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是在1999年的一个乍暖还寒的春天的上午,大约是三四月份的样子,沐浴在明媚的让人分外舒坦的阳光里,呼吸着来自于旷野中的清新的空气,我骑着自行车行进在郑州南郊的公路上。
那时的我刚去到位于郑州南郊的一个单位工作,正利用上午有点闲暇的时间,前往郑州第一家,抑或也是本省第一家诞生的赛鸽公棚——中原国际赛鸽舍进行探访。
那时还算年轻,养鸽没两年的我,对鸽界发生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当偶然从鸽市上拿到中原国际赛鸽舍的宣传页,看到其地址虽和自己在市区的家相距甚远,却与刚去的工作单位同在一个大致的方向和位置,于是就决定抽空去探访一下。
现实与想象之间永远存在着距离,当我从工作单位出发,一路打听着好不容易找到偏居一隅的中原国际赛鸽舍,业已耗去我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并且还吃了一顿闭门羹。
当我敲开中原国际赛鸽舍高高的铁门,迎来的是一条体长足有1米的高大的狼狗和开门的身材同样高大的保安。当他问明来意,知道我既没有交鸽子,而且又不在探视期,只是为了单纯的“看看”,便拒绝了我的探访。
所谓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我在为保安的不近人情而感到无趣的同时,也在心里为其管理的“严格”而佩服:不愧为“国际”两个字!
就是这样一家看似管理严格,打着国际招牌炫目登场的公棚,在随后的两年里便又湮没无闻,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据传是因其管理不善致使鸽子大批死亡而关门了。
郑州第一家,也是中原第一家诞生的公棚就这样倒闭了。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在郑州南郊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上,又诞生了多少家公棚,又倒下了多少家公棚不得而知,知道的只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命不长!不知在本地能活到5岁的公棚有几家?也不知在全国能活到10岁的公棚又有几家?由此让人生出几多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究其原因,无非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造成的,于是夭折就成为必然(我在后面会就此详谈)。因我对公棚赛一向不感兴趣,对其关注的较少。据从网上能看到的消息,似乎今年有关本地公棚的消息尤其少,不知和其是否不景气有关。
公棚业的泡沫效应,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已存在,只是没有形成像多米诺骨牌式倒下的连锁反应。它的泡沫多是以单个破灭形式出现的,中间稍有停顿,后来更多出现的泡沫迷惑了人们的眼睛。因此,人们看到的只是泡沫的产生而非泡沫的破灭。
十年了,从全国来说,不知从那一天诞生的公棚能够支撑到今天的还有谁在?十年通常为一个周期,公棚业到了需要总结自身发展问题的时候。
我在前面说了,公棚业的“短命”是和其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痼疾分不开的。而这一点,又与其经营者或曰管理者自身的因素密不可分。有关这一点,我在后面会重点谈及。
看着眼下的公棚业,总是让我想起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彼时法制的缺位和理性的缺失所导致的市场竞争的无序状态,常常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只要你敢干,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事情。而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竞争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相关的法制建设逐步走向正轨,民众主体意识渐趋理性的时候,这种拍脑门、钻空子的招术就不灵了。
从上个世纪后期的个体户或曰万元户发迹的民营企业家,能够做到今天仍然屹立不倒的不知还有几人?!只要你看看胡润富豪榜,又被称为“杀猪榜”的不断消失的富豪的榜单就不难知晓一二。
一个行业的兴衰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此消彼长,柳暗花明。国进民退的现实预示着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曾经一蹶不振的“衰业”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垄断国企将重掌市场话语权。作为民营企业的一部分,当公棚业走过初创的十年,面对的是一个急遽转型的社会,时代大环境要求它必须做出战略上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否则就有可能面临市场规则更为残酷无情的淘汰与选择。
在鸽界,开办公棚者来自于各行各业,但所具有的一个共同身份却是鸽友。当以鸽友的身份进入到一个独立运作的经济实体的经营管理当中,他又由鸽友的身份变为商人的身份,双重身份需要其两者兼顾,但让人产生疑问的是:他能“兼顾”么?
在此,我想对那些正欲进入,或是已经进入公棚业的开办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你对进入这一行业是否有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清晰的发展思路?
二、你是否拥有一支指挥现代企业作战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你自身的业务能力、文化素质及知识储备是否能够领导这样一支团队为你作战?
三、你的资金实力是否具备足以抗御风险赔付的能力?
如果你具备以上几种条件,你或许就能在公棚业这个商海上搏击风浪、扬帆远航,甚或成为未来公棚业的一艘“航母”。反之,如果你不具备以上条件,我提醒你还是谨慎行事为好,因为公棚业的水太深,风浪也大,仅有热情和冲动是远远不够的。你或许是一位不错的鸽友,但未必是一位好的企业家。
公棚业走到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很多,可以说已经走到了一个必须做出选择的十字路口。我将其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准入门槛太低,导致不具备资质的个人盲目进入这片“深水区”,结果是前脚跨入,后脚就跌入被淹死,此为先天不足。
二、法制空白导致监管缺位,加之道德约束为急功近利取代,致使“三公”原则无法得到体现,此为后天失调。
三、无序竞争导致同质化严重,整体水平始终处于低级阶段,公信力和权威性无从谈起。
公棚业要想做大做强,摆脱“一岁一枯荣”、自生自灭的魔咒,非走品牌化之路不可。除了让作为市场主体的鸽友主动选择淘汰其中滥竽充数的“劣鸟”,再就是作为公棚自身要有危机意识,克服短视行为,并且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即董事会制度,由持股的各位董事共同决策,董事长拍板,风险共担,收益同享。在此基础上,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公棚品牌的铸造正是由此经年累月的积淀中产生的。显然,那种类似土匪坐山头“拍脑门”的治理方式早已过时,除了面临日益走向规范化的市场环境的残酷淘汰之外,别无选择。
历史必将选择那些顺应其发展潮流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宠儿。由诸侯割据过渡到群雄争霸,将是未来公棚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真正优秀的公棚才能从眼下春秋混战的纷乱局面中脱颖而出,成为“战国七雄”,并进而成为傲视群雄、一统天下的大秦帝国。
谁才是最后的“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