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上相听声说鉴鸽》
http://news.chinaxinge.com/shownews.asp?id=2884
回过头来想,鸽子我们还是看得最多的,那就再说一说“下相观形”吧。
一日,与鸽友聊起鸽界汪顺兴大师说的“人要善相,鸽要凶相”,不约而同说起杨登元先生的面相和他的鸽相来。也许是杨先生乃穆斯林回教徒,其祖上系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定居繁衍,所以其面相中所兼顾中土人士的面目和西域人种的特征颇有些说法和讲究。通俗的说,就是既有菩萨的“慈眉宁目”;又有罗刹的“萧瑟煞气”。早期武汉鸽友曾送给老杨一个“牛鼻子老道”的浑名,除了表达对他“独事西翁一系”的倔犟性格和鸽事中道行高深,“善于拿妖捉鬼”的钦佩,也有对他此般面相的调侃概括之暗喻。
也还真是什么样的人养什么样的鸽子,你如果多看看杨登元西翁鸽的整个作育系统代表鸽族的特征,这话一点也没错!是啊!相由心生,从汪顺兴大师的面善到其鸽的“凶相”;再说到杨登元的“双重面相”与其鸽的“双重鸽相” 无不反映出鸽主在长期育种实践中外人所不易觉察的“心智”对他们自身和其鸽形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才是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几千年历史沉淀出不少经验之谈,很多人是非常讲“相术”的经验主义者。很多养鸽人受传统中医学说的影响,用中医的整体观来强调鸽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譬如将中医人体内在的脏腑和体表的器官组织加以联系,把“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唇,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等观点用在鉴鸽当中,在鸽子的个体化研究方面,传统的鉴选套路,以及对应于千变万化的鸽形鸽质而采用的千变万化的技巧,更是西方的养鸽家们难以企及的。其中难免有以偏概全之说、以一御万之理。
比如----《神相全编》就有:
蜀人相眼(主要相眼睛),闽人相骨,浙人相清(是否清秀),淮人相重(是否厚重),宋人(河南人)相口,江西人相色,鲁人相轩昂,胡人(西部少数民族人)相鼻,太原人相重厚的“相术”。这与我们鸽界所倡导的“一方水土养一方鸽” 各地鉴鸽区别对待的说法多么相似。
这还只是地区特征与“相” 的关系;还有一点就是由“相”而及形,进而推测机体功能与“相”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人形体的差异有五种情况观点也很适合我们对鸽的认识。即是指其骨节大小的不同,肌肉坚脆的差别,皮肤厚薄、清浊的差异,气的运行也有滑有涩,经脉也有长有短,津血也有多有少。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人的形体、四肢、关节、肌肉等情况可以测知五脏六腑的形态大小的一套述说。虽然通过对覆盖在五脏六腑外部身形、肢节的了解,不像望面色,面相那样简单。但观察它们也能了解内脏情况。
五脏六腑中,肺所处的部位最高,如伞盖一样。根据肩的上下动态和咽喉的升凹陷情况,就能测知肺脏是怎样的。(由鸽前胸的宽窄、厚度、肩夹松紧判定其呼吸系统)
五脏六腑,心是主宰。以缺盆作为血脉的通道,观察两肩端骨距离的远近,再结合胸胃剑突的长短等,可测知缺盆骨的部位,从而了解心脏的大小脆坚(由龙骨突高低、虚实判定赛鸽心脏能力)。
肝在五脏中,像位将军,开窍于目,要从外面测知肝是否坚固,就应观察眼睛的大小(观眼可是每个鸽友的必修课目)。
脾脏捍卫全身,接受水谷的精微,并输送到身体各部。所以了解唇舌味口的好坏,就可知道脾病的吉凶(完美的口腔和喉咙已经成为众多鸽友注重的新话题)。
肾脏主水液,观察耳的听力的强弱,可认测知肾脏的虚实(耳被毛羽覆盖,但通过对毛羽的甄别也可以知鸽大概)。
六腑之中胃为水谷之海,凡颊部肌肉丰满,颈部粗壮,胸部开阔的,说明胃容纳水谷的量很大。如鼻道深长,就可测知大肠的状况;如口唇厚而人中沟长,就可测候小肠的情况。下眼胞宽大的可知其胆气刚强;鼻孔掀露于外的,可知其膀胱易于漏泄。鼻柱中央高起的,可知其三焦固密。这就是用来测候六腑的一般方法。人体和面部的上中下三部匀称,这样脏腑就很安好(我们对鸽头形、鼻相、脖颈、咀喙长短粗细的要求也有此理论根基之遗风)。
话又说回来,在交通不发达,地区交流不频繁的古代,人种(包括区域性动植物品种)的融合相对来说还不能对地区物种的形态产生动摇,所以我们的先人能够总结出一套简单实用的“鉴、相之理”。现在则是人类进入“地球村”时代,交流与融合、改变与改良成为国家、民族各行各业共同面对的问题,你的好的我要,我的好的你要,这是必然的谁都要吸收好的东西。所以现在又有“南人北像,北人南像”即最好一说,这就是说他兼容了南北的优点,既有南方的精巧,又有北方的骠悍。
而在鉴鸽上∶“好的洋血像国血,好的国血像洋血”的一套鉴鸽之说不正流行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看来,鸽子能不能用看的去育、去赛不是不行,而是你到底具不具备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套系统的、理性的鉴赏方式、方法,这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