盼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最好体现。这个“透明裸露”也使“科尔沁公棚”同时创造了国内信鸽公棚的最大诚意,也是国内信鸽公棚讲诚信的空前记录。因为,他们有成千上万的“理由”可蒙蔽鸽友,可封锁消息,但他们没有这样做。所以他们开创了国内信鸽公棚“诚实守信”的新记录。当然,荣获这个记录还得要和确认丢失鸽子的合理饲养费退还挂钩。
二、通辽市一周内天气情况
通辽市天气情况显示近一周基本上是晴天,特别是8月10日--8月11日是晴天,风力等于或小于三级,白天气温34度。没有特殊的气候天象造成信鸽大批丢失。唯一的气象原因就是气温过高。台风“莫拉克”肆虐沿海,但没有对内蒙古的通辽市带来不利的气象影响。也就是说没有刮风下雨的天气,气象上也找不出“科尔沁公棚”失鸽的原因所在。
8月17日 夜晚 雷阵雨 20 °C ≤3级
8月17日 白天 雷阵雨 31 °C ≤3级
8月16日 夜晚 多云转雷阵雨 21 °C 3-4级
8月16日 白天 多云转雷阵雨 32 °C 3-4级
8月15日 夜晚 晴转多云 21 °C 3-4级
8月15日 白天 晴转多云 33 °C 3-4级
8月14日 夜晚 晴转多云 21 °C 3-4级
8月14日 白天 晴转多云 36 °C 3-4级
8月13日 夜晚 晴 18 °C ≤3级
8月13日 白天 晴 35 °C ≤3级
8月12日 夜晚 晴 19 °C 3-4级
8月12日 白天 晴 33 °C 3-4级
8月11日 夜晚 晴 19 °C ≤3级
8月11日 白天 晴 34 °C ≤3级
8月10日 夜晚 多云转晴 20 °C 3-4级
8月10日 白天 多云转晴 30 °C 3-4级>
三、科尔沁公棚的困惑
就象公棚紧急通告里描述的:“一件百年不遇的事情发生了,就在8月11日早5点35分,我们按照每天的惯例进行家飞训练,鸽子飞出去四十分钟后天空中看不到象以往每天那么多的鸽子,2个多小时后才有鸽子分批的降落到鸽棚屋顶上。每天到两个小时的时候,早训的鸽子都已基本回齐(除及少数外)。8月11日早放完鸽子四个小时的时候早训的鸽子也没能回来一半,到晚上我们人工大约清点了一下,理论上应该差了3000多羽。
这件事情的发生让我们每个人始料不及也不可理喻,就在事情发生的前两天我们的老板还信心百倍热情洋溢的请来装修人员把我们的院落重新涂刷和更新,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灾难偏要降临到我们身上,这两天有鸽友告诉我们哪儿有鸽子,我们老板就驱车过去看看,听当地知情人士透露,我们所到之处的高压电线下每一处都被他们发现和拣走了不下30羽撞死的信鸽,这样的情况给我们的感觉就象曾经听说的海豚集体自杀的现象,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件事情是场意外,是场灾难,更是一种警示,我们愿意和你们一起研究查找原因,也希望更多的鸽友从中吸取教训,希望这样的不幸不会发生在别的公棚或者个体鸽友身上。”
四、公棚失鸽的诱因
“科尔沁公棚”规程中载明:“训放由2009年8月中旬开始,进行5-120公里训8-10次”。收鸽从3月20日开始,6日26日结束,其收鸽“羽数之大已创新记录”。公棚7月11日发了催收交纳赛鸽饲养管理费的公告,直至8月12日才有了“紧急公告”。而丢鸽后在距公棚大约50公里至180公里范围内都有人见到或抓住了“科尔沁公棚”丢失鸽。也就是说8月12日前没有公棚鸽进行家飞训练的任何图片和资料。虽然公棚说“我们按照每天的惯例进行家飞训练”,但“就在事情发生的前两天我们的老板请来装修人员把我们的院落重新涂刷和更新,”我认为这样做就是主要的诱因,因为公棚圈养鸽受到了惊扰。受到惊吓的幼鸽子开棚后就会远走高飞,装修致使幼鸽惶恐不安,从而酿成部分幼鸽家飞时飞失。
五、失鸽的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科尔沁公棚”失鸽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幼鸽关养时间过长。公棚鸽大多经3-4个多月的圈养,幼鸽都有蠢蠢欲动飞向蓝天的渴望,不论是饲养信鸽发达地区或信饲养信鸽不发达地区的养鸽人大都有这样的感受,越是引进的幼鸽越要多关一段时间,越多关一段时间,开家后越丢失的多,而自己的幼鸽黄胎毛还在捉到棚上认棚就是不容易丢失。抛开信鸽患病、饲养诸方面的原因不谈,较大面积的丢失幼鸽的主要原因就是关养时间过长。第二个原因就是公棚幼鸽自由出入赛棚散养时间过程太短,幼鸽在赛棚里看天认棚尤如井底之蛙座井观天,长此下去没有不丢失的才怪。第三个原因就是幼鸽对公棚外部环境还不熟的情况下强迫其家飞,特别是早晨5时35分曙光刚亮就逼其家飞,这叫家飞过早操作不当。最恰当的办法就是让幼鸽早上开棚自由出入,不要强迫其家飞,早上10时后再赶鸽子家飞训练。一般的讲早晨5点多开棚就赶飞训练要待5-10公里短训之后才能进行。对公棚外部环境还不熟的幼鸽逼其家飞就会横冲直撞,天蒙蒙亮高压电线就成了猎杀场。
时下在秋老虎影响下,信鸽还处于大规模的换毛之际,闷热之际议论一下鸽界奇事怪事,前思后想未雨绸缪,前所未有前车之鉴,应当吸取。科尔沁公棚失鸽是“百年不遇”,但不是“海豚集体自杀”。一切缘由都是人为的。有道是“毛虫飞上天,气的把眼翻。”公棚的老板们,莫怪我“杞人忧天”多管闲事,办好公棚应当谨慎。(以上摘引自《中国赛鸽交流网》论坛)
引文作者LMD航天鸽舍绝非自称的“杞人忧天”,其流畅的文笔、独到的分析思路、对中国鸽界乃至中国赛鸽公棚事业的关注之心,研究此次“百年不遇”的通辽科尔沁赛鸽公棚的蹊跷失鸽原因,给出自己的客观详尽见解,十分难得,令人敬佩!总合引文作者对大面积失鸽原因分析,大致有这样几点:鸽舍粉刷生人惊扰材料色泽气味侵袭;关养时间过长(3—4个月,原作内容——笔者注);早晨放出时间过早,周围环境障碍物碰撞等等。
笔者认为,以上分析不无道理,但是均属于常规原因,表面因素,作者在这个层面,总结的很全面,阐述的很合理,文笔功底好,易收以理服人的效果,已经是很难得了。笔者在原作者文字的基础上,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百年不遇”一词很“拿人”,但是不用为好,因为一个开办了仅六年时间的赛鸽公棚,怎有资格表述“百年不遇”的事情?哪里来的世纪经历?再说,赛鸽公棚在中国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毕竟还是很不完善的新生事物,一切都在磨合探索之中,何来“百年”经历和经验?此事尚无法解释,怎知道是百年不遇性质?百年之前发生过吗?这个说法首先要否掉。生人进舍对赛鸽确有惊扰作用,但是鸽子趋远躲避即可,棚内、棚外均可,况且还有如此壮观的群势壮胆,不至于被惊吓达“百年不遇”的程度。粉刷墙壁涂料的气味有限,甚至可以认为无味,不同于刷油漆,公棚不至于养着9000羽鸽子刷油漆,这个违反常识的举动应该没有。关养时间长了,不开家,突然放开,大丢其鸽,这个不稀罕,自家鸽棚开家个把小鸽子,晚了几天,翅膀硬了,一飞冲天,当晚不回来,甚至三、四天以后才归巢的现象,屡有发生,丢了的也不在少数。公棚的鸽子大群势不开家,为收饲养费和探视收费而被迫开家家飞,长久关养的大群势冲天而起,集体不归;飞行技能生疏,心肺、气囊功能低下,惊恐不认巢,在公棚附近落地,漫山遍野……,这样的场景,在打“小算盘儿”的公棚屡屡出现过,在网络上被鸽友一再曝光,也不是“百年不遇”,而是一年多遇,屡见不鲜。“秘事”发生时,天况很好,周边并未发生大量赛鸽落地游走现象,亦未发生数千羽集体撞高压线自杀性质的惨剧。据此认为上述的分析原因似乎都不能成立,因此也不能很好地解释3000余赛鸽神秘失踪不归现象的根源。笔者为此专门查阅资料,电话采访公棚周边鸽友,以及与之有监管关系的上级主管部门,集中解决一个关键问题:该公棚的鸽子是一直家飞,还是圈养数月突然开家,这是问题之关键。多方面的信息回馈过来,答案一致:科尔沁公棚的鸽子,一直正常家飞,仅仅是8月11日出现莫名丢失,数量很多,按照笔者的界定,此事的性质是因为某种原因,造成科尔沁公棚近9000羽存棚赛鸽的一部分(约三分之一),决定集体“逃逸”。
逃逸是现象,笔者同意存棚数量过多是失鸽主因。有“小证据”和“大证据”两种解释方案。
“小证据”:鸽子数量越养越多,几乎是所有鸽友的通病。原本计划少出几个幼鸽,来个“少养精养”,20羽足够了,绝不再多!最后统计,60!原本计划出50羽的,按照“比例”,最终会超过120!溢棚之后,有两个现象:一是小鸽子开家时游棚的多,被老鸽和先期繁殖的“大哥大姐”们击打狂啄,为占有限的地盘给驱逐出境了,不敢回来。有的晚上被迫在棚外过夜,有的就不辞而别了;二是延迟丢失现象,本来幼鸽已经开家成功,但是在棚中的栖息位置老是固定不住,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甚至混不上一个悬空的栖架,被迫在它们按照本性极不愿意接受的地板上过夜,很是烦恼。一段时间之后,这样心神不定的幼鸽在傍晚开棚家飞后,极不愿意进棚,磨磨蹭蹭,期期艾艾,一天比一天进棚晚,而且在几乎看不见景物的擦黑时刻进棚,槽中的食物早已精光。一个吃不上、睡不安的鸽棚,吸引力何在?安全感、满足感何在?这样的幼鸽,一天比一天懒得进棚,视进棚为畏途,终于,有一天鸽主会发现,它再也没有出现……
“大证据”,大到“溢出”鸽界了!养蜂人都经历过,在蜜源丰富的时节,巢箱中的蜂群,会在蜂王的带领下,演出“分蜂”的群体行为,一箱蜜蜂中总数的约三分之二,会跟随蜂王飞出原蜂箱,聚集于蜂箱附近某处地方,形成蜂团,在侦查到适宜的建巢地点后,分离出来的蜂群,会义无反顾地奔新的巢址而去,建立新的家族。促使分蜂的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是蜜粉源条件和气候条件。所以分蜂均发生在蜜粉源较充足,蜜蜂群势增长的季节。闷热的气候可使分蜂热增强,促成分蜂提前发生。巢内环境方面,蜂巢拥挤、通风不良、巢温过高、粉蜜充塞压缩子脾、供蜂王产卵的巢房不足、缺乏造脾余地等,都能加剧分蜂热程度。总之,数量的拥挤,使得原蜂箱不能很好地容纳庞大的蜂群生活和繁衍了,它们的应对方式,就是“集体出走”。
北极的旅鼠是所有动物中繁殖力最强的,它们一年能生7-8胎,每胎可生12个幼崽,而且只需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让我们大致来计算一下它的繁殖能力:如果一对旅鼠从3月份开始生,到8月底9月初就会变成1647086只的庞大队伍!即使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823543只(82万多只),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当旅鼠的数量急剧地膨胀,达到一定的密度,奇怪的现象就发生了: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吵吵嚷嚷,且停止进食,似乎是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似的。这时的旅鼠不再是胆小怕事,见人就跑,而是恰恰相反,在任何天敌面前它们都显得勇敢异常,无所畏惧,具有明显的挑衅性,有时甚至会主动进攻,真是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更加难以解释的是,这时候,连它们的肤色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灰黑的保护色变成鲜艳的桔红色,在地面上显得特别突出。所有这些奇怪的现象加在一起,唯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释是,它们为了千方百计地吸引猫头鹰、贼鸥、灰黑色海鸥、粗腿秃鹰、北极狐甚至北极熊等天敌的注意,以便多多地来吞食消耗它们,与自杀没有什么区别。
但旅鼠的数量实在太多,而天敌数量总是有限,无论怎样地暴露自己都收效甚微。因此它们会显示出一种非常强烈的迁移意识,聚集在一起,渐渐地形成大群,开始时似乎没有什么方向和目标,到处乱窜,就像是出发之前的乱忙,正在准备似的。但是后来,不知道是谁下了命令,也不知谁带头,它们却忽然朝着同一个方向,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往往是白天休整进食,晚上摸黑前进,沿途不断有旅鼠加入,而队伍会愈来愈大,常常达数百万只,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勇往直前,前赴后继,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决不绕道,更不停止,一直奔到大海,仍然毫无惧色,纷纷地跳将下去,直到被汹涌澎湃的波涛所吞没,全军覆没为止。旅鼠应对生存资源枯竭的方式是离开原生活的地区,集体自杀,减少种群数量,留少数群体繁衍种群不致灭绝。
动物界在其繁衍进化的漫长过程中,掌握了应对大自然的一些本能的方法,这些方法以人类的眼光和标准观察衡量,可能很笨拙,也可能很残酷,但却是行之有效的,符合自然演进的规律与要求,保障自己的族群能不间断地发展繁衍下去。一个赛鸽棚,数百羽鸽子,除了关死棚的,密度再大也跑不掉。活条的鸽子因为绝对数量有限。每年虽陆陆续续地丢失10—20%的数量,因繁殖过程长而不集中,看不到大群集中逃逸的行为。公棚则不然,爆棚现象时有耳闻,为某种目的不开家,鸽子压而不放,也看不到集体分离群体逃逸现象,但是一但开家路训,未出棚的,密集生活无法忍受的鸽子,宁肯落地游走也不愿意再返回公棚。正常开家并保持家飞的鸽子,初期可能没有那样大的数量和密度,随着收鸽进程的不断延续,新来的幼鸽逐渐添加到群体当中来,密度与压力越来越大,无法忍受的鸽子,总会在一个它们自己掌握的“临界点”,相互暗示,群体沟通,在我们未知的“首领”引导下,由决意出走的个体组成逃逸群,义无反顾地远遁。目的地未必清晰、距离未必确定,分群脱离就是本能的目的和方式。
据自行提供的网上资料显示:科尔沁赛鸽公棚于2004年成立,是内蒙古东部地区成立最早的一家赛鸽公棚,成立6年来从小到大,鸽舍面积由最初建设的400平米经过两次改建扩至750平米。2008年春设计投资新建了悬空钢结构现代化鸽舍1260平米,可轻松容纳赛鸽7560羽。按照中鸽协《中国信鸽公棚竞赛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有关条款,赛鸽公棚收鸽容量每平方米不得超过6羽(不含晒棚面积),若科尔沁公棚收到7560羽鸽子停止接收,则刚好达到中鸽协暂行规定的训养密度要求,现在,“官方”的说法是8300余羽,“民间”(网络)的说法是超9000羽,均大大突破公棚鸽舍应有的的容纳密度,集体逃逸的理由会更充分。
至此,利用引文中显现的竞翔科研资源,配合中国赛鸽公棚在中国信鸽竞翔界的被关注程度,利用有价值科学资料分析公棚训养中出现的问题,拓宽中国赛鸽饲养者的科学眼界和境界,笔者刻意“拼凑”了这样一篇文字,原始动机应该是健康透明的,完全定格于赛鸽科研及公棚运作方式的窠臼中,读者明鉴。但是,中国拥有全球第一的赛鸽公棚数量,其绝对数量在全球占压倒比例,映衬在中国法制、道德、传统、文化、社会习俗大背景,以及现有发展进程阶段中,套用一句网络论坛评价公棚时的习用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假使所述情节的数据、真相有些出入,也不甚奇怪,读者会迅速适应。本文的针对性可能受到限制,但是其科研价值和拓展思路的作用,置于中国赛鸽公棚和私人鸽舍的整体平台上,应该都“不差钱。(2009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