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北京晚报》首页第一版刊出一大幅彩色照片,大字标题是“和平鸽今天在卢沟桥飞翔”,副标题是“《伟大胜利》上午在抗战纪念馆开展”。照片下面有对这次展览的报道,彩照拍摄者署名安旭东。
这张照片拍得很好,和主题密切结合。远景是抗战纪念馆和悬挂在馆前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的大幅字幕,和矗立在馆前新建的14米高不锈钢旗杆,象征抗战14年。近景是几只灰色的鸽子,有的在地面觅食,有的展翅飞向前方。
我感谢安旭东同志有如此成功的摄影之作,不过我还是有一点意见和建议供安同志参考。照片上的鸽子全部深灰色,一看就知道是进口的信鸽。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那么照片上的鸽子用舶来的信鸽或用美国培育出来的白色食用鸽,自然远不如源远流长,已有两三千年历史,和中华文化有密切关系的传统观赏鸽更有意义。数年前,一次在人大会堂中秋佳节茶话会上,我和中央电视台的方宏进先生坐在同一桌上,曾提出和上面相似的建议。当时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每天清晨播出东方晨曲,从升国旗开始,然后是大好河山,非常庄严雄伟,此后一只白色鸽子,穿过长城门洞飞来,到近处一转身,明显看出鸡形的头,长长的喙,显然是一只美国食用鸽,通称“落地王”。这对中国传统观赏鸽有感情的人看来,实在无法接受。我国有如此美丽的观赏鸽,而在如此壮丽的场面,竟让一只外国食用鸽独占鳌头,实在有损我们的自尊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后来单只白鸽变为几只白鸽,镜头稍远,长喙看不见了,但仍是美国食用鸽。我们又想,如果改用几只美丽的中国观赏鸽,给它们一个亮相的机会,让大家认识自己国家的宝贝,该有多好呀!
现在大多数同胞已不知道我国有历史悠久、貌美色妍的观赏鸽,它已日益稀少,退化,濒临绝灭的境地。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的改革,生活的变化,进入商品经济时代,自然是传统文化靠后站,经济利益当先。信鸽兢翔,胜利者可以中奖并拍卖获高价,实际上等于买彩票,并具有赌博性质。利之所在,人争趋之,现在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养信鸽大国。白色食用鸽因有养鸽厂培育,大量生产,一个电话便可送到,成为餐馆的佳肴。也可以提供给公共场所,作为广场鸽,藉此增加儿童接近自然的乐趣,其意甚善。本人并不反对养信鸽,更赞成养广场鸽,但决不能因为大家都去养信鸽、食用鸽而对传统观赏鸽遗弃、淡漠,以至于日益稀少退化,挤得它几乎不能存在的地步。它的危机虽和重利轻文化有关,但和报刊出版物、电影电视以及广告等,都只刊登信鸽、食用鸽而见不到传统观赏鸽的形象也有重要关系。现在青年人只知道鸽子只有信鸽、食用鸽两种。传统观赏鸽则对不起,不知道。这和媒体影视从来都不给观赏鸽一个出头露脸的机会难道没有关系吗!?各位记者、摄影师,我求求您了,给观赏鸽一个亮相的机会吧,它确实是世界上最美的、历史悠久和中华文化密不可分的佳禽。
我也曾体会到记者和摄影师的难处,拍一张信鸽和食用鸽的照片很容易,随处都有,而观赏鸽就难了,不知哪一家有,肯不肯给拍。本人向各位声明,为了宣传保护观赏鸽,我愿效力,您们如有需要,我愿为您们提供照片。如果照片不符合要求,我可以介绍您去我的朋友家去拍,拍到您满意为止。您可以通过本报五色土栏目找到我。
我今年已九十一岁,只恐时不我与,在有生之年见不到观赏鸽有些生机,以致在我这一代和下一代绝灭。珍贵物种的灭亡,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本人老迈昏庸,常常语无伦次,写稿时又难免失言,敬请各位多多宽恕、原谅,感谢之至。
王世襄先生“延续中华鸽文化 抢救传统观赏鸽”系列报道之一
2005年7月14日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