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地·公棚·协会·俱乐部·商城·拍鸽·鸽业·论坛·博客·日记·百科·分类·鸽问·积分·图库·鸽圈·播客·会员区
中国信鸽信息网
中信网
手机版
中信网
在线铭鸽展售
鸽具饲料展售
谚语与赛鸽运动
2004/8/20 9:21:03
张丹
分享

    谚语是人民群众用精练的语句总结各种经验的语言艺术结晶,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和哲理性。在信鸽训养赛过程中,各地也诞生了一批生动、准确、具有地域特色的鸽谚。

    我国各地流行的有关信鸽和信鸽竞翔的谚语,充分体现了鸽文化的深厚底韵。
在赛鸽运动波澜壮阔的开展过程中,人们已或多或少地认识到自然科学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诸如生物学、遗传学、医学、营养学、空气力学、气象学、地理学等等。然而,人文科学的作用,则往往被人们忽视。且不说《圣经》里·诺亚方舟”上衔回一枝绿色橄榄的和平鸽,为人类再次着陆于地球村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赢得人类的“三干宠爱于一身”;也不必说各种大型庆典活动中少不了信鸽那矫健的身影,组成其议程或开幕仪式的重要内容;更不必说在文学艺术殿堂里以鸽子为题材的作品为信鸽赢得了有口皆碑,在无数人的心田里烙下了美好的”神鸟”情结;单说民间文学里的“谚语”就对赛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毋庸置疑,赛鸽运动丰富和发展了谚语宝库,尤其是其中的鸽谚,对赛鸽运动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谚语是人民群众用精练的语句总结各种经验的语言艺术结晶,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和哲理性。《说文解字》曰:”谚,传言也。”《国语越语韦注》则曰:“谚,俗之善谣也。”鲁迅先生对谚语有过很高的评价,夸它为”意味深长的话”。高尔基则说“最伟大的智慧是在语言的纯朴中,谚语和歌曲总是简短的,然而在它们里面却包涵着可以写出整部书来的智慧和感情”。我们把它称之为”语言中的盐”可谓再形象不过了。我国谚语源远流长且极为丰富多彩,早在三千年以前殷代甲骨文中和春秋战国时代的《易经》、《诗经》、《左传》、《列子》等古籍以及少数民族古老的史诗中,均保存和引用了许多古代人民的谚语。如《易经》中的“失主毫厘,差之千里”,《左传》中的”虽鞭之长,不及马腹”,《韩非子》中的“远水不救近火”等等。

    从大的方面讲,谚语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对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基本上有所反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鸽的育种、训养、竞赛等整个过程都可以从谚语中或多或少地得到启迪。如“东北风、雨祖宗”、”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五谷怕天干,做事怕蛮干”、”眼观四处,耳听八方”、“要取真经,须上西天”、”功夫做久道理足,甘蔗细嚼滋味长”,“打出锡壶看锡壶,装出酒来看师傅”、”摘瓜总要把藤牵”、”此一时,彼一时”、“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在手边,不在口边”、“无针不引线”、“开口傻子,闭口行家”、”能猫不叫,笨鸟先飞”,“舍不得金弹子,打不到山枣子”、“五心不定,输个干净”等等,不胜枚举。当然,究竟能得到多少启迪,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更何况谚语中还有一些和信鸽有一定关系的。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它暗含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不少赛鸽家科学地运用这一原理训练赛鸽,尤其应用于信鸽在短、中程比赛中快速归巢、快速进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类似这样的谚语还有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窝在,百窝在”,这是讲生物界的遗传规律的,等等。

    特别是有些谚语是直接相关于信鸽的。谚语云“七零、八落、九齐、十美。”它告诫我们,如果指望那些从每年7至10月正处于“七零八落”、特别是换毛高峰期的信鸽参赛拿奖,那么倒头来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那些“只把杭州作汴州”的不归鸽中,许多正是处在这个关键时期。可见,要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过好换毛”鬼门关”确实是赛鸽家们头痛的大问题。谚语有”雨过天晴,放鸽最灵。”好多比赛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取得高归巢率、高分速的好成绩。典型的例子如:据《中华信鸽》杂志报道,1998年哈尔滨市春赛,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干公里比赛,放飞3000羽,当天归巢65羽,取得如此的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具备了这样的天气条件。

    我国幅员辽阔,经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交大,地貌丰富多变,各地的赛鸽运动十分活跃,短程赛、中程赛、长程赛和超长程赛并举,单关赛和多关赛结合,地区间既有联赛,又有对抗赛,且在探索翻山越海、尝试特殊季节和气候的比赛等。因此,相应产生了许多具有地或特色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谚语。

    安徽鸽谚云:“一环套一环,环环要分清。要是缺一环,放路归巢难。”此鸽谚认为:一羽好鸽应具备鸽眼中的“环”,如瞳孔、浅圈、内口线、外扣线、外卦沙等,且要完美无缺。“头巢蛋,终生伴”则以为鸽子最留恋的是其从幼鸽长成成鸽的地方,尤其是其产第一窝蛋的地方,它可能终生不离。还有如“鸽子放远近,瞳孔大小论”等。

    重庆有鸽谚曰:“头巢蛋,金不换。出笼蛋,不上算。”认为成鸽在自己孵出的幼鸽即将出巢上房时,成鸽又下的这窝蛋,俗称“夹窝蛋”是孵不出好鸽的。还有如“千蛋万蛋,不如单蛋。”“要得鸽儿壮,请把独蛋上。”“雄蛋两头圆,雌蛋一头尖。”“一往山上放沟间,二往坝里放高山,三往旱地放水边”等。  

    四川鸽谚则曰:“无黄不翻山,无光不走路。”“翻山,黑驾雾。”“三分育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外杂交、内杂交,养鸽办法高。”“家庭富、栽桑树,家庭乐、养只鸽。”“粗砂雄、细砂母,清水雄、蓝水母”等等。

    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不同,它基本上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与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汇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因此,它具有集体性、口头性、流传性、变异性和地域性特征。谚语属于民间文学范畴,当然也具有这些特征。所以,我们在审视这些谚语时,千万不能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而应当善于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和视角,因主观和客观条件的不同而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在此地、此人、此种条件下适用的谚语,也许在彼地、彼人、彼种条件下却不怎么适用或完全不适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中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再者,经过实践检验,有些鸽谚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属无稽之谈,像“带蛋的鸽子飞得快”,“十花九菜”等。
  (谢绝抄袭本站chinaxinge收录文章,请自觉遵守)
发布时间:2004/8/20 9:21:03
下一篇
上一篇
相关词条
发表评论
表情
登录
匿名评论
选择表情
所有评论(0评论
更多评论正在加载中…
首页关于我们推广方式客服中心意见建议网站导航APP下载

Copyright © 2000-2024 ChinaXin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深圳 电话:0755-28156678、28156809 传真:0755-28156678
我要投稿 建议反馈及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证编号:粤B2-20040374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2110号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