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一些省份近期连降数日暴雨,所以水汽与潮湿度相当高,加上下完雨后又出大太阳,使得空气对流不良,从而产生特别闷热的情况。鸽群在这样的气候下,吸入过多的水汽,很容易出现单眼伤风、肝火较旺、食欲下降、不爱家飞、口癀鸽痘、嗉囊胀气等症状,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也非常讨厌,使鸽子养不顺手!
入夏前刚出巢不久的小幼鸽,常会因天气的潮湿加闷热,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于肝热大量饮水,造成肠寒进而伤脾,没几天的时间便无法站立,身体因为有水的支撑作用,整体看来虽不是很消瘦,但很快就死了!肝热能成群地病发,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同人类的甲乙肝一样。死亡快的原因,为肝热、肠寒、脾伤三大病兆。
肝热、肠寒、脾伤三大病兆怎么判断呢?肝热的鸽子,必然会喝很多水来自行解热,所以嗉囊特别大,其原因主要是消水的速度很慢,而消水慢会造成肠道发寒,肠道发寒又必然会使肠道减少蠕动。因为太多的饮水积存在嗉囊中,发烫的水即表示肝热很严重!常会有人把它解读为“嗉囊炎”,投喂一些酵素药剂,这样想治好是很难如愿的。
为什么肝热会造成肠寒呢?主要是肝热会使肝脏膨胀变大,就是热胀冷缩原理,而膨胀的肝脏在体内的固定空间,很自然地会挤压到背面的胆囊管,促使胆汁往上进入嗉囊,往下则进入肠道。如果发病时嗉囊中还有食物,则会让其变为酸性,无法消化就会呕吐。如果嗉囊中只有水,当胆汁上升量多时,则胆汁会将其染成绿色,吐出绿色酸水;胆汁上升量少时则成黄色。
当过多胆汁往下进入肠道后,强酸融合了消化粘膜,会破坏肠壁,以至于减缓肠道的蠕动,这就是所谓的肠寒。肠寒可分为微寒、中寒和极寒,微寒则消化减缓;中寒则食量下降;极寒则不吃不喝。肠寒主要来自风寒,风寒最明显症兆在肝,肝热的程度决定肠寒的等级。
肠道主导吸收,以供应生命能源!当肠道有明显的寒或热病变时,应先行调理才是上策!急症(肠道)先治其标,缓症(肝脏)则治其本。附子泻心丸——熟附子6克、大黄6克、黄连3克、黄芩3克,可解肝热肠寒之症。肠道如为极寒而萎缩不食时,可用附子干姜汤先灌服,肠动后再投肝宝为佳。
脾寒常是家飞或训放归巢后暴饮生水所致。《黄帝内经·素问》记载,“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汁在身体各内脏中,是很重要的润滑油,肠道不好的根源取决于胆汁分泌是否调和,很多肠道毛病就是由胆囊发炎所引起的。而脾肠互为表里,肠道不好则脾脏的运化能力就会下降,所以调理与治疗脾脏的问题,必须先从调理肝与胆的互相作用开始着手。
所谓肝胆相照,乃肝胆一家亲,护肝就能保胆,而利肝保胆中药以“茵陈”为上材。脾寒一般是指脾肠虚寒,脾肠虚寒症是由于载体的脾气较虚,或脾虚日久,波及脾阳,使脾阳也虚,或是贪食生冷,损伤脾阻,导致脾阳虚不能温暖肠道,寒气自内而生的病症。
慢性肠炎、肠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常出现或伴有脾肠虚寒症。中医学认为,脾肠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肠位居中焦,同主消化,但各司其职:肠主纳,脾主运。肠喜润恶燥,喜凉恶热;脾喜燥恶湿,喜热怕寒。肠气以通降为和,不降则腹胀便秘,嗳气呃逆。脾气以上升为健,不升易头晕泄泻,四肢困倦无力下垂,内脏脱垂不运作。所以还应该强调,在养脾的同时还应重视调理肠道,在此郑重推荐“爱鸽茴香宝”。调理脾肠都应根据鸽子的实际情况而定:肠热者以清降为主,脾虚脾寒者当温补,但无论药补还是食补,均以服后让鸽子显得更精神为宜。最后,降“肠热”可用白头翁,温“脾肠”可用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