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上海信鸽史册的养鸽前辈介绍11(图)
全国广大鸽友对上海解放前到建国后养鸽前辈的了解,可能最多只知道几个人,除了李梅龄和汪顺兴知名的大师以外,与其同时期的养鸽前辈,可能还未听说过。笔者自本篇起,以上海信鸽史料为根据,给广大鸽友介绍载入上海信鸽史册的养鸽前辈。载入《上海信鸽史》的前辈共有68位,按出生年龄大的先后排列介绍。(依据《上海信鸽史》资料)
第一篇发出后,笔者看到下面的一位鸽友IP:36.45.141.*留言是这样说的:
“那都是历史,有多少水分呢?如果想的话你就陪他们去吧。”
笔者认为:不管是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历史,以及各类题材、各行各业的历史,我们后人都应该实事求是地继承发扬历史、和尊重历史。这位留言者还出言不逊,肯定是少家失教、缺德少知、灭师欺祖、不孝之徒。笔者认为对待历史可以“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去理解。把前辈有益的东西接过来,你认为不可取的可以不予理睬,每个人包括自己都会给历史留下烙印,何必口出污秽呢!为什么不能以探讨的方式评论呢!希望有这种行为的鸽友改一改这种毛病。
周庆荣
生于1924年,江苏省江都市人,银行职员。早年养鸽,解放前由于生活困难,受条件限制,养鸽仅几羽。解放后生活有保障,养鸽兴趣更高。加入中国信鸽协会后,经常参加协会活动,与鸽友相互交流,积累了丰富的养鸽经验。他对鸽子有深厚的感情,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放飞信鸽,打扫卫生,节假日还带鸽子到郊县训放。中国信鸽协会每年春、秋组织竞翔比赛,他均参加,而且多次获得高位名次。1961年6月16日,鸽会组织石家庄——上海比赛,空距1025公里,参赛鸽115羽,他的一羽雨点以四天七个小时零五分率先飞回上海,荣获冠军,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专为此羽赛鸽拍摄了影片。1962年获固镇、镇江冠军,滁县亚军。
钱自强
生于1924年,上海市人,原公交一场职工,上海市劳动模范,中国信鸽协会批准的第一批一级预备裁判员,上海市信鸽协会荣誉委员。
1950年起开始养鸽,由于受经济、住房条件限制,饲养羽数不多,参加比赛每次也就是一、二羽。1954年获得常州第3名,50年代还获得常州、丹阳、杭州、诸暨、衢州等高位名次。1978年5月得一羽游棚鸽,其貌不扬,数次送人又飞回,他精心饲养,细心观察,记载其眼睛特征和变化,深入精心研究后颇有心得。此鸽当年放无锡,参加18羽,由于气候恶劣,仅此鸽一羽归巢。以后在1979、1981年分别参加孟塬、西宁比赛也均取得了良好成绩。正是在培育这羽鸽子的过程中,他对信鸽,特别是鸽眼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对鸽眼研究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其可反映鸽子的外观条件,又可反映内在品性。他的这一理论在与几位鸽友合作撰写的《略论鸽眼中的“内线扣”》等多篇论文中作了深入阐述。1979年退休后,担任《信鸽科研》的编辑工作,直至1985年,为信鸽事业和赛鸽科研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 六月三日,上海鸽界前辈钱自强老先生,因身体生理器官衰竭驾鹤西去,享年八十八岁。
张志清
上海鸽界前辈,一生钟爱“李鸟”,以“全棚鸽子没有一根杂毛”为荣。上海沦陷后,日军不让百姓养鸽,他坚持活动,曾与钟爱“西翁”鸽的陈飞鸿秘密约定各选8羽赛鸽,赴杭州附近放飞比赛。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参与创建“中国胜利信鸽协会”(简称c.v.u.)。1964年10月10日,放飞无锡,参赛鸽128羽,他荣获冠军。
1950年c.v.u.分为“中国”、“上海”两大鸽会后,他参加“上海信鸽会”。他曾患“伤寒”,是李梅龄治好了他的病,加上共同的养鸽爱好,两人成了挚友。1948年他饲养的“李鸟”无论从品系、数量上都超过了李梅龄。经反复思考,他决定无偿地全部赠送给李,其中包括“3133”、“6698”等10对尖子种鸽。
1953年离开上海支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从而告别养鸽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