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黄瓦老皇城,灰墙灰瓦四合院,豆汁焦圈钟鼓楼,蓝天白云鸽子哨。”在老北京人心里,这描述的就是原汁原味儿的北京城,尤其是那回荡在四合院上空清脆的鸽子哨声,更是成为北京人心中地道的“北京声音”。如今这脆亮的鸽子哨声在北京地坛春节文化庙会的一隅划破长空,在一片喧闹中显得格外分明。
大年初二(2月17日),记者来到地坛庙会非遗手工艺展示区域看到,年近7旬的“永”字号鸽哨第四代传人何永江带着他亲手制作的鸽哨与百姓见面,展示永字鸽哨的精湛技艺。这些鸽哨有竹子制的,有葫芦制的,还有菱角制的;有两个音的,有五个音的,最多的是九个音的。
“单就做鸽哨的样子不难做,难的是这个音。”何永江说,现在的音乐有哆、瑞、米、发、嗦、啦、西七个音,中国的古典的音律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咱们吹的笛子全是竖切风,鸽子哨却是横切风,就照着这一个哨口,到这哨口里一转弯,再根据筒粗筒细、筒深筒浅的特点,去调这个音。”何永江说。
何永江告诉记者,鸽哨又叫鸽铃,它是拴在鸽子尾巴上的一个小哨子。当鸽子在天空中翱翔,那一声声嘹亮的鸽哨划破长空,带着悠扬婉转,响彻云霄。
鸽哨的历史挺长的,但也没人去考证它究竟产生于什么时代。北京建都800多年,鸽子与哨也流传了几百年,“永”字鸽哨传到现在也已经有200多年了。如今的北京上空高楼林立,养鸽子的少了,可是这鸽子的声音不能少,这鸽哨的技术不能丢。
2015年。何永江被命名为北京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如今,何永江不仅制作传统实用型的鸽哨,更是制作了大批的观赏型鸽哨,莲子的、白果的、菱角的、桂圆的、橘子皮的。这些鸽哨不具备实用性,就是纯粹为了传承这项技术。
为了更好的传承鸽哨文化,何永江还打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献礼70把鸽哨,让那嘹亮的哨声响在北京的上空。如今何永江的儿子也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这项技艺,希望将来能够接替父亲扛起传承北京鸽哨制作技艺的这杆大旗,要将永字鸽哨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鸽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