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上海信鸽史册的养鸽前辈介绍12(图)
全国广大鸽友对上海解放前到建国后养鸽前辈的了解,可能最多只知道几个人,除了李梅龄和汪顺兴知名的大师以外,与其同时期的养鸽前辈,可能还未听说过。笔者自本篇起,以上海信鸽史料为根据,给广大鸽友介绍载入上海信鸽史册的养鸽前辈。载入《上海信鸽史》的前辈共有68位,按出生年龄大的先后排列介绍。(依据《上海信鸽史》资料)
第一篇发出后,笔者看到下面的一位鸽友IP:36.45.141.*留言是这样说的:
“那都是历史,有多少水分呢?如果想的话你就陪他们去吧。”
笔者认为:不管是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历史,以及各类题材、各行各业的历史,我们后人都应该实事求是地继承发扬历史和尊重历史。这位留言者还出言不逊,肯定是少家失教、缺德少知、灭师欺祖、不孝之徒。笔者认为对待历史可以“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去理解。把前辈有益的东西接过来,你认为不可取的可以不予理睬,每个人包括自己都会给历史留下烙印,何必口出污秽呢!为什么不能以探讨的方式评论呢!希望有这种行为的鸽友改一改这种毛病。
(这是笔者2012年在采访上海老年鸽友联谊会时给陆老拍摄的照片)
陆子强
生于1924年,鸽界前辈,高级兽医师,上海市人,毕业于南通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解放后长期担任上海市禽蛋公司研究所所长,是上海市乃至全国生物界内权威人士,在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中学时期开始养鸽,至今已有70多年鸽龄。早年参加中国信鸽协会,改组后曾担任上海市信鸽协会会长。1984年担任上海市信鸽协会科研部部长,现在是上海市信鸽协会荣誉委员。
他对“黄钟种”鸽系有偏爱,和黄钟医生交情很深,黄钟因迁居停止养鸽时,一部分鸽子给了他。他也养“李鸟”,后来又引进杨森鸽子。他养鸽子完全是一种爱好,并不在乎比赛名次,虽然没有突出比赛成绩,但爱鸽始终不渝,乐此不疲。
张朝德
生于1925年,上海鸽界前辈,上海市信鸽协会荣誉委员。祖籍广东省潮阳县,毕业于上海青年会中学。解放前曾在父亲开设的裕和纱号、振丰布厂(申庄)、和典当做经理。解放后在上海第三羊毛衫厂工作。
1950年,“中国信鸽协会”成立,被选任执行委员,是1983年-2004年“上海市信鸽协会”历届委员。1985年-2004年任《中华信鸽》杂志编委,期间曾与顾澄海、张亮能合著《信鸽手册》获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奖。
自1946年开始养鸽至今,分三批引进种鸽:第一次是1948年向李梅龄购入20羽,其中有伟奇、古耐、德国军鸽等血统。第二次是1948年,由王福源让给美国巴斯固尔鸽子4羽,血统中有西翁、哈贝尼斯等。第三次是1983年,由谢国民、谢炳处引进比利时、荷兰名系鸽23羽,其中有杨森、狄尔巴、杨阿腾、范内、凡王路易、阿里维什等。
自1950年-1994年在比赛中获奖10次,其中冠军5次,超长距离高位名次3次。特别是1986年千公里河南新安比赛获赛区冠军,开笼后次日独羽归巢。以后由于年事已高很少参加比赛,把一些优秀的种鸽支援给鸽友,在许多赛事中获得佳绩。
张亮能
生于1925年,上海鸽界前辈,《中华信鸽》杂志创刊人之一。祖籍上海市浦东张家楼,毕业于南通农学院农业系,毕业后受聘于台湾一家农场。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他搭乘最后一班飞机返回上海,先后在王福源的中纺公司工作,后在上海财贸系统饮食中等专科学校任教,1985年退休,1995年移民美国新泽西州定居。
张亮能和张亮舒是孪生兄弟,都是自幼喜爱信鸽,是李梅龄、周昌善和王福源的好朋友。他偏爱“李鸟”,对自家里鸽子很少过问,主要由他胞弟张亮舒饲养。1991年他胞弟去深圳养鸽时,鸽子才由他管理,曾获得1960年无锡冠军、亚军,1964年丹阳亚军。
1986年出版《中华信鸽》杂志,他任编委。后在筹建中国信鸽协会种鸽舍和中国国际公棚等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努力工作,不计报酬,在离开上海赴美国定居时,将自己的种鸽全部赠给中国信鸽协会种鸽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