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人士透露,2020年我国信鸽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200亿元,鸽友近40万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当之无愧成为世界第一赛鸽大国。但众所周知,中国还不是一个赛鸽强国,距离世界最强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为什么说中国不是一个赛鸽强国呢?其根本的问题,就是中国赛鸽还没有得到世界鸽友的认可。中国赛鸽产业额逐年飞升固然让人惊叹,但我们仔细一想,这个数字并非是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不过是把其他方面赚的钱,用在赛鸽上,是一种消费而已。
相反,作为赛鸽强国的比利时,他们的赛鸽得到了全世界鸽友的认可。每年输出的赛鸽为其提供了经济的来源,带动起一定规模的产业经济效益。虽然中国拥有最大的赛鸽市场、最多的比赛平台,但中国赛鸽出口国外的却寥寥无几。
在我看来,中国赛鸽经济的火热很大程度上是吃了宏观经济环境的红利,与世界赛鸽强国相比,中国信鸽产业链仍处于起步初期。
首先,中国赛鸽起点晚,发展时间较短。
中国现代赛鸽运动开始于上世纪的30年代,其中还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真正的复苏发展是从1950年起,大中型城市普遍建起了信鸽会。80年代开始赛鸽运动开始全面发展,建立了中国信鸽协会。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信鸽产业飞速发展。而比利时赛鸽运动始于1810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相比之下,国内的发展时间就较为短暂,暂时还未能形成属于自身的传统比赛。
第二,缺乏本土特色品牌鸽系。
虽然国内赛事频繁火爆,但是依旧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品系。各个赛事中多靠的是引进外国血系,而自身育种的赛鸽,除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李鸟,能说得上名的,少之又少。重引种而不重育种,造成国内没有属于自己的、举世公认的快速中远程鸽品系。
第三,推崇“短、平、快”,缺乏世界公认的经典赛事。
中鸽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着手改革赛制,与国际接轨。从过去以中长距离比赛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短、中距离比赛为主,大力发展500公里以内的短距离比赛。中鸽协对短、中程赛鸽的推崇,使得中国逐渐丧失掉超远程赛鸽这一传统优势项目。一方面,作为中国传统优势的超远程赛没落,而短、中程赛又极其依赖外国赛鸽,想要举办出得到世界公认的经典赛事,难矣。
第四,对赛鸽的科学认识不够。
赛鸽的生长是要挑地方的,许多赛鸽困难地区的鸽友和鸽会领导无视自然环境,只顾用引种来解决问题;至今还有很多地方基层鸽会不懂因地制宜,没有固定的赛线,盲目攀比赛鸽竞翔适宜地区。宏观来看,中国赛鸽的国家级赛事,在赛制、赛点的组织以及选定方面也还处于摸索阶段。
第五,赛鸽公棚的多而无序。
众多公棚如雨后春笋一样,一时间大量出现,并且持续增长,这背后是畸形的需求。公棚背后牵动着巨大的利益,导致公棚在野蛮发展的同时,种种乱象层出不穷。就像有些公棚,明明已经声名狼籍,而它今年的集鸽总数却让人怎么都想不通。公平、透明、健康、健全的公棚运营体系还尚待确立。
虽然中国赛鸽还有诸多不足,但是很多鸽友依然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一定能够成为赛鸽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