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统领”着400多羽信鸽。家住省城文源巷的王守义老人在自家住的楼房楼顶养着400名“士兵”,自己俨然一个“鸽司令”。
每天清晨,王守义老人利落地爬上3米多高的木梯,进入他的鸽舍,开始“点兵”。随后,老人开始给信鸽喂食、喂水。鸽食由玉米、高粱、绿豆、豌豆等10余种杂粮搭配构成,水则严格讲究温度。这套科学的办法让老人培育、改良出不少名鸽种。老人再把它们赠予或交换给各地的鸽友,广交朋友、开阔视野。
不一会儿,吃饱喝足的信鸽开始在空中翱翔,成为蓝天、大厦间的风景。此时,老人走入鸽笼,巡视检查正在孵化的鸽蛋。进入2000年后,诸多因素让养鸽人慢慢变少,而一些养鸽人为追逐信鸽大赛的高额奖金更是不计投入,把信鸽送进高价建起的“公棚”。为赛而养,让人鸽之间失去了那份天然的情感。
早在1964年,青年时代的王守义就开始养鸽,当时养了近20只观赏鸽。两年后“文革”开始,鸽子不敢再养,便托人带到大同市悄悄放生。到了上世纪80年代,王守义和省城的10余个人一起,成为了第一批成规模喂养信鸽的人,并在1984年作为山西的两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信鸽协会成立大会。上世纪90年代初,王守义成为了山西省信鸽界竞赛项目的管理人,负责每年春秋两季的信鸽大赛。当时信鸽爱好者人数空前高涨,每次比赛都有12000羽以上的信鸽起飞。
多年来,王守义的鸽群给他带来了辉煌的“战果”,200公里、300公里、500公里、700公里、1000公里各项赛事夺冠无数,1000公里竞飞的比赛,老人的“士兵”48小时便能完成。
每天从此木梯开始……
检查幼鸽的成长情况
检查正在孵化的鸽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