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地·公棚·协会·俱乐部·商城·拍鸽·鸽业·论坛·博客·日记·百科·分类·鸽问·积分·图库·鸽圈·播客·会员区 |
|
|
|
赛鸽适应竞翔环境的神经活动特性
巴甫洛夫以动物实验证明,高等动物个体间的行为差异,主要是由它们的高级神经活动特性决定的。他根据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提出了描述神经活动三个维度的特性:一是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特性;二是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一致性过程的平衡性;三是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之间相互转换速度的快慢及难易程度,也称为灵活性特性。巴甫洛夫在研究过程中认为:动物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是先天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动物后天环境影响,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往往表现为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有机结合。巴甫洛夫研究和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理论,得到了捷普洛夫和涅贝利岑的继承,并且发展了巴甫洛夫的神经特性的内容。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神经系统任何一个特性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并且提出了神经系统新的特性,即神经活动的易变性和动力其中易变性表现在神经活动过程中兴奋与抑制的启动与终止的速度上。例如赛鸽在中短距离竞翔过程中,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应保持在飞行运动的持续时间上,而不是中途停留下来寻找食物的神经过程。而动力性表现在条件反射形成速度这种神经特性,动力性的主要指标为阳性(兴奋动力)和阴性(抑制动力)的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效率。例如,赛鸽处于饥饿状态时,有的鸽子受饥饿的条件反射作用,会到野外的自然环境中寻找食物,而另一部分则不会到野外寻找食物。这种主动外出寻找食物的行为,反映了赛鸽神经活动的动力性特性。捷普洛夫和涅贝利岑的研究结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巴甫洛夫的神经活动特性的内容,为我们研究和探索赛鸽适应竞翔环境的神经活动特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赛鸽竞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返巢行为,是它们大脑和神经系统支配的结果。它们能否适应竞翔环境的变化,与其神经活动特性密切相关。赛鸽竞翔必须经过集鸽和竞翔笼长途运输的过程。到达竞翔地后,放飞后的赛鸽需要确定返巢方向,其定向速度快慢与它们的神经活动特性有关。赛鸽为能尽快返巢,必须排除鸽群的干扰,主动快速地脱离大群体。竞翔过程中还会遇到不同地势和天气条件,它们的神经活动特性必须能够适应变化的地势和天气条件。受竞翔距离或天气条件的影响,赛鸽返巢时间明显延长。由于大脑和肌肉剧烈运动,体内储存的能量物质大量消耗,需要及时补充机体所需要的食物和水。此外,寻找躲避天敌和人为捕捉的栖息环境,都与赛鸽的神经活动特性有关。赛鸽在一次竞翔活动 结束后,体内储存的能量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大量消耗,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和机能水平的下降。返巢后的赛鸽必须依靠营养物质的补充,促进体能的超量恢复,为下一阶段竞翔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在体能恢复速度上有的赛鸽恢复速度很快,有的很慢,这些与它们本身的神经活动特性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有关。我们根据赛鸽竞翔运动特点和整个过程的环境变化,探索它们的神经活动特性,对于了解和掌握赛鸽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依据巴甫洛夫提出的神经活动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理论,以及捷普洛夫和涅贝利岑提出的神经活动易变性和动力性理论,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赛鸽运动科学理论研究,为赛鸽运动实践提供更加充实的理论依据。 一、赛鸽适应运输环境变化的神经活动特性 赛鸽竞翔前必须经过集鸽后的长途运输过程。它们由熟悉的棚舍环境突然进入到一个陌生群体的竞翔笼环境,在这种突然变化的环境中,它们很容易受环境条件刺激的影响产生紧张的心理活动。鸽子属于视觉情绪动物,由于视觉能力的进化,它们对外界有形有色的环境产生视觉快感,它们的行为特别容易受视觉快感的影响。从幼鸽出棚后,对棚舍内外环境形成牢固的记忆,环境中的细小变化(如形状、色彩、物体的空间位置和方向的改变等)都会影响它们的视觉情绪。因此赛鸽在竞翔笼的长途运输过程中,受环境影响导致心理活动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赛鸽受紧张心理的影响,给它们的竞翔带来严重的阻碍。美国心理学家W·坎农对紧张的比较进行研究,提出了有机体因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而引起心脏病发作而致死。为了验证坎农的假设,精神病学家K·里切特用老鼠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里切特的实验是使用一只盛满水的浴缸,他把一只老鼠投入水中,并让它游泳,直到精疲力竭,如果不及时搭救便会溺死的程度,假如浴缸中的永处于室温条件下,老鼠游泳时间长达80小时,直至沉入水中。如果过冷或过热,老鼠游泳不超过20—40小时,就会沉入水中。在实验中,里切特注意到老鼠总是按一经确定的方向游泳,很难改变。里切特联想到昆虫或蚂蚁失去左触角时,往往向左转圈儿的行为,他想知道老鼠胡须的长度和它在浴缸中游泳的方向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于是里切特要求助手剪去老鼠脸部一侧的胡须。但助手们认为老鼠有尖利的牙齿,一旦受惊,就会利用牙齿对付任何目标。因此助手们准备了一只黑袋,把袋口对准了鼠笼口的门,当老鼠的门打开时,老鼠被黑暗所吸引,马上跳进了厚实的黑袋中。于是助手把袋口往后翻,让老鼠的头部露出来,接着用一把大而声音响的剪刀剪去鼠脸部一侧的胡须。之后,他们把吓得半死的老鼠倒进浴缸里,结果老鼠在水里乱划了一阵子,约一、二分钟之后,就象石头一样沉到缸底。里切特很快发现,由于助手操作方式引起老鼠心理创伤,而不是剪去胡须本身,过度刺激了老鼠的恐惧反应,以致老鼠立即进入衰竭阶段。里切特的研究发现,在衰竭阶段,主要不是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分泌活动,而是由副交感神经系统取而代之。里切特的研究还发现,如果在被剪去胡须的老鼠溺死之前把它从水里抓出来,放在台子上,过一两分钟,老鼠就会从紧张中恢复过来,它似乎明白,实际上它可以在心理创伤的情况下免于一死。过后再把这只老鼠重新放回水里,它就可以继续游许多小时而不会很快沉入水底。同样,在剪去鼠胡须之前,让它们戏耍般地接触几次黑袋,那么这只老鼠的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就能获得高度的控制,比没有经过上述训练的老鼠在浴缸中游得更好。里切特的这项实验说明,动物的神经活动受环境刺激的影响。事实上,赛鸽竞翔前如果没有经过竞翔笼的训练过程的适应,突然将它们运送到异地放飞,对它们的心理创伤是很大的,充分说明,最初的近距离放飞训练因赛鸽还不适应陌生环境刺激,导致心理创伤是容易丢失鸽子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赛鸽的神经活动特性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鸽子都能够适应竞翔笼和长途运输环境,那些神经细胞脆弱的鸽子,在竞翔笼和长途运输过程中,容易导致机能衰竭而影响到归巢。 赛鸽能否尽快适应这种特殊环境,与它们的神经活动特性有关。例如,经过适应性训练的赛鸽,一部分鸽子仍然表现出神情紧张,乱啄其它鸽子,或者往外冲撞的行为,反映出它们的神经活动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它们的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在相互转化过程中不灵活,或者困难,甚至是由副交感神经系统取而代之的结果。如果这种紧张状态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由于神经活动过度紧张需要大量的体能,经过长途运输到达竞翔地放飞时,这类赛鸽可能已经是精疲力尽了。 赛鸽在长途运输过程中,运动神经系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当它们由竞翔笼放出后,能够表现出快速准确地定向和持久飞行的运动能力,说明它们的神经活动由抑制过程转为兴奋的运动过程比较灵活,而在飞行运动中持续时间长,反映出神经活动的强度特性和平衡的特性。这类神经特性组合的赛鸽,经过竞翔笼和长途运输适应性训练之后,表现出不惊不恐,镇定自若的神情。观察表明,许多优秀的竞翔返巢赛鸽,在赛后展览期间在笼内表现出来的神经活动特性值得广大爱好者领悟和借鉴。 二、脱离竞翔群体的神经活动特性 赛鸽经过长途运输过程到竞翔地放飞,起飞后的赛鸽是一个大小数量不等的群体,有资料表明,一次放飞数量达到上万只赛鸽。这么大的群体中并不是每只鸽子都能一齐朝着一个方向运动,而是组成数量不等的多个群体。它们的这种结群是与其生存特性决定的,这给争夺高位名次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赛鸽起飞后能主动地脱离群体的干扰,才能在竞翔比赛中争取宝贵的时间。巴甫洛夫根据动物神经特性的有机组合提出: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俱佳的组合类型,个体行为特点是反应性和主动性强、能根据外界刺激调整自身的活动。例如脱离竞翔群体的干扰,是赛鸽主动调整自身活动的表现,它是建立在正确定向的基础之上。捷普洛夫和涅贝利岑根据实验提出的动力性特性,即从暂时神经联系形成中表现出来的条件反应形成速度这种神经特性,与赛鸽已经建立的定向条件反射活动密切相关。定向条件反射活动是动力性特性形成的基础,也是赛鸽能够主动脱离群体的条件。因此,赛鸽能以最快的速度确定正确的返巢方向,并保持长时间的飞行运动能力,主动脱离群体的干扰,它们在竞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具—备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和动力性的有机结合。这种组合即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训练的影响。 三、适应竞翔地理环境的神经活动特性 我国地域广阔,地理环境中地势的差异很大,由于各地竞翔路线和方向选择不同,赛鸽返巢途中可能遇到不同的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通过北纬32°线,自西向东作一幅我国地形剖面图,从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十分明显。我国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我国地势的又一显著特征。列举上述地形和地势特点,是因为赛鸽在几百公里或者是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级竞翔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同的地形和地势。这为我们研究赛鸽的神经活动特性适应不同地形和地势提供了客观条件。 为了了解赛鸽飞行运动特点受飞行高度的影响,我们曾先后两次在湖南的衡山南岳祝融峰顶(海拨高度 1200多米)放五只赛鸽,每只都是单只放飞,然后观察它们的飞行表现。每只鸽子放出后,它们似乎有点象掉下去的东西一样,急速地往下降。从这两次不同时间的观察表明,赛鸽正常的飞行高度不会离开地面太高。为了进一步了解地势对赛鸽飞行运动的影响,我们于2000年11月在广西梧州市做了一次实验观察。梧州市地处西江边,四周全部由群山环抱,山势呈阶梯式上升,如果在市区的西江边放飞,鸽群飞出市区的两条途径:一是采取盘旋上升超过高山飞出梧州市,它们必须具备燕子高飞的本领才能飞出。二是沿西江的河道出口而下飞出梧州市。放飞实验结果表明,赛鸽群选择了沿江而下的河道出口飞出梧州市。由此说明,地势3寸赛鸽飞行运动有直接的影响,并且对它们的神经活动特性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例如,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地表平坦。赛鸽在飞行运动过程中很少遇到高山阻挡,五百公里左右的竞翔,飞行速度达到或超过每分钟一千米以上,赛鸽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即能快速返巢。从它们的行为表现反映其神经活动强度特性占主导位置。而在山地(特别是山脉走势横挡在赛线上)条件下的竞翔,赛鸽返巢的飞行运动在山间或河流间经常变换飞行方向或飞行高度,要求它们神经活动不但具有保持长时间飞行运动的神经强度和平衡性,还要求赛鸽的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才能适应复杂地形竞翔的需要。 四、适应天气变化的神经活动特性 我们经常听到赛鸽运动爱好者评价自己的赛鸽。如果天气条件是晴天,他的赛鸽能够很快的返巢,并有可能获得前位名次。如果中途遇到阴雨天气条件时,可能取不到名次。而另一种说法则相反,他们认为中途遇到晴朗的天气条件时,他的赛鸽很难挤进前位名次,如果遇到阴雨的恶劣天气条件时,他的赛鸽能获得较好的竞翔名次。爱好者这种评价充分反映了他们对赛鸽神经活动特性的了解。 捷普洛夫和涅贝利岑在继承和发展巴甫洛夫的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提出:“神经活动任何特性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因此,我们研究赛鸽适应天气条件的神经活动特性,应与竞翔要求相适应。例如,巴甫洛夫研究认为,适应环境能力最高的是两个强而平衡的类型组合,即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灵活型组合和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和不灵活型的组合。这两种组合的根本差异性在神经活动的灵活性与不灵活性的区别。我们例举2000年南京某赛鸽公棚在竞翔五百公里决赛时,由于遇到高温的天气条件,当天只有一只赛鸽返巢,其它赛鸽在第二天陆续返巢。从它们返巢行为的神经特性来看,当天返巢的这只赛鸽神经活动的强度明显优于第二天后返巢的赛鸽,它在遇到高温天气条件时没有中途停留下来,等到次日早晨天气凉爽时再继续后一段距离的飞行运动,而是坚持当天返巢,说明它的神经活动在建立定向条件反射的活动中,获得动力性特性,这羽赛鸽神经活动由运动中枢的高度兴奋转化为停留歇息的神经过程,表现出明显的不灵活。而受高温条件影响,第二天以后才陆续返巢的赛鸽,其神经活动的强度明显不如当天返巢鸽的神经强度,它们中途由飞行运动转变为歇息的神经过程,表现神经活动灵活性的特性占优势。 赛鸽在竞翔过程中还会遇到阴雨的天气条件。受神经活动特性的影响,有的赛鸽表现出寻找避雨的栖息环境,而另一部分不会寻找避雨的栖息地。我们于2000年 11月分别对实验鸽棚竞翔五百公里广西钦州的返巢赛鸽的观察表明,在遇到暴雨的天气条件时,当天有五只赛鸽返巢,从它们的行为表现出神经活动的强度能够适应五百公里持久运动的需要。而另一棚舍当天没有赛鸽返巢。作者本人于第二天上午六时半去该棚舍等鸽时,仍然有时断时续的暴雨,当暴雨过后的几分钟内有三只赛鸽陆续返巢,检查羽毛发现没有被雨水冲刷的痕迹,说明赛鸽中途遇雨时可能寻找躲避环境,待雨停时才继续飞行返巢。根据赛鸽的行为表现说明,这三只赛鸽的神经活动的强度不如当天返巢的赛鸽,但其神经活动的灵活性明显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捷普洛夫和涅贝利岑提出的神经活动任何一种特性在实际竞翔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我国赛鸽等级竞翔中的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级的比赛,赛鸽运动所需时间长、中途可能遇到不同的天气条件,因此,赛鸽必须要寻找躲避的环境。当中途遇到高温天气条件时,能量代谢过程中急需要补充水份,这就需要赛鸽由飞行运动的神经过程转化为获取水的神经过程,当获取水的神经过程完成,它们的神经活动又必须尽快地转化到飞行运动(返巢)之中去。这就要求它们的神经活动必须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因此在远距离或超远距离的竞翔过程中,受天气条件的影响,赛鸽的神经活动特性的组合应具备强度特性、平衡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除了上述的天气条件影响赛鸽飞行运动之外,顺风、逆风和侧风等天气条件对赛鸽的神经活动特性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顺风条件下,赛鸽肌肉收缩的活动强度明显降低,而逆风运动时肌肉收缩的活动强度明显提高,受逆风条件的影响,赛鸽力求借助物体的背风面运动,以减少风的阻力。这就要求它们的神经活动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的特性。侧风的影响是使赛鸽偏离正确的航向,这也需要赛鸽的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特性,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整本身的定向返巢行为。 五、寻找食物和水的 神经活动特性水是机体能量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体内能量物质的运输和供给,依靠水作为溶剂,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组织和器官。赛鸽在长时间飞行运动过程中,体内储存的水份被大量消耗,如果不及时补充将直接影响运动能力。运动科学研究表明,运动过程中机体水份的大量丢失,导致血液粘度增大,血流速度减慢,直接影响机体能量和氧的供应速度,继而影响到运动能力。特别是在长时间耐力运动中,水的补充显得更为重要。赛鸽在竞翔返巢的飞行运动中转变为获取水的神经过程,与它们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有关。本人在一夏季野外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到这样的事实。有五只可能是竞翔赛鸽,它们集体由一个方向疾速飞来,当它们见到前面快要干枯的水塘时,只绕了半圈就一齐降落到水塘边,然后很快地猛喝了几口水,马上起飞,朝着原来的方向继续飞去。观察这五只鸽子喝水的过程,时间大约不超过十秒钟。从它们的行为表现说明,由飞行运动的神经过程转化为喝水的神经过程,是它们神经活动灵活性的表现。喝完水之后,马上转为继续飞行运动的神经过程,充分表现了它们神经活动的动力性特性和高度灵活性,同时也表明它们神经活动强度特性。如果赛鸽在几百公里的竞翔活动中,能够以这么快的速度获得水的补充,并且继续后面的飞行运动,它们一定是竞翔的优胜者。由此说明,只有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灵活和动力性组合的赛鸽,才能在竞翔返巢活动中有这种行为表现。 赛鸽在竞翔远距离或者超远距离过程中,或者遇到恶劣的天气条件时,由于体能大量消耗,中途所需时间明显延长,必须依靠食物的补充,才能为大脑和肌肉运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赛鸽在竞翔过程中,获取食物补充大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中寻找可供机体需要的植物种子,叶或根茎等。另一种是到陌生的棚舍取食。有研究表明,鸽子属于视觉情绪动物,一只优秀的赛鸽视觉对环境变化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和行为控制能力。因此它不会选择陌生棚舍与不熟悉的鸽群取食。还有研究表明,赛鸽到陌生的棚舍取食的行为,是它们不能很好控制行为的表现,这与它们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发展水平低,调节机能差有关。例如它们定向出现错误导致不能返巢有关。神经活动是以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及相互转换的灵活性表现出来的,由于抑制机能发展水平低、调节机能差,从而说明这类不能控制行为的赛鸽的神经活动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的机能低下。 赛鸽在自然环境中学会寻找食物的补充之后,随着体能恢复,凭借顽强的意志返巢,说明它们神经活动在控制本身行为上,抑制机能水平较高,调节机能较好。因此这类赛鸽的神经活动特性的行为表现,在最初的竞翔活动中它们可能归巢较慢,当继续竞翔更远的距离时 (如远距离和超远距离),它们返巢速度反而很快,这就是神经活动抑制机能反映的强度、平衡和灵活性特性的行为表现。 寻找食物的神经活动特性在不同竞翔距离和要求中,其神经特性的显现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在中短距离竞翔活动中,要求赛鸽经过几个小时或十几小时的飞行运动,当日内返巢。如果赛鸽由于饥饿的影响,神经活动转为寻找食物的神经过程,将直接影响竞翔效果。因此这种特殊要求的竞翔活动,赛鸽的神经活动特性,必须具有条件反射形成的定向准确、主动脱离群体干扰、中途不寻求食物的动力性特征。而在远程或超远程竞翔活动中,赛鸽需要经过几天时间才能返巢,中途没有食物补充将危及生命,因此赛鸽必须中途获取食物的补充,其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和动力性特性应与竞翔要求相适应。 六、促进体能超量恢复的神经活动特性 赛鸽从训练到决赛项目的竞翔,中间经过了多次的异地放飞。前一次竞翔活动必然消耗大量的体能,体能储备的超量恢复是为下一阶段竞翔做准备。有研究表明,动物愈进化,大脑皮质的结构和功能就愈复杂,对机体的调节作用亦更加重要。赛鸽属于高度进化的动物,随着大脑皮质的发展,本来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的机能可向大脑皮质转移。动物实验观察证明,大脑皮质的一定区域有一定功能。有的区域与机体的运动功能有关,还有的与植物性功能有关。赛鸽在竞翔返巢的飞行运动中,大脑的定向活动和肌肉的收缩运动,与大脑皮质区域性功能密切相关。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体内储存的能量物质大量消耗,其中交感神经中枢发生反射性兴奋,机体出现心率加快,每次心搏的排血量增加,进入骨骼肌的动脉扩张,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增加其它交感神经系统的效应,同时使肝糖元分解,血糖浓度上升,为肌肉活动提供更多的能源。使呼吸的速率和幅度增加,肺毛细支气管扩张,呼吸道内粘液分泌减少,为机体提供更多的氧,保证肌肉活动时的能量代谢。因此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称为分解代谢。赛鸽竞翔活动结束,在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处于优势地位,赛鸽此时能量的恢复和代谢趋于缓慢的情况,心血管功能减退,心率变慢,每次心搏排出量减少,输往周围的血液减少,而进入肠胃道和腹腔其它脏器的血流增加,血糖以糖元的形式贮存于肝脏或肌肉,自由脂肪酸以合成脂肪的形式贮存,从而促进体能储备的超量恢复。由此说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促进机体能量物质的分解代谢,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阻止能量物质的分解代谢,调节能量物质储备的合成代谢。但是这两种不同的神经系统的活动,其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及相互转化的灵活性并非完全一致。因此有的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速度较快,而有的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时间明显延长(除营养不良或有病等其它因素),这与赛鸽神经活动特性有关。如神经活动表现不平衡时,直接影响到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活动不灵活时,交感神经活动转为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兴奋自然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体能超量恢复的时间和效果。由此可以认为,神经活动的平衡性和灵活性是影响体能超量恢复的重要生理因素,我们可以从赛鸽体能超量恢复的时间和效果,选择那些具有强度特性、平衡性和灵活性的赛鸽,继续下一阶段的竞翔。许多有经验的赛鸽家就是凭借体能超量恢复的时间和效果,掌握赛鸽的神经活动特性,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我们把这种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更能使广大爱好者学习和借鉴。 综上所述,赛鸽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特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适应运输环境到体能超量恢复,都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支配下进行的,由于神经活动任何一种特性在适应竞翔环境过程中,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因此根据竞翔特点和需要,掌握赛鸽神经活动特性及行为表现,选择适合竞翔要求的赛鸽参加比赛,是每一位爱好者必修的内容之一。本文谨供爱好者参考学习。 发布时间:2002/11/1 14:16:38
下一篇
上一篇
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0评论)
更多评论正在加载中…
|