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的大肠杆菌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急性败血症、亚急性浆膜炎型和慢性肉芽肿型,多发生于禽类的幼龄阶段或育成期,多种禽鸟易感,鸽也不例外。2004年4月,江门市某信鸽养殖户饲养的信鸽发生一种以眼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眼型大肠杆菌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
一、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有不同年龄的信鸽近2000只,其中3~4月龄的青年信鸽100多只,今年4月份青年鸽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以单侧眼炎为主,后出现双侧眼炎,闭眼流泪,不食不饮,直到衰竭死亡。发病初期曾在饮水中投进禽菌灵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全场青年鸽群发病率约为40%,死亡率为8%。
二、临床症状
病鸽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呆立一旁或蹲伏在地,出现单侧或双侧眼睑肿胀,眼内流水样分泌物,眼后角混有乳白色脓性分泌物,少数出现呼吸困难,排稀粪,发病3~5天后,个别严重病鸽双目失明,饮食废绝,衰竭而死。
三、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鸽6只,大体病变一致,主要为眼睑红肿,眼内蓄积大量白色的浑浊液体,切开眼部内含有臭味的灰白色豆腐渣样块状物,眼球外层披覆一层浑浊的白色薄膜,瞳孔不规则性放大;肠道充血出血;肝肿大,质地较坚实,个别呈古铜色;气囊膜混浊、增厚,其他内脏器官病变不明显。
四、实验室检查
1.细菌分离培养:以无菌操作取4只病死鸽的肝、心脏组织,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试管斜面,经37℃恒温培养24小时,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见有圆形、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的近乎无色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见有均匀的红色菌落。将其纯化培养后,挑单个菌落,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单个散在、个别成双排列的长杆状革兰氏阴性菌。
2.生化试验:将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该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甘露醇、阿拉伯糖,产酸产气;不发酵蔗糖、木糖、肌醇和尿素;不产生H2S,M.R.试验阳性,V-P试验和枸檬酸盐的利用均为阴性。
3.药敏试验:用分离纯化的菌株按常规试纸片法作药敏试验,发现本菌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丁胺卡那、先锋霉素V高敏,对强力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红霉素、氯霉素中敏,对青霉素、链霉素、利福平不敏感。
4.动物实验:将分离纯化的菌株回归到2月龄的青年鸽,能复制到本病,其临诊表现和眼观病变与自然病例基本一致。
五、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信鸽发生眼型大肠杆菌病。
六、防治措施
1.清洁鸽舍,把粪污及杂物打扫出去,用0.5%百毒杀带禽喷雾消毒,0.25%菌毒净用于周围环境的消毒,每天一次,连续一个星期。
2.肌注庆大霉素,每只每次1万单位,每天一次,连用2天。
3.用恩诺沙星按0.05%的比例结合双黄连中草药液混于水中进行灌服,连用3天,第4~5天直接溶于水中自由饮用,并添加多种维生素电解质、葡萄糖等辅助药物。
4.对患眼炎的病鸽选用先锋霉素滴眼液滴眼,连用3~5天。
经治疗效果跟踪观察,采取上述措施,鸽群病情逐渐好转,4~5天后基本控制了疫情。
七、体会
1.眼型大肠杆菌病虽有报道,但在鸽的报道并不多,它与家禽的大肠杆菌病的其它病型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有较大的差异,易与鸽霉浆体病、衣原体病相混淆,要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2.本病主要引起鸽眼炎及失明,无法正常食料和饮水,饮水给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后通过肌注、灌喂药物及滴眼治疗,使每只鸽有足够的给药量,虽做法繁琐,但疗效确实,在临诊治疗珍贵、少量禽只中值得推广应用。
3.大肠杆菌病为条件性传染病,对该病的预防应抓好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工作,减少各种应激,同时做好鸽场的综合防制工作,才能控制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