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集之十五 对我国信鸽理论和科研工作的展望
50年代,我国有关信鸽方面的书籍,仅仅出版过一两本内容极其浅显的小册子;60年代出版过一本《信鸽的饲养与训练》的书(作者:胡荫民);70年代,南京、昆明等地出现过一些油印的对信鸽有关总结研究内容的资料,这些印刷品的传播面也相当的窄小。那时,可以说我国信鸽的理论及科研工作,基本上还处在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状态。
正规铅印的对信鸽做出理论性探讨的杂志,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70年代末期组织、80年正式出版的两本杂志,一本是由昆明市信鸽协会主办出版的《信鸽爱好者》,另一本是由上海信鸽协会主办出版的《信鸽科研》(后改为《上海信鸽》)。这两本杂志的问世,对我国信鸽理论及科研工作起到了“一马当先”的作用,对我国的信鸽事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可以说,80年代是我国信鸽事业的一个新的起点,我国信鸽理论及科研工作从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8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养鸽指南》,1984年,个旧市信鸽协会出版了《科学养鸽法》,同年国内先后又创办了《翱翔》(先由南京市信鸽协会主办,后转由江苏省信鸽协会主办)、《信鸽》(由北京市信鸽协会主办)、《鸽友》(先由成都火车头鸽会主办,后转由中国火车头鸽会主办)、《黄鹤鸽志》(由武汉市信鸽协会主办)等杂志。中国信鸽协会成立,l985年创办了《中华信鸽》杂志。这些书籍杂志的出版,对推动、指导我国的信鸽事业起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用,把我国的信鸽理论和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信鸽理论的内容,从一般的如何饲养信鸽,如何识别鸽子的雌雄,如何识别信鸽的优劣,如何训练信鸽,介绍一些优胜鸽主的经验,逐步上升到对信鸽的理论性的研究和探讨,从遗传规律的角度来论证培育优良信鸽的途径;对地理环境、天气、天体因素影响信鸽的归巢能力也做出了不少精辟的分析与研究;对文明养鸽也做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与报道;对竞翔的规程做出了统一的规定并逐步科学化;在竞翔比赛归巢的报到方法上,由携鸽报到,打电话报到,发展到使用计时钟报到,电脑计算分速排出名次等先进的技术。对信鸽疾病的防病、治病方面,先后发表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文章,也试制成功了不少防病治病的药物;在探讨信鸽为什么能从几百公里几千公里外飞回巢地方面,也做出了不少的研究与探索;在发掘地方优秀品种,引进国外优秀信鸽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为了实现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竞翔信鸽比高低,不少鸽会建立了赛鸽公棚……
我国绝大多数的理论研究先驱、老一辈的养鸽家,他们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创办了杂志,出版了书籍,把自己一生的养鸽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无私地奉献出来。有的作者,把自己一小点的发现也毫不保留地介绍出来;还有的作者把国外有关信鸽的种种信息介绍出来,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了解到一些国外的养鸽情况。十二年来(1980年~l992年),我国信鸽理论界已造就了一大批人才,80年代初期的不少“读者”,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了“作者”,成为我国第一代的理论家。随着国家开放政策的普及与扩大,国外的一些养鸽人士也纷纷到我国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交流品种,为我国的信鸽飞出亚洲、冲向世界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总之,我国的信鸽理论科研工作,在党的正确政策的引导下,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短短的十二年间,出版的书籍和杂志,已有相当的数量,达到近千万字的水平!探讨问题之深度,涉及面之广度,是相当可观的。
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疏通,党的进一步深化开放、改革、搞活的政策又如此有利于把信鸽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我们如何来迎接新的历史使命?我认为是应该好好总结一下前段时期的经验与教训,确定新的奋斗目标,明确新的工作内容,使我国的信鸽事业健康地壮大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20年对信鸽的理论研究是把“面”展开,那么,今后一段时期的任务是把理论研究的内容深入下去。前段时期,各抒已见,各自立说是一段“百花齐放”的时期,内容又多出于经验之谈。因此,我认为今后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正确的理论系统,用正确的理论再去指导实践,才能少走弯路。
正因为有l2年的“百花齐放”的基础,因此,今后应该有倾向地宣传正确的东西,摒弃错误的东西,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促进信鸽事业的健康发展。
很多很有养鸽经验的养鸽家,由于文化低,苦于写不成文,而不少缺少养鸽知识的人,或鹦鹉学舌,抄抄录录拼凑成文,或异想天开,胡诌“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鸽界的知识分子也日益增多,建立一只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理论队伍,条件是日趋成熟了。依靠这样的队伍,我国信鸽理论工作才有保证,也才能产生较高水平的理论。
过去短短的几年间里,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信鸽协会,组织信鸽的放飞比赛,这对信鸽濒于绝地的我国来说,引种繁殖成了信鸽活动的一个关键。我国疆土辽阔,地理条件差异巨大,引种初期,大多数失利,绝少数成功。针对这一现实,过去已从理论上解决了“风土驯化,引育结合”的问题,对如何“适应”新饲养地的问题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目前品种大交流的过程已基本走完,下一步是应该如何充分应用已大致适应的鸽种资源,创出优秀成绩的时期。同时,对培育“全天候”的信鸽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令人欣喜的是,引种工作做得较早的一些养鸽人,经过他们的刻苦努力,在各地已经出现了多少不一的一批优秀的赛鸽家和育种家。他们飞出成绩,培育出的新鸽种系,正在充实和丰富着我国信鸽品种这个大花园。
一家鸽棚,数十羽信鸽,三代之后都已沾亲带戚。像这种沾有血缘关系的鸽子之间还能不能配对?对于获取杂种优势的良种如何保持住它的优良性状?过去已经解决近亲能不能交配和如何保持住优良性状的近交育种及杂交育种的理论问题。近年来,不少卓有成效又有战略头脑的养鸽家,在“血缘配”方面已取得了相当成功的成绩和经验,这对我国培育各种名系的纯良种已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应在这方面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理论,指导我国的养鸽人培育出千千万万名副其实的名种名系来,这是我国下一步育种工作的主攻方向。
现在不少有头脑的养鸽家,从实践中明显地感觉到了仅仅依靠一家鸽棚的力量是不能够来完成培育一系成功良种的需要。亦是“合作化”(即若干棚鸽主共培养一系良种)的问题和“集团化”(即若干城市的许多鸽棚共同培育一系良种)的问题自然产生自然形成了。这种集若干志同道合的养鸽人共同来培育良种的趋势,对加速培育良种是非常有利和能在短期内见效的措施。
新的更加优秀的信鸽如何产生?靠杂交。过去在杂交育种方面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但尚未系统化和普及化。因此,下一步我们应建立起一整套杂交育种的理论并广为宣传,使它成为家家户户养鸽者都懂得、会运用的育种技术,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信鸽种质一再出现大的飞跃,让“中国种”在世界鸽坛上有一个显赫的位置。
在赛鸽方面,研制具有良好条件的赛鸽车和准确可靠的计时钟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不少城市的信鸽参赛量太大,造成装载运输上的巨大困难,使不少的优秀的选手鸽在最后的征途中丧失了竞翔的能力,这是人为的失误!一方面,我们应从组织上来改变过去的竞翔方法,尽量缩小一次集鸽的总数量;另一方面,要研制采用具有良好条件的运输赛鸽车或运载工具,使信鸽在比赛前的运输过程中保持住良好的竞技状态和体力,在竞翔中有较好的体力来完成所参与的比赛放飞。前段时间,不少城市、县区级的信鸽竞翔,已使用计时钟记录赛鸽的归巢时间,但由于鸽钟的质量欠佳,造成一定数量的失误,影响了一些会员的真实成绩,因此,改进鸽钟的质量已成为当前信鸽科研工作中的一大课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会让真正的冠军走到领奖台上!
在防病治病方面,过去也发表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文章,但大多数是让病鸽服用人吃的药物,这是不太科学的不得已的措施。随着国外信鸽的引入,许多过去根本不见的鸽病也莫名其妙地引进国内并相互传染、蔓延开来。因此,研制和生产鸽药这件事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方面如不跟上,要想使信鸽事业健康的成长,也只会是一句空话!
几十年来的竞翔结果,在全国已经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赛鸽家、育种家、理论家。介绍、宣传我国当代优秀养鸽家的成绩、经验和功勋,也是一件应该着手进行的大事,这对展现我国信鸽事业的成绩,与国外养鸽界进行正常的交往,记录下这一段时期的养鸽历史都是必不可少的。
过去在国内虽然介绍了一些有关信鸽导航的理论和发表了一些对此问题研究的看法,但其内容却缺乏权威性的说服力和具有令人信服的理论根据,会后应在这一方面与有关单位联合实验研究,争取在第二个l2年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总而言之,信鸽的理论与科研工作,无论是采取什么方式什么理论来研究信鸽,其中心的研究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如何提高和发展我国信鸽品种的“种质”这一个核心问题。让我们携手合作,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